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中常用盐酸处理实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盐酸解离根尖的同时也为龙胆紫染色创造酸性环境 |
B.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NA与吡罗红结合 |
C.盐酸浓度过高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失活 |
D.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 |
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
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 |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
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 |
如图1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图2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条件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则图2中可表示当温度提高一倍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的曲线是( )
A.曲线1 | B.曲线2 | C.曲线3 | D.曲线4 |
下图所示为某种酶对应的酶促反应相关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可发挥催化作用 |
B.图甲中,a点到b点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温度升高使酶活性下降 |
C.图乙中,曲线最高点对应的pH值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
D.温度和pH均影响该酶的活性,该酶不存在人体内环境中 |
以下是对生物体ATP的有关叙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蓝藻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
B.ATP与ADP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 |
C.ATP中存在2个高能磷酸键 ,在一定条件下均可释放其中的能量 |
D.生物体内的ATP含量很多,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 |
如图甲表示某种酶催化底物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相关酶的催化速率与底物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模型能解释酶具有专一性,若d、e分别代表果糖和葡萄糖,则a代表蔗糖 |
B.若底物为蛋白质,则可用双缩脲试剂检验蛋白质是否被分解 |
C.乙图中若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都将下移,故限制e~f段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
D.若b表示ATP,则d、e分别表示ADP和Pi,机体的吸能反应与该反应相伴随 |
ATP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下图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MP可以作为合成ADP及RNA的原料 |
B.甲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C3还原或肌肉收缩 |
C.丁过程中合成ATP所需能量可以是光能、化学能、热能 |
D.催化乙过程和丙过程的酶肯定不是同一种酶 |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不是同一物质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D.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取成熟到第2天和第4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c试管中各加5mL第2天的提取液,在b、d试管中各加5mL第4天的提取液。如图: 在a、b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在c、d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煮沸.观察比较颜色,结果是( )
A.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浅;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浅 |
B.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深;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浅 |
C.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浅;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深 |
D.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深;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深 |
下列符合图示含义的是( )
A.随pH值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
B.随pH值从5升高到7,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
C.温度从0-A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
D.该酶的最适pH值为7 |
根据如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图可反映酶的专一性 | B.图中D可表示酶 |
C.图中B可表示被催化的底物 | D.图中E、F可表示B分解后的产物 |
如图(1)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图(2)表示图(1)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mmol•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a可能是蔗糖 |
B.在该实验条件下物质a在2 min内不可能被完全分解 |
C.若曲线①②③表植物成熟的叶片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的温度最高 |
D.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酶浓度高于曲线②和③ |
温度会影响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下表为大肠杆菌在不同温度下繁殖一代所用的时间(min)。根据表格可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温度/℃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50 |
时间/min |
860 |
120 |
90 |
40 |
29 |
22 |
15 |
20 |
80 |
A.酶的活性受时间控制
B.温度越高酶活性越强
C.10℃时细菌繁殖最快
D.低温可抑制细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