右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率接近O |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
C.防治蝗灾最有利的时机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以后 |
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
在群落演替中,下列情况哪一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 |
B.群落的结构越复杂,群落演替越慢. |
C.原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
D.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
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一般呈现出S型曲线的走势,在此增长趋势中 ( )
A.种群的增长与自身密度无关 | B.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变化 |
C.种群的增长受到环境因素制约 | D.同一种群的K值始终保持固定 |
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
示的关系依次是( )
A.竞争、捕食、共生 | B.共生、捕食、竞争 |
C.竞争、共生、捕食 | D.捕食、竞争、共生 |
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时间获得最高产量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③ | D.②③ |
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
A.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
B.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
C.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 |
D.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
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
A.种内互助,化学信息 | 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 |
C.种间互助,化学信息 | 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 |
以生态学的观点解释水稻种植过密反而减产的主要原因是
A.阳光很难照到全部水稻叶子上 |
B.过度密植作物之间种内斗争激烈 |
C.种植过密阻碍空气流通 |
D.过度密植会使害虫大量繁殖 |
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演替是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 |
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
C.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会导致物种多样 性的增加 |
D.不论是成型的群落或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 |
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A.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
B.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
C.每平方米玉米地中玉米的植株数量 |
D.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 B.种群增长量最大 |
C.种群数量最大 |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