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放热反应的观察装置。

其实验顺序是:①按图所示将实验装置连接好。
②在U形管内加入少量红墨水(或品红)溶液。打开T型管螺旋夹,使U形管内两边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再夹紧螺旋夹。
③在中间的试管里盛1 g氧化钙,当滴入2 mL左右的蒸馏水后,同时打开螺旋夹即可观察。
试回答: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该实验中在安装好装置后必须进行的第一步实验操作是                  
(3)实验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4)说明CaO、H2O的能量之和      Ca(OH)2的能量。(填“>”、“<”或“=”)
(5)若该实验中CaO换成NaCl,实验还能否观察到相同现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实验小组为确定过氧化氢分解的最佳催化条件,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物用量和反应停止的时间数据如下: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随着二氧化锰用量的增加而________。
(2)从实验效果和“绿色化学”的角度考虑,双氧水的浓度相同时,加入________g的二氧化锰为较佳选择.
(3)该小组的某同学分析上述数据后认为:“当用相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时,双氧水的浓度越小,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少,亦即其反应速率越快”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________
理由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常温下,Fe与水并不起反应,但在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可发生反应。应用下列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

请回答该实验中的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前必须对整套装置进行的操作是                      
(3)硬质玻璃管中石棉绒的主要作用是                           
(4)干燥管中盛装的物质可以是         
(5)点燃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的先后顺序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探究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的系列实验中发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1)提出问题:Fe3、Br2哪一个的氧化性更强?
(2)猜想
①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故上述实验现象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所致。
②乙同学认为氧化性:Br2>Fe3,故上述实验现象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__________所致。
(3)设计实验并验证 
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观点,选用下列某些试剂设计出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证明了乙同学的观点确实是正确的。供选用的试剂:
a.酚酞试液        b.CCl4         c.无水酒精      d.KSCN溶液
请你在下列表格中写出丙同学选用的试剂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试剂填序号)

 
选用试剂
实验现象
方案1
 
 
方案2
 
 

(4)应用与拓展
①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溶液呈黄色,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100 mL FeBr2溶液中通入2.24 L Cl2(标准状况),溶液中有1/3的Br被氧化成单质Br2,则原FeBr2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证明有关物质的性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当打开旋塞C,使A中液体与H中搁板上的固体B相遇时,即有气体产生,并发现D中的蜡烛慢慢熄灭;关闭C打开E时,则看到G中的蜡烛燃得更亮。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请写出下列有关仪器的名称:A                 D                 
⑵请写出上图装置中有关仪器内盛放的物质的名称:A中        ,固体B        ,固体F               
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F中发生的有关反应(用双线桥表示其中之一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4)、写出H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小组在常温下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 溶液A和B均可以是盐酸或NaOH溶液
B 溶液A和B均可以选用稀硝酸
C 若溶液B选用浓硝酸,则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小
D 实验室方案II更便于实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a+、NH4+、Mg2+、Fe3+、Al3+、SO42等离子,当向该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NaOH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NaOH溶液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该溶液中肯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且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肯定不含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①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MnO4>Cl2>Fe3+>I2
B.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D.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分)某研究性小组借助A-D的仪器装置(可以重复使用)完成有关实验

【实验一】收集NO气体。
(1)用装置A收集NO气体,正确的操作是       (填序号)。
a.从①口进气,用排水法集气          b.从①口进气,用排气法集气
c.从②口进气,用排水法集气          d..从②口进气,用排气法集气
【实验二】净化用浓盐酸与KMnO4反应得到的Cl2
(2)请参照装置A,画出净化Cl2装置图,标明所盛的药品,标注气体的流动方向。
【实验三】为了探究镀锌薄铁板上的锌的质量分数w(Zn)和镀层厚度,查询得知锌易溶于强碱:Zn+2NaOH=Na2ZnO2+H2↑ 据此,截取面积为S的双面镀锌薄铁板试样,剪碎、称得质量为m1 g。用NaOH溶液作试剂,拟出下列实验方案并进行相关实验。
方案甲:通过测量试样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的氢气体积来实现探究目标。
(3)选用                (填仪器标号)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4)测得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体积为VL(标准状况),w(Zn)=       
(5)计算镀层厚度,还需要检索的一个物理量是              
(6)若装置B中的恒压分液漏斗改为普通分液漏斗,测量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方案乙:通过称量试样与碱反应前后的质量实现探究目标。选用仪器C做实验,试样经充分反应,滤出不溶物、洗涤、烘干,称得其质量为m2g
(7)w(Zn)=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 16分)某兴趣小组拟利用如下图装置探究验证干燥的Cl2和潮湿的Cl2有无漂白性。

