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A-E是从几种生物细胞中分离出来的5种细胞器,①~④是从5种细胞器中分离出来的几种有机物(①④只表示某有机物的局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细胞中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先将 破坏后获得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再用 方法获得各种细胞器。
(2)①~④中属于生物大分子的是 .
(3)具有①结构的物质存在于细胞器[ ]__ 中。
(4)能够合成3物质的细胞器有[ ]__ 、[ ]__ _。
(5)E主要存在于__ ___ 细胞中。
下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
B.①、②均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本尼迪特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红黄色沉淀 |
C.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使用纤维素酶可将其破坏 |
D.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元,二者均贮存能量,可作为贮能物质 |
图12示细胞内由被膜小泡运输物质的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细胞内吞过程中,被吞入的物质要与细胞膜上的 蛋白结合,内陷形成内吞泡。内吞泡与内含多种水解酶的丙融合形成丁,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丙还能够分解 ,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2)在图中戊上所进行的过程称为 ,形成的产物在甲中加工成具有一定 的蛋白质,这是它们具有生物活性的前提。COPⅡ被膜小泡负责 方向的“货物”运输。在乙中,蛋白质被分拣,有目的地送往 。下列物质中,需要经过COPⅡ被膜小泡运输并经过a过程的是 。
a.唾液淀粉酶 b.生长激素 c.抗体 d.细胞膜上载体
(3)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偶然掺入乙,则图中 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的回收。
下图1表示美国J.Craig Venter研究所创造“人造生命”的过程,图2是山羊细胞(假设2N=4)的部分生命过程。请据图回答:
(1)用吡罗红甲基绿对山羊细胞进行染色,呈现红色的部位是 。
(2)图1中子代细胞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3)“人造生命”细胞具有的细胞器是 。
(4)图2中C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为 ,含有 个染色体组
(5)图2中B细胞的子细胞是 。
(6)F、G细胞在形态和细胞内 的种类和数量上出现了稳定性差异,其根本原因是 。
下图中A~E是从几种生物细胞中分离出来的5种细胞器,①~④是从这5种细胞器中分离出来的几种有机物(①④只表示某有机物的局部),a~d是细胞结构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在“[ ]”中填写数字或符号,在“_______”上填写文字):
a b c d
(1)请从①~④中选出两个生物大分子[ ],5种细胞器都含有的有机物是[ ]_______。
(2)具有①结构的物质存在于[ ]中,用无水乙醇提取该物质后,分离它所用的方法是
(3)能够合成③物质的细胞器有[ ] ,在这些细胞结构中进行的反应分别是[ ]。
(4)不发生a~d四种反应的细胞器是[ ]。
(5)图c所示为____ _膜,图d所示为__________膜,两者都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
(6)影响图c和图d膜上生化反应的主要外界因素分别为__________ ______。
如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A和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图中方框①、②的元素组成。① ② 。
(2)图中a有 种,b的结构通式为 。
(3)③和④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分别是 和 。
(4)E具有多样性,其原因:从b分析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从A分析是由于组成A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5)同一个人的肝细胞与骨骼肌细胞相比,A (相同、不相同),D (相同、不相同),E (相同、不相同)。
(6)⑥反应的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若b的平均分子量为a,通过⑥反应过程形成m条肽链,经盘曲折叠构成分子量为e的E,则E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________________。
(7)若E为胰岛素,请说出参与其“生产流水线”的细胞器:_______________。(2分)
(8)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_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来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为了研究细胞核是否为活细胞所必需,一位生物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他研究了100个细胞,把每个细胞都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含有细胞核,另一部分没有细胞核。所有的细胞都放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他得到下面的实验数据:
时间(d) |
无核部分存活个数 |
有核部分存活个数 |
1 |
81 |
79 |
2 |
62 |
78 |
3 |
20 |
77 |
4 |
O |
74 |
10 |
O |
67 |
30 |
O |
65 |
(1)如果你是这位科学家,你怎样解释上述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2)有人质疑这位生物学家,要求他对细胞有核部分的死亡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请你尝试为这位生物学家辩护,替他作出解释。
。
图1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4是图1中部分结构的放大,据图回答。([ ]内填图中标号,_________上填适当内容的文字。)
(1)图中的结构1-15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和[ ];可能含有水溶性色素的是[ ];结构15与[ ]的形成有关。
(2)图2、3、4所示在结构上的主要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图2、3所示结构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在其中进行的循环Ⅰ、Ⅱ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图3所示结构产生的气体从产生部位扩散到相邻细胞中被用于细胞呼吸,至少需要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有_________层。
(3)已知进行有性生殖的某生物同时具有图2、3、4所示三种结构,这三种结构中的DNA能从父本传递给子代的是____________。
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 ,尿素含量 。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测其是 的产物。
(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主要作用是 ;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过 作用,为细胞提供 。
