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下侧曲线图。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
某男孩下丘脑受到损伤,不会导致他的
A.体温调节受到影响 | B.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
C.睾丸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 D.水平衡的调节受到影响 |
神经纤维上有依次排列的四个点A、B、C、D,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表依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1.AB 、2.BD 、3.AD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表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的有
A.1、2 B.1、3 C.2、3 D.1、2、3
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
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丁区域发生K+内流和Na+外流 |
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
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
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数量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程序性死亡不利于神经系统正常发育 |
B.生存因子影响了神经细胞的基因表达 |
C.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 |
D.死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免疫 |
下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在a点上给予适当强度的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可引起肌肉反射 |
B.刺激a点的强度越大,神经冲动传递的速度就越快 |
C.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大小与刺激强弱无关,通常是恒定的 |
D.a处产生的兴奋能传递给脊髓内的中间神经 |
下图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形成的突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
B.④兴奋时,其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
C.②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会使肌细胞兴奋 |
D.参与突触形成的肌细胞膜面积增大有利于神经递质的作用 |
如图为突触结构,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①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3个突触
②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③递质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④A、B一定是轴突,C可能是树突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骨胳肌的神经肌肉接头(结构与突触类似)处,乙酰胆碱能特异性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使肌细胞膜产生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收缩,随后迅速被胆碱酯酶水解.有机磷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若误食有机磷农药,则( )
A.乙酰胆碱不能与相应的受体结合 |
B.骨胳肌细胞处于持续收缩的状态 |
C.传出神经末梢合成的乙酰胆碱不能进入突触间隙 |
D.在骨胳肌细胞膜上,化学信号不能转化为电信号 |
如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某种激素。有关恒温动物体温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寒冷的环境中,③的分泌量增加 |
B.寒冷环境下动物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体温恒定 |
C.动物迅速奔跑时产热增加,体温就维持在较正常值高的水平 |
D.给动物注射③,反馈调节使①和②的分泌量减少 |
如图是神经肌肉接点,又称突触。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前膜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细胞外钙浓度降低,对钠内流的抑制屏障作用减弱,使神经细胞兴奋性增高。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
B.肌肉收缩需要钙离子,但是血钙过高却会引起肌无力 |
C.α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中α银环蛇毒时,会导致肌肉收缩 |
D.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使肌肉持续收缩 |
下面有关神经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
B.突触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到突触后膜外 |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
D.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Na+通过被动运输内流到细胞内 |
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阉割的动物血液中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
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
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
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