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中,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的目的是 。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若先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则对滴定管结果的影响是 。
(共14分)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16分)乙酸丁酯(CH3COOCH2CH2CH2CH3)是具有果香味的香精,经酯化反应可进行乙酸丁酯的合成。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见下表。合成过程如下:第一步:将丁醇和过量的乙酸混合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第二步:洗涤提纯;第三步:蒸馏提纯。
(1)上述是合成和提纯乙酸丁酯的有关装置图,请写出合成和提纯乙酸丁酯的操作顺序(填字母)C→F→ → → → 。
(2)C装置中除了装有1-丁醇和过量的乙酸外,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酸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冷凝管的作用是: ;
(3)步骤F:酯化反应完成后,向卸下的烧瓶中加入25mL水的作用是_____ ___ _ 。A装置中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
(4)步骤E的操作要领是:①用一只手的手掌压住分液漏斗的塞子并握住分液漏斗;
②另一只手握住活塞部分;③ 。
(5)装置A的分液漏斗中液体分为两层,乙酸丁酯应在 (填上、下)层。
(6)第一步酯化反应过程中可能得到的有机副产物有______(写出两种物质的结构简式)。
欲在室温和1.01×105 Pa条件下测定镁的相对原子质量。请利用下图给定的仪器中选择合适的仪器组成一套实验装置(每仪器只允许用一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气流方向为左→右,则所选各仪器的接口连接顺序为(用小写字母填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接好仪器后,要进行的操作有以下几步:
①待反应容器中的物质恢复至室温时,测量出气体体积折合到标准状况下为V mL;
②擦掉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将其置于天平上称量(假定其质量为m g);
③检查各装置的气密性;
④往反应容器内加入某稀酸,至镁条不再溶解。
上述几步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
(3)根据实验数据可算出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其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未将反应容器冷却至室温就测量气体体积,这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填“偏高”、“偏低”、“无影响”)_______________。
(5)若未擦净镁条表面氧化膜就进行实验,这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填“偏高”、“偏低”、“无影响”)__________________。
(14分)实验室常用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来标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反应如下:KHC8H4O4+NaOH=KNaC8H4O4+H2O。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呈酸性,滴定到达终点时,溶液的pH约为9.1。
(1)为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加入250mL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应选用_____________作指示剂,到达终点时溶液由______色变为_______色,且半分钟不褪色。(提示:指示剂变色范围与滴定终点pH越接近误差越小。)
(2)在测定NaOH溶液浓度时,有下列操作:①向溶液中加入1~2滴指示剂; ②向锥形瓶中加20mL~30mL蒸馏水溶解; ③用NaOH溶液滴定到终点,半分钟不褪色;④重复以上操作; ⑤准确称量0.4000g ~ 0.6000g邻苯二甲酸氢钾加入250mL锥形瓶中; ⑥根据两次实验数据计算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以上各步操作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操作中,将邻苯二甲酸氢钾直接放在锥形瓶中溶解,对实验是否有影响?
______________。(填“有影响”或“无影响”)
(4)滴定前,用蒸馏水洗净碱式滴定管,然后加待测定的NaOH溶液滴定,此操作使实验结果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现准确称取KHC8H4O4(相对分子质量为204.2)晶体两份各为0.5105g,分别溶于水后加入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溶液体积平均为20.00mL,则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14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醋酸的电离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 配制并标定醋酸溶液的浓度
取冰醋酸配制250 mL 0.4 mol/L的醋酸溶液,用0.4 mol/L的醋酸溶液稀释成所需浓度的溶液,再用NaOH标准溶液对所配醋酸溶液的浓度进行标定。回答下列问题:
⑴配制250 mL 0.4 mol/L 醋酸溶液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⑵为标定该醋酸溶液的准确浓度,用0.2000 mol/L的NaOH溶液对20.00 mL醋酸溶液进行滴定,几次滴定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如下: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mL) |
20.05 |
20.00 |
18.80 |
19.95 |
则该醋酸溶液的准确浓度为__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四位)
实验二 探究浓度对醋酸电离程度的影响
用pH计测定25℃时不同浓度的醋酸的pH,其结果如下:
醋酸浓度(mol/L) |
0.0010 |
0.0100 |
0.0200 |
0.1000 |
0.2000 |
pH |
3.88 |
3.38 |
3.23 |
2.88 |
2.73 |
回答下列问题:
⑶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醋酸是弱电解质的结论,你认为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表中的数据,还可以得出另一结论:随着醋酸浓度的减小,醋酸的电离程度
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实验三 探究温度对醋酸电离程度的影响
(5)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完成该探究,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受热温度不同,该气体成分也不同。气体成分可能含SO2、SO3和O2中的一种、二种或三种。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通过设计一探究性实验,探索测定反应产生的SO2、SO3和O2的物质的量,并经计算确定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从而确定CuSO4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可能用到的仪器如下图所示:
【提出猜想】
Ⅰ.所得气体的成分可能只含 一种;
Ⅱ.所得气体的成分可能含有 二种;
Ⅲ.所得气体的成分可能含有 三种。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过程(略)。已知实验结束时,硫酸铜完全分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请你组装探究实验的装置,按从左至右的方向,各仪器接口连接顺序为:
__ (填序号)
(2) 若实验结束,B中量筒没有收集到水,则证明猜想 正确。
(3)若实验结束,经测定装置C的总质量增加了,能否肯定气体产物中含有SO2而不含SO3?
