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下列实验方法:①分馏可把煤转化为焦炉气、煤焦油和焦炭等;②用升华法分离碘和砂子的混合物;③用重结晶法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④用分液法分离水和硝基苯的混合物;⑤用过滤法分离酒精和碘的混合物。你认为这些方法____________
A.只有①②不正确 | B.只有⑤不正确 | C.只有②③④正确 | D.全部正确 |
II.如下图是制取溴苯的装置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
(2)简述装置B中CCl4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完毕后,常将A管中的液体倒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振荡,静置片刻后,烧杯_______(填“上”或“下”)层为无色的溴苯,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下图所列仪器组装为一套实验室蒸馏石油的装置,并进行蒸馏,得到汽油和煤油。
(1)图中A、B、C三种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以上仪器按(