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同一草原的羊和牛,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构成的植物体。以上4种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   )

A.寄生、共生、竞争、捕食 B.竞争、寄生、捕食、共生
C.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D.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按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    )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在近海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其目的是

A.控制捕鱼的大小和数量,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B.检测渔船和捕鱼器械,节省燃料
C.防止“赤潮”的出现和海水污染恶化
D.实施分区管理,避免渔事纠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该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 B.该种群数量大约为89只
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 D.N= 39×34÷15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成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索分别是    (    )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光照 D.光照、食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丘、火山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都无竞争现象
C.初生演替需时较长,次生演替需时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不能形成森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

A.均匀分布 B.迁入率和迁出率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种群密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要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的获得最大捕鱼最。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  )

A.种群数量最大 B.环境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C.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D.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的特征分别属于   (    )

A.个体、种群 B.个体、个体
C.种群、种群 D.种群、个体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概念依次与a、b、c、d、e不相对应的一组是 

A.生命活动调节、体液调节、神经调节、激素、性激素
B.物质出入细胞、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C.染色体、DNA、蛋白质、基因、核糖核苷酸
D.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蓝藻、颤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一片稻田里的水稻的数量 B.一片稻田里的害虫的数量
C.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D.一个池塘内各种鱼的总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白蛾已经悄然潜入北京地区成为一个严重的生物入侵事件。
(1)美国白蛾进入北京地区,种群可能呈现“J”型增长,这除了气候适宜,食物和空间充裕等因素以外,主要是因为                          ,它的大量爆发使北京地区                  受到威胁。
(2)采用喷洒农药的方法进行防治效果不理想,而且出现了防治效果逐年下降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农药对美国白蛾的抗药性进行了      ,导致种群抗药性           上升。如果利用美国白蛾性信息素,在轻度发生区成虫期诱杀雌性成虫也可达到防虫治虫的目的,这是通过改变美国白蛾种群的            来降低种群的出生率。
(3)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小蜂——“白蛾周氏啮小蜂”,它拥有异常尖锐的产卵器,能刺透美国白蛾坚硬的蛹表皮,将卵产在美国白蛾的蛹内。这种小蜂与美国白蛾之间的关系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五年
第八年
甲种群
4490
4120
67
10
乙种群
0
120
3210
4500

   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_________     _____。
(2)甲种群和乙种群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______.______。
(3)从甲.乙两个种群的变化过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能力。
(4)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请回答:
(1)目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有         和标志重捕法。为了模拟标志重捕法测定种群密度,小马同学对某池塘中的鲫鱼进行了调查:第一次捕获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则该池塘中鲫鱼大概共     条。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 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
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0 h
24 h
48 h
72 h
96 h
120 h
144 h
168 h
15
1.2
3.0
3.8
4.6
4.0
3.2
2.8
2.5
20
1.2
5.0
5.3
4.2
2.1
1.2
0.8
0.6
25
1.2
5.2
5.6
4.6
2.9
1.0
0.6
0.2
30
1.2
4.9
5.5
4.8
2.2
1.3
0.7
0.5
35
1.2
1.5
1.8
2.0
2.2
1.3
0.8
0.6


①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法。
②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_______℃。
③图中96h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开始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是                      
④请在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
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左右时增长率最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