(3)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 。
(4)由(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 的特性。
下面是牛结晶胰岛素的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1,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二硫键是由2个“一SH”连接而成的)及部分肽链放大图(图2)。请据图分析:
(1)该蛋白质中含有 条肽链, 个肽键, A链含有 个二硫键,氨基酸形成牛结晶胰岛素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总分子量减少了 。
(2)图2中含有的R基是 (序号表示),含有的肽键是 (序号表示)
(3)人体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会导致血糖浓度过高,尿液中有葡萄糖,称为糖尿病,其最佳的治疗方法是使用胰岛素,但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原因是 。
(4)科学研究表明,哺乳动物和人的胰岛素都由相同数目的氨基酸构成,且在氨基酸组成上大多相同,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5)现有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0.1g/ml的NaOH溶液、鸡蛋清水溶液、胰岛素溶液、试管和必需的实验用品,请设计证明“胰岛素是蛋白质”的实验。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 。
实验结论: 。
花粉萌发受多种外界因素影响,科学家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培养花粉,测得其萌发率(%)不同,所得数据如下:
培养时间 (小时) |
蔗糖溶液浓度 |
||||
5% |
10% |
15% |
20% |
0(ck) |
|
2 |
14.93 |
20.16 |
22.60 |
34.04 |
1.30 |
4 |
19.31 |
28.00 |
32.41 |
52.17 |
8.14 |
8 |
39.63 |
47.50 |
49.21 |
57.14 |
11.38 |
24 |
61.89 |
68.91 |
70.98 |
77.69 |
20.66 |
48 |
67.04 |
71.29 |
75.01 |
81.61 |
24.79 |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1)蔗糖对花粉的萌发有_____ 作用(填促进或抑制)。
(2)由该表可得出结论: 。
(3)某果园的樱桃树花开后,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具当地农科院果树专家分析,这种现象可能是土壤中缺少____________元素引起的,为了减少损失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是喷洒_____________ ,诱导 发育成无籽果实。
Ⅱ.科学家观察发现,有一种俗称“熊虫”的动物,若进入“隐生状态”(这时它的代谢几率几乎可降至0),能耐受零下271℃的冰冻数小时,据研究,熊虫进入隐生状态时,它们的体内会大量产生一种叫做海藻糖的二糖。根据上述资料,有人认为“熊虫体液中的海藻糖可以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因低温造成的损伤”。
请设计一实验方案,用于探究题中假设的真实性。(操作时只要定性即可)
(1)设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用于实验的材料,从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看,应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用于实验的材料可以将取自同一动物个体的组织或器官,经过________________技术获得大量实验用的材料。
(3)简述实验操作: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甲组细胞的培养液中添加 ,乙组细胞的培养液中不加;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实验的预期结果及相应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进一步确定来源不同的A、B、C、D、E五种物质(或结构)的具体类型,进行了下列实验,现象与结果如下:
①各种物质(或结构)的性质、染色反应的结果,见下表:
|
A |
B |
C |
D |
E |
|
来源 |
猪血 |
马肝 |
蛙表皮 |
棉花 |
霉菌 |
|
水溶性 |
+ |
— |
十 |
— |
+ |
|
灰分 |
+ |
— |
+ |
— |
— |
|
染 色 反 应 |
甲基绿溶液 |
— |
— |
+ |
— |
— |
斐林试剂 |
— |
— |
— |
— |
— |
|
苏丹Ⅲ溶液 |
— |
+ |
— |
— |
— |
|
双缩脉试剂 |
+ |
— |
+ |
— |
+ |
|
碘液 |
— |
— |
— |
— |
— |
注:+:有(溶解);一:无(不溶解);灰分指物质充分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②A为红色,检测A的灰分后发现其中含有Fe元素。
③将适量的E溶液加入盛有D的试管中,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和结果,推断出:
A、 ;B、 ;C、 ;D、 ;E、
图中A、B曲线分别表示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某一必需矿质元素从大麦幼根不同部位向茎叶的输出量和在大麦幼根相应部位积累量的变化。请回答:
(1)只依据B曲线 (能、不能)确定幼根20~60mm部位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理由是
。
(2)一般情况下,土壤中该矿质元素的浓度比根细胞中的浓度 ,所以,幼根表皮细胞通过 方式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缺氧条件下,根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 ,原因是
。
(3)若大麦吸收矿质元素不足,老叶首先表现缺乏该矿质元素的症状,说明该矿质元素 (能、不能)被植物体再度利用。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大麦对该矿质元素的需要量 (相同、不相同)。
(4)该大麦根大量吸收该矿质元素的部位与大量吸收其他矿质元素的部位 (相同、不相同),该部位称为 。
已知蛋白质混合液中硫酸铵浓度的不同可以使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析出(或沉淀),随着硫酸铵浓度增加,混合液中蛋白质析出的种类和总量增加。下表是某蛋白质混合液中的不同蛋白质从开始析出到完全析出所需要的蛋白质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范围。
蛋白质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 析出的蛋白质 |
15~20 甲蛋白质 23~30 乙蛋白质 25~35 丙蛋白质 38~40 丁蛋白质 |
请据表回答:
⑴若只完全析出甲蛋白,混合液中最合适的硫酸铵浓度应为 。
⑵向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或硫酸铵),使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达到30%,会析出若干种蛋白质,它们分别是 。
⑶通过改变混合液中硫酸铵的浓度 (能、不能)从混合液中得到所有的、不含有其他蛋白质的乙蛋白,原因是 。
⑷简要写出从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分离出全部丁蛋白的实验设计思路。
⑸如果蛋白质析出物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硫酸铵,可用半透膜除去析出物中的硫酸铵。用半透膜能除去析出物中硫酸铵的原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