请说明理由。答:
(4)有两个实验小组进行该实验,由于加热时的温度不同,实验结束后,测得相关数据也不同,数据如下:
实验小组 |
称取CuSO4 的质量(g) |
装置C增加 的质量(g) |
量筒中水的体积折算成标 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mL) |
一 |
6.4 |
2.56 |
298.7 |
二 |
6.4 |
2.56 |
448 |
请通过计算,推断出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的实验条件下CuSO4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一组:_____________ ;
二组:_ 。
(5)该实验设计中,由于实验操作的原因容易给测定带来最大误差的两个仪器是________和_______(填代号)。
某学习小组用如下图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
(1)A中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硝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
需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②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③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④由A向B中滴加足量试剂;⑤检查气密性。上述操作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记录C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 g ,测得氢气体积为b mL (已换算为标准状况),B中剩余固体质量为c g,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
经研究知Cu2+对H2O2分解也具有催化作用,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试验。回答下列问题:
(1) 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 ,定性比较得出结论。写出H2O2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 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检查乙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该图是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乙醇与氢卤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图。在烧瓶A中放一些新制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并加入约20 mL无水乙醇;锥形瓶B中盛放浓盐酸;分液漏斗C和广口瓶D中分别盛浓硫酸;干燥管F中填满碱石灰;烧杯作水浴器。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由于浓硫酸流入B中,则D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此时水浴加热,发生化学反应。过几分钟,无水硫酸铜粉末由无色变为蓝色,生成的气体从F顶端逸出。(已知一氯乙烷沸点:12.3℃)试回答:
(1)B逸出的主要气体名称__________;
(2)D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E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F管口点燃的气体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
(5)A瓶中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 元素的金属活动性递变规律是元素周期表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课外资料,看到第IVA族的三种金属锗、锡、铅的性质:“锗、锡在空气中不反应,铅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氧化铅,请解释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Ⅱ: 另一研究性学习小组欲通过实验探究Zn、Fe、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设计了如下的几种实验方案:
(1)该小组同学根据提供的Zn片、Fe片和稀硫酸,设计成了一个原电池比较锌与铁的活动性顺序,请在下侧方框内画出原电池装置图。并写出正极的反应现象及电极反应式。
现象 ;电极反应式 。
(2)现只有Fe片、CuO和稀硫酸这几种药品,请你帮忙设计方案比较铁与铜的活动性顺序。你的设计方法是
某化学课外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取溴苯。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1)写出A中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D中滴入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其中实验步骤如下:
实验序号 |
实验步骤 |
① |
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沸水中,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
② |
向新制得到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
③ |
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
④ |
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
⑤ |
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
⑴实验目的
⑵写出实验①和②中的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实验①:现象 化学方程式
实验②:现象 化学方程式
⑶实验结论
实验室用50mL 0.50mol/L的盐酸与50mL 0.55mol/L的烧碱溶液进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的放热来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本实验中除了用到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量筒等仪器外,还须的一种玻璃仪器名为 。
(2)两只烧杯间要填满碎纸条,其目的是 ;
(3)大烧杯上必须盖上硬纸板,否则,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实验时所用盐酸及NaOH溶液的体积均为50mL,各溶液密度为1g/cm3,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实验起始温度为t1℃,终止温度为t2℃。试推断中和热的计算式:△H= 。
(5)实验中改用52mL 0.50mol/L的盐酸与50mL 0.55mol/L的烧碱溶液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
(6)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烧碱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若改用50mL 0.50mol/L烧碱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