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同学对电化学原理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1)右图为某实验小组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设计的原电池装置,一段时间后,两电极质量相差12g,导线中通过 mol电子。
(2)其它条件不变,若将CuCl2溶液换为NH4Cl溶液,石墨电极反应式为 ,这是由于NH4Cl溶液显 性,(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显此性的原因 ,用吸管吸出铁片附近溶液少许至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新制饱和氯水,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然后滴加几滴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红,继续滴加过量新制饱和氯水,颜色褪去,同学们对此做了多种假设,某同学的假设是:溶液中的+3价铁被氧化为更高的价态。”如果+3价铁被氧化为FeO42-,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如图其它条件不变,若将盐桥换成弯铜导线与石墨相连成n型,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在甲装置铜丝附近滴加酚酞试液,现象是 ,电极反应为 ;乙装置中石墨(1)为 极(填正、负、阴、阳),乙装置中与铜线相连石墨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式为 ,产物常用 检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此反应中,浓硫酸所体现的主要性质是______(填序号)
A酸性 B强氧化性 C脱水性 D吸水性 E强腐蚀性 F不挥发性
(2)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 。
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__。
a.水 b.酸性KMnO4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法以含镍废催化剂为原料来制备NiSO4•7H2O。已知某化工厂的含镍催化剂主要含有Ni,还含有Al(31%)、Fe(1.3%)的单质及氧化物,其他不溶杂质(3.3%)。
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的pH如下:
沉淀物 |
Al(OH)3 |
Fe(OH)3 |
Fe(OH)2 |
Ni(OH)2 |
pH |
5.2 |
3.2 |
9.7 |
9.2 |
回答下列问题:
⑴操作a、c中需使用的仪器除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主要仪器为 。
⑵“碱浸”过程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⑶“酸浸”时所加入的酸是 (填化学式)。酸浸后,经操作a分离出固体①后,溶液中可能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
⑷操作b为调节溶液的pH,你认为pH的最佳调控范围是 。
⑸“调pH为2~3”的目的是 。
⑹产品晶体中有时会混有少量绿矾(FeSO4·7H2O),其原因可能是 。
广义的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参加化学反应的任一种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某一可测的物理量的变化量”来表示,即V(A) = ,rX(A)表示物质A物理量(如质量、浓度等)的改变量。某学习小组用块状纯锌和200mL稀硫酸反应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实验装置图如右图。
可选用试剂及规格:纯锌、粗锌(含铜杂质)、1mol/L 稀硫酸、2mol/L 稀硫酸,
反应温度:250C 、350C
(1)请写出锌和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为表达锌和硫酸反应快慢,该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表格,请填充表格丁、戊、己三处。
编号 |
反应速率表达式的定义 |
反应速率表达式 |
反应速率单位 |
① |
单位时间内H+浓度的变化量 |
V(H+) = |
mol / L.min |
② |
丁 |
戊 |
己 |
③ |
单位时间内生成H2标况下的体积 |
V(H2) = |
L / min |
(3)该学习小组选用0.1 mol Zn和200 mL 1mol/L 稀硫酸(硫酸过量)在250C反应进行研究,用秒表计时,至锌块完全溶解且溶液中不再有气泡放出时,记录反应时间为5分钟,该反应速率V(H+) =
(4)该小组对“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设计如下系列实验,庚辛壬癸四处空白。
编号 |
锌的形状 |
锌的规格 |
硫酸的浓度 |
反应温度 |
实验设计的目的 |
① |
块状 |
纯锌 |
1mol/L |
250C |
实验①和②研究的目的是 庚 ; 实验②和③研究硫酸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 实验③和④研究锌的规格对反应速率影响; 实验④和⑤研究的目的是 癸 ; |
② |
颗粒状 |
纯锌 |
1mol/L |
250C |
|
③ |
颗粒状 |
纯锌 |
辛 |
250C |
|
④ |
颗粒状 |
壬 |
2mol/L |
250C |
|
⑤ |
颗粒状 |
粗锌 |
2mol/L |
350C |
|
…… |
化学世界奥妙无穷,物质之间的反应更是神秘莫测,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学习化学、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能力。请我们一起进行探索。
(1)课堂上化学老师将干燥的氯气依次通过干燥红布条和潮湿的红布条,结果:干燥红布条无明显变化,而潮湿的红布条褪色。
①某学生立即发言:结论一、 ,
结论二、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②老师提示说:还需要补充一个实验才能得知结论二,该实验是
③请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某实验小组用铜和浓硝酸反应制备NO2,并收集一试管NO2气体,将集气瓶倒置于水槽中,并轻微振荡,发现一些典型现象,并对此现象进行探究。
①请写出NO2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②该小组成员积极探讨,得出结论,NO2与水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并设计了两个实验操作对产物进行了验证,得出产物是NO 和HNO3。请填写下表中的甲、乙、丙三处。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用玻璃片将水槽中的试管口盖住,轻轻将试管取出 |
试管内约有2/3体积的水溶液,且无色 |
NO2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不是溶于水 |
将试管正立,取下玻璃片 |
甲 |
NO2和水反应生成了NO气体 |
乙 |
丙 |
NO2和水反应生成了硝酸 |
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学生就这个课题展开了讨论的。已知海水提镁的主要步骤如下:
学生就这个课题提出了以下问题:
(一)在海水提镁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对镁离子的富集?
