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森林群落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地点,植物种类有所区别,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
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
D.物种组成及比例 |
关于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
以下四个图是两种面包虫(甲面包虫:○;乙面包虫:●)在不同环境下的种间竞争情形。图a,b的环境条件是温度34℃及70%相对湿度;图c,d的环境条件是温度24℃及30%相对湿度。图a,c中两种面包虫是分开饲养的;图b,d中两种面包虫是混合饲养的。试问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高温潮湿的条件仅有利于甲面包虫的生存 |
B.低温干燥的条件仅有利于乙面包虫的生存 |
C.甲面包虫在温度、湿度的生态适应范围比乙面包虫宽 |
D.混合饲养时,强势的面包虫并不会使弱势的面包虫加速消灭 |
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据调查在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19个省市频频发现。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3)。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年份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豚草 |
0.3 |
0.6 |
1.1 |
1.5 |
2.3 |
狗尾草 |
10.0 |
9.2 |
8 |
6.8 |
5.5 |
龙葵 |
3.0 |
2.0 |
0.4 |
0 |
0 |
A.在豚草等植物的调查中应该采取样方法
B.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
C.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在减少
D.可以推测该地区动物的丰富度将会增加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
样地 |
类群数 |
个体数 |
||||
第1层 |
第2层 |
第3层 |
第1层 |
第2层 |
第3层 |
|
人工广场绿地 |
14 |
8 |
3 |
182 |
74 |
22 |
某植物园 |
13 |
7 |
4 |
190 |
92 |
18 |
农用地 |
11 |
8 |
4 |
92 |
113 |
21 |
(注:第1层为距地表0~5 cm;第2层为距地表5~10 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 cm)
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
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
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B.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
C.通常情况下,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损耗的能量就越多 |
D.农田弃耕后形成了一片杂草地,该杂草地与农田相比抵抗力稳定性降低了 |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种群及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并决定了生物的进化方向 |
B.只有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
C.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利于种群的发展 |
D.研究种群间差异的关键是它们能否出现地理隔离和形成生殖隔离 |
以下是对相关生态系统的研究。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Ⅰ.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法。
(2)该湿地态系统总面积为25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 000头,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Ⅱ.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3)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信息素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雄虫,可破坏其种群_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检测,结果如图。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5)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木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从种间关系的角度作答)。
Ⅲ.某红树林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关系如图所示。
(6)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生物成分F表示________。
(7)请写出图中涉及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
某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一群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图中曲线(纵坐标为翅的长度,横坐标为个体数)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昆虫的性状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
C.在生存斗争中,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 |
某同学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 |
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
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 |
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 |
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草原类型 |
草甸草原 |
典型草原 |
荒漠草原 |
植物总种数 |
160 |
100 |
80 |
平均种数(种数/平米) |
20 |
18 |
10 |
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 |
2000 |
900 |
200 |
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 |
25.0 |
49.1 |
78.0 |
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一定大于典型草原
D.由表可知荒漠草原旱生植物丰富度最高
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B.精耕稻田和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
C.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
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水藻 |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水生植物 |
C.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 D.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鲢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