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科学》杂志评出2004年10大科技突破,其中“火星上‘找’到水的影子”名列第一。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的电离过程是放热的过程 B.盐的水解一定能促进水的电离
C.催化剂能提高水分解的转化率 D.金属的电化腐蚀与水无关
来源:2010年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里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起反应生成N2和CO2,对此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速率 B.降低压强能使反应速率加快
C.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D.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来源:2010年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的两个量,其比值一定为2:1的是

A.22.4LCO2与22.4L CO所含氧原子数目之比
B.在Na2O2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C.相同温度下,0.2mol·L-1醋酸溶液与0.1mol·L-1醋酸中的c(H+)之比
D.液面均在“0”刻度时,50ml碱式滴定管和25ml碱式滴定管所盛溶液的体积之比
来源:2010年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固体Cu(OH)2和H2SO4溶液反应 B.澄清石灰水和HNO3溶液反应
C.KOH溶液和醋酸溶液反应 D.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反应
来源:2010年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事实与结论相符且正确的是

A.100mL 0.1mol·L1 AlCl3溶液中含有Al3+数目为0.01NA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
B.Ksp(BaSO4)=1.07×1010,Ksp(BaCO3)=2.58×109,所以不能将BaSO4转化为BaCO3
C.常温下,pH=11的NaOH溶液和pH=3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7
D.0.1 mol·L1 Na2CO3溶液中:c(Na+)>c(CO32)>c(HCO3)>c(OH)>c(H+)
来源:2010年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来源:2010年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25℃时,有pH=2的盐酸与pH=11的NaOH溶液,取VaL该盐酸同该NaOH溶液恰好反应,需VbLNaOH溶液,则Va :Vb的值是

A.1 B.0.1 C.10 D.0.01
来源:2010年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t℃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恒容时,温度升高时NO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若恒温下增大压强(缩小体积),则反应体系的颜色加深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O+SO3NO2+SO2
来源:2010年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0.l mol∙L-1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从常温加热到80℃,溶液的pH不变的是

A.NaCl B.NaOH C.H2SO4 D.NH4Cl
来源:2010年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Na2CO3和NaHCO3溶液中:c(Na)+c(H)=c(OH)+c(HCO3)+c(CO32)
B.相同条件下,pH=5的①NH4Cl溶液、②CH3COOH溶液、③稀盐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①>②>③
C.等物质的量的一元弱酸HX与其钾盐KX的混合溶液中:2c(K)=c(X)+c(HX)
D.pH=3的一元酸HX和pH=11的一元碱MOH等体积混合:c(M)=c(X)>c(H)=c(OH)
来源:2010年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 A(g) b 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70%,则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减小了 D.a >b
来源:2010年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常温下,有甲、乙两份体积均为1L,浓度均为0.1mol/L的氨水,其pH为11。①甲用蒸馏水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将为a;②乙与等体积、浓度为0.1mol/L的HCl混合,在混合液中:n(NH4+) + n(H+) – n(OH-)="bmol   " 则a、b正确的答案组合是

A.9~11之间;0.1 B.9~11之间;0.05 C.12~13之间;0.2 D.13 ;0.1
来源:2010年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五瓶溶液分别是①10mL0.60mol/LNaOH水溶液 ②20mL0.50mol/L硫酸水溶液 ③30mL0.40mol/LHCl溶液 ④40mL0.30mol/LHAc水溶液 ⑤50mL0.20mol/L蔗糖水溶液。以上各瓶溶液所含离子、分子总数的大小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①>⑤ D.⑤>④>③>②>①
来源:2010年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NaA和NaB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c(OH-)>c(HA)>c(HB)>c(H+)         B.c(OH-)>c(A-)>c(B-)>c(H+)
C.c(OH-)>c(B-)>c(A-)>c(H+)             D.c(OH-)>c(HB)>c(HA)>c(H+)

来源:2010年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恒压密闭容器M(如图Ⅰ)和恒容密闭容器N(如图Ⅱ)中,分别加入a molA和a molB,起始时两容器体积均为V L,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A(?)+ B(?)xC(g) ΔH<0
平衡时M中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4
B.若N中气体的密度如图Ⅲ所示,则A、B都是气态
C.若A为气体,B为非气体,则平衡时M、N中C的物质的量相等
D.若A、B均为气体,平衡时M中A的转化率小于N中A的转化率

来源:2010年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NaHSO4在水中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某温度下,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为2。对于该溶液,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加入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可使反应后的溶液恰好是中性
B.水电离出来的c(H+)=1×10-10mol·L-1
C.c(H+)=c(OH-)+c(SO42-)
D.该温度高于25℃
来源:2010年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

实验编号
HA物质的量浓度(mol·L1)
NaOH物质的量浓度(mol·L1)
混合溶液的pH

0.2
0.2
pH=a

C
0.2
pH=7

0.2
0.1
pH>7

0.1
0.1
pH=9

请回答:(1)不考虑其它组的实验结果,单从甲组情况分析,如何用a (混合溶液的pH)来说明HA是强酸还是弱酸                                                                            
(2)不考虑其它组的实验结果,单从乙组情况分析,C是否一定等于0.2         (选填“是”或“否”)。混合液中离子浓度c(A)与 c(Na)的大小关系是         
A.前者大    B.后者大    C.二者相等    D.无法判断
(3)从丙组实验结果分析,HA是        酸(选填“强”或“弱”)。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丁组实验所得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        mol·L1。写出该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结果(不能做近似计算): c(Na)-c(A)=          mol·L1, c(OH)-c(HA)=           mol·L1