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的主要玻璃仪器有:导管、酒精灯、圆底烧瓶、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装置中的试剂应为            ,作用为                         
(2)按气体从左向右流向将各装置依次连接起来(填接口标号): a 接    
                              
(3)通入Cl2后,从集气瓶A、B中红色布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其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为了确证是HClO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你认为还应增加的实验是         
                                                                           
(5)烧杯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为保证实验安全,当氯气以每分钟1.12L(标准状况)的流速匀速通入时,若实验需耗时4分钟,小烧杯中盛4 mol·L1的NaOH溶液的体积至少应为        mL。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变化中,由加成反应引起的是

A.将乙醇蒸汽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固体颜色由黑色变为红色
B.苯在一定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和氢气反应,生成环己烷
C.一定条件下,将苯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有油状物生成
D.往溴水中加入四氯化碳溶液,水层褪色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 14分)为了探究浓度对硫酸氧化性的影响,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称取无锈铁钉(碳素钢)12.0g放入30.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1)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若要确认其中的Fe2+,请选择下列试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简述操作过程、现象和结论)                              
                                                           
供选用试剂:a.KSCN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KSCN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2)乙同学为了测定气体Y中SO2的含量,设计如下三种方案:
方案I.取672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4.66g。
方案II.向VmL c mol·L-1酸性高猛酸钾溶液中缓慢通入Y气体aL(标准状况),溶液恰好完全褪色。
方案III,取VL(标准状况)气体Y缓慢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称得固体质量为mg。
①其中不合理的方案是                    ,理由是                                                   
②选择合理方案的数据计算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
(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                                             
[探究二]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量有H2和CO2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图中夹持装置已省略)。

(3)装置A中试剂的作用是                                                              
(4)简述确认气体Y中含有CO2的实验现象:                                                                                   
(5)有同学根据“F干燥管无水硫酸铜是否变蓝色”确认Y气体中是否有氢气,你认为是否可靠?                          (填“可靠”或“不可靠”),简述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想将少量Cl2通入Fe2+和I-的混合溶液,来探究Fe2+和I-的还原性强弱。
【提出假设】
假设1:                             ;    
假设2:                             
假设3:Fe2+和I-的还原性一样强。    
【验证假设】
⑴利用以下装置进行试验,

实验必需的装置是:A                         (按氯气流向的顺序用序号书写)
⑵实验开始后,控制通入少量氯气,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能或不能)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
⑶请在下表中填写实验步骤及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取少量反应的溶液置于A、B两支试管中;
向A试管中滴加                  
向B试管中滴加                  
①      若                              
                        则假设1成立
②      若                              
                        则假设2成立
③      若                              
                        则假设3成立

⑷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控制各反应物的用量。该小组称量1.52gFeSO4(M=152g/mol)和1.66gKI(M=166g/mol)固体溶于水中,为了验证上述假设,通入的氯气的体积最多不能超过                      。(标准状况)
⑸有同学质疑,上述实验只能验证氯气分别与Fe2+和I-反应的速率的大小。并不能证明Fe2+和I-的还原性强弱。于是提出另一验证方案:往KI溶液中滴加        溶液,如果能发生反应,就可证明二者的还原性强弱,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中学化学宴验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装置:

(1)实验室常用装置E制备Cl2(用浓盐醴跟MnO2反应),指出该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                  
(2)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      D     
(3)装置C的作用是            
(4)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上述两发生装置按下图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在气体进人品红溶液之前,先将SO2和Cl2通过浓硫酸,目的是干燥SO2和Cl2并使其混合均匀,通过观察气泡控制气体的流速。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宴验过程中发现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问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试根据激宴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①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       。(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
②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述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化学探究石蜡油分解制乙烯及乙烯的化学性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