有三个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甲的观点:直接往海水中加入沉淀剂。
学生乙的观点:高温加热蒸发海水后,再加入沉淀剂。
学生丙的观点:利用晒盐后的苦卤水,再加入沉淀剂。
请你评价三个学生提出的观点是否正确(填是或否),并简述理由。
|
是否正确 |
简述理由 |
学生甲的观点 |
|
|
学生乙的观点 |
|
|
学生丙的观点 |
|
|
(二)在海水提镁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对镁离子的分离?
(1)为了使镁离子沉淀下来,加入的足量试剂①是 (填化学式)。
(2)加入的足量试剂②是 (填化学式)。
(3)试从节约能源,提高金属镁的纯度分析,以下适宜的冶镁方法是 。
A. |
B. |
C. |
D. |
实验目的:探究(一)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探究(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供选试剂:锌片、锌粉、铁片、铁粉、镁条、铝条、新制Na2S溶液、新制氯水、
0.5mol/L盐酸、3mol/L盐酸等试剂(实验仪器自选)。
现有A同学设计的部分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填写完整,并作出评价。
【实验探究一】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
实验步骤 (画图表示,参照下图)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非金属性递变 |
|
|
|
金属性递变 |
|
|
|
【实验探究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锌片和锌粉的质量相同,盐酸均过量) |
均有气体生成,锌粉比锌片消失快。 |
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
A同学在[实验探究二]中所得结论不够严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不改变实验探究二所做实验的前提下,再补充一些实验即可完成有关探究,补充实验是(写最简方案,可不填满,也可增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分)某中学高一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硫酸的反应情况,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1)先关闭活塞a,将6.4g铜片和12 mL某浓度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至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再打开活塞a,将气球中的氧气缓缓挤入圆底烧瓶,最后铜片完全消失。
①写出上述过程中烧瓶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关闭活塞a ;
打开活塞a ;
②B是用来收集实验中产生的气体的装置,但导管未画全,请在上图中把导管补充完整;
③实验结束后,装置C中的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有 。
(2)该小组甲同学对“如何检验SO2中混有少许CO2”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他将A中铜片换作木炭粉,并在A、B之间连接了如下装置:
试剂:a. NaOH溶液 b. 品红溶液 c. 酸性KMnO4溶液 d. Ca(OH)2溶液
请回答:
①该同学的实验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②若要达到此目的,可以在:(填所提供试剂编号)
D中加入 ;E中加入 ;F中加入 。
(3)事实证实,第(1)问铜片完全消失后,硫酸仍有剩余,乙同学欲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假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他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含溶质a mol的NaOH溶液刚好使溶液中Cu2+全部沉淀。据此,他能求出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吗?若能,请写出余酸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 mol/L(用含a的代数式表达,若不能,该空不填)。
为了测定乙醇的分子结构,有人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用无水乙醇与钠反应并测定H2的体积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乙醇与钠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图将仪器装配好,降低C管,使B、C两管间出现15~20cm水位差异后停止。该操作的目的是 。
(3)已知无水乙醇密度为0.789g/mL,现取0.5mL无水乙醇,将0.25mL无水乙醇慢慢推入A中,使之与钠充分反应,则A中至少应加入钠的质量为 。(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数字)
(4)注射器中吸入0.5mL无水乙醇,将称好的钠放入A中,在将乙醇推入A中之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5)也有人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测定乙醇的分子结构的装置。试分析实验装置甲与实验装置乙相比,优点有 (填出两点即可)。
(10分)实验小组测定某肥料中的总氮含量(以氮的质量分数表示) ,实验装置如下图(图中加热及夹持仪器略去):
称取1.200 g样品,通过化学方法将肥料中的氮转化成铵盐(除样品外,所加试剂均不含氮元素),然后在碱性溶液中蒸馏氨,用25.00 mL浓度为0.5000 mol/L-1硫酸溶液充分吸收,再用浓度为0.1000 mol/L-1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未反应的硫酸。重复上述实验三次。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
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
|
滴定前刻度(mL) |
滴定后刻度(mL) |
|
1 |
0.00 |
5. 01 |
2 |
6.00 |
10.99 |
3 |
12.00 |
17.60 |
(1)写出圆底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分液漏斗和圆底烧瓶之间的导管a的作用是 ; b的作用是
;冷凝管中从(填“n”或“m”) 口进水。
(3)在滴定过程中,以下操作会使所测总氮含量偏小的是(填序号) 。
A.锥形瓶水洗后未烘干 | B.滴定过程中滴定管有漏水现象 |
C.滴定过程中有少量溶液从锥形瓶中溅出 | D.滴定前滴定管内有气泡,滴定后没有了 |
(4)若实验操作均正确,但测定结果偏低,可能造成该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5)利用题目中所给数据计算肥料中总氮含量为 %(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
(12分)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
[猜想]
甲: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理论分析]
(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
;
(2)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他的理由是
。
[实验设计]
(3)为证实丙同学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
1.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 |
|
2.在加热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
|
(4)通过以上实验,四位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成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因此酚酞红色褪去与氧气无关。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大家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实验方法 |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
方案一:分别配制不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滴加数滴酚酞溶液。 |
物质的量浓度大的溶液中酚酞红色消失 证明 |
方案二:向原红色消失的溶液中加 (填试剂名称) |
红色重新出现,则说明红色消失与氢氧化钠物质的量浓度大小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