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
B.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
C.酶通过降低活化能和提供能量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
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甲中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
B.图乙中温度超过Tb时,酶的活性达到最大 |
C.图甲中Ta和Tb对酶活性的影响有区别 |
D.图乙中A点可能对应图甲中的温度为To |
以下关于酶和ATP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的合成与分解过程需要的酶相同 |
B.少数酶的元素组成与ATP相同 |
C.酶的催化作用需要ATP提供能量 |
D.酶的合成过程不消耗ATP |
下列动物的生理过程中,不需要消耗ATP的是
A.核糖体上合成血红蛋白 | B.在肺泡表面进行气体交换 |
C.组织细胞排出钠离子 | D.神经冲动的传递 |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主要由酶的高效性决定 |
B.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变化 |
C.酶适宜于在最适温度下长期保存以保持最高活性 |
D.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 |
ATP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下图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MP可以作为合成ADP及RNA的原料 |
B.甲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C3还原或肌肉收缩 |
C.丁过程中合成ATP所需能量可以是光能、化学能、热能 |
D.催化乙过程和丙过程的酶肯定不是同一种酶 |
下图表示在适宜条件下,等量的过氧化氢经不同处理后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三种条件中,反应速率必定是①>②>③ |
B.若三条曲线不同仅由温度(无催化剂)引起,则②中温度可能高于① |
C.若三条曲线不同只由酶浓度引起,③中酶含量最低 |
D.若三条曲线不同是酶在不同PH值中形成的,①中PH可能最高 |
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 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质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
B.胞吞、主动运输 |
C.主动运输、胞吞 |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
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
C.在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 |
B.酶为反应过程供能从而降低反应活化能 |
C.酶在活细胞以外不具有催化活性 |
D.酶可以是其他酶促反应的底物 |
如图表示ATP的结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b键断裂后形成ADP和Pi |
B.图中的3表示ATP中的字母A |
C.由1、2、3各一分子形成的物质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 |
D.a键断裂释放的能量可以直接用于生命活动 |
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内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总与ATP的水解相关联 |
B.ATP是高能化合物,其分子中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
C.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时总是伴随有ATP的合成 |
D.ATP是细胞内含量少、合成迅速的储能物质 |
科学家将离体叶绿体浸泡在pH=4的酸性溶液中不能产生ATP(见图1,指示线分别标志基粒和基质的pH),当叶绿体基质和类囊体均达到pH=4时(见图2),将其转移到pH=8的碱性溶液中(见图3)发现ATP合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光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是该实验进行的必要条件 |
B.该实验中叶绿体结构完整,保证反应过程高效、有序地进行 |
C.产生ATP的条件是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 |
D.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依靠水的光解产生类似于图3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