来源:2010年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合成氨生产技术的创立开辟了人工固氮的途径,对化学工业技术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3NH3(g) △H=-92.2kJ/mol。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N2可从空气中分离得到,H2可用碳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制得。我国合成氨工业目前的生产条件为:催化剂-铁触媒,温度-400~500℃,压强-30~50MPa。回答下列问题:
(1)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炭即产生水煤气:
C(s) + H2O(g)  H2(g) + CO(g)  △H =" +131.3" kJ ,△S =" +133.7" J/K
该反应在低温下能否自发                    (填:能或否)。
(2)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压缩到30~50MPa的原因是                                。从平衡移动原理分析,低温有利于原料气的转化,实际生产中采用400~500℃的高温,原因之一是考虑到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原因之二是                                        
(3)已知在400℃时,N2 (g)+ 3H2(g)2NH3(g) 的K=0.5。
①在400℃时, 2NH3(g)N2 (g)+ 3H2(g)的K=            (填数值)。
②400℃时,在0.5L的反应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1mol、2mol,则此时反应V(N2)            V(N2)(填:>、<、=、不能确定)。
③500℃、50MPa时,在容积为2L的容器中加入1 mol N2、3mol H2,反应达平衡后测得平衡常数为K,此时N2的转化率为x。则Kx的关系满足K                  
④在三个相同容器中各充入1 molN2和3molH2,在某一不同条件下反应并达到平衡,氨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图Ⅰ可能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P2>P1
B.图Ⅱ可能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P1>P2
C.图Ⅲ可能是不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T1>T2
D.图Ⅱ可能是同温同压下,催化剂性能:1>2
来源:2010年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常温下,用一定浓度的CH3COOH溶液滴定V mL同浓度NaOH溶液时得到的滴定曲线如下图:

经测定某溶液中只含有Na+、CHCOO、H+、OH 四种离子,已知这种溶液含有一种或两种溶质。查资料表明等浓度的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液显酸性。试完成下列各题:
(1)试分析上图所表示滴定过程的b、d两点可能的溶质组合:
b点_____________________,d点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指出上图a、c两点所存在的微粒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a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的电离程度与溶液中所溶解的电解质有关,试分析上图a、b、c、d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
(4)有关这种溶液,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A.若溶液中粒子间满足:c(Na+)>c(CH3COO)>c(OH)>c(H+),则溶液中溶质可能为CH3COONa和NaOH
B.若溶液中粒子间满足c(CH3COO)>c(Na+)>c(H+)>c (OH),则溶液中溶质一定只有CH3COONa
C.若溶液中c(Na+)=c(CH3COO),则该溶液一定显中性
D.若溶液中c(CH3COOH)>c(Na+),则溶液一定显酸性

E.溶液中离子间可能满足c(Na+)>c(CH3COO)>c(H+)>c(OH)
(5)若溶液是由体积相等的CH3COOH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c(CH3COOH)____________c(NaOH)(填“>”“<”或“=”)。

来源:2010年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实验小组测定某肥料中的总氮含量(以氮的质量分数表示) ,实验装置如下图(图中加热及夹持仪器略去):

称取1.200 g样品,通过化学方法将肥料中的氮转化成铵盐(除样品外,所加试剂均不含氮元素),然后在碱性溶液中蒸馏氨,用25.00 mL浓度为0.5000 mol/L-1硫酸溶液充分吸收,再用浓度为0.1000 mol/L-1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未反应的硫酸。重复上述实验三次。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刻度(mL)
滴定后刻度(mL)
1
0.00
5. 01
2
6.00
10.99
3
12.00
17.60

 
(1)写出圆底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分液漏斗和圆底烧瓶之间的导管a的作用是                        ;  b的作用是               
                           ;冷凝管中从(填“n”或“m”)        口进水。
(3)在滴定过程中,以下操作会使所测总氮含量偏小的是(填序号)                   

A.锥形瓶水洗后未烘干 B.滴定过程中滴定管有漏水现象
C.滴定过程中有少量溶液从锥形瓶中溅出 D.滴定前滴定管内有气泡,滴定后没有了

(4)若实验操作均正确,但测定结果偏低,可能造成该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5)利用题目中所给数据计算肥料中总氮含量为              %(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

来源:2010年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生在实验室中向盛有10mL饱和氯化铁溶液的试管里投入足量铝片,观察到如下现象:
①黄色溶液很快变成红褐色,过一会儿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②铝片表面立刻有少量黑色物质析出,黑色物质能被磁铁吸起。
③混合液温度升高甚至发烫,产生无色气泡,且产生气泡速率明显加快,铝片上下翻滚。
(1)产生的红褐色沉淀是_____________,无色气泡的成分是___________。
(2)生成红褐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生成气泡速率明显加快的两个原因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

来源:2010年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常温下,将0.01 mol·L-1的Ba(OH)2溶液200mL和0.01 mol·L-1的NaHSO4溶液100mL混合,反应过程中生成      g沉淀,反应后溶液的PH值为                      

来源:2010年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在T°C和一定压强下,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此时容器容积为VL,保持恒温恒压,使反应:2SO2(g)+O2(g)  2SO3(g)在5min末达到平衡,测得SO3的体积分数为0.4;试回答下列问题:(1)平衡混合气体中SO2的体积分数为                ,平衡过程中O2的转化率为                   ;(2)另选一容积固定不变的容器,仍控制温度为T°C,充入2molSO2和1molO2使反应,达到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仍为0.4,则密闭容器的体积为:         L。

来源:2010年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