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维持人体体温的能量主要来自ATP的水解 |
B.植物细胞产生的ATP,均可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
C.ATP分子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稳定性不同 |
D.ATP与绝大多数酶的组成元素不存在差异 |
下图是研究物质A和物质B对某种酶活性影响的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底物浓度不能改变酶催化活性 |
B.物质B能通过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变性而降低反应速度 |
C.减小底物浓度不能消除物质A对该种酶的影响 |
D.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B对该种酶的影响 |
下表代表胃、小肠中有关消化液的成分及部分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消化液名称 |
PH |
消化液成分 |
胃 |
胃液 |
1—2 |
胃酸(HCl) 胃蛋白酶 |
小肠 |
肠液、胆汁、胰液 |
7—8 |
NaHCO3,蛋白酶、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
B.与无机催化剂比较,酶能为生化反应提供活化能
C.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分解蛋白质的能力增强
D.胃酸(HCl)进入小肠后不会降低小肠中酶的活性
光能转化成人体肌细胞内ATP的能量,需要经过的主要生理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A.光合作用→消化吸收→主动运输→有氧呼吸 |
B.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化吸收→主动运输 |
C.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主动运输→消化吸收 |
D.主动运输→消化吸收→有氧呼吸→光合作用 |
下列情形与图中坐标曲线走势相符的是( )
A.酶的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 |
B.人体肌细胞中ATP生成量随氧分压的变化 |
C.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 |
D.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细菌数目的变化 |
如图中曲线a表示在最适t ℃、最适pH条件下,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曲线的AB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 |
B.在曲线的B点时再加入一定量的酶,可以用曲线b表示 |
C.酶的数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 |
D.减少pH值,重复该实验,曲线中B点位置不变 |
除了温度和pH对酶活性有影响外,一些抑制剂也会降低酶的催化效果。图1为酶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示意图,图2为相同酶溶液在无抑制剂、添加不同抑制剂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非竞争性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高温、低温对酶活性抑制的机理相同 |
B.据图可推测,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具有类似结构而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 |
C.底物浓度相对值大于15时,限制曲线甲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浓度 |
D.曲线乙和曲线丙分别是在酶中添加了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果 |
下列有关实验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是自变量 |
B.在探究氯化钠浓度对人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影响的实验中,氯化钠浓度是因变量 |
C.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中,CO2浓度、温度、植物种类等是无关变量 |
D.在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速率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可以随便控制 |
右图为酶催化反应的过程示意图,以数字编号的图形分别表示反应物、酶、生成物等反应要素,其中表示酶的图形编号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ol 0.5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再进行相应的实验,其结果如下表。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4号试管的实验 |
B.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的是1号和4号试管的实验 |
C.3号和5号实验说明酶的催化效率受溶液酸度的影响 |
D.2号实验说明氧化铁可将过氧化氢氧化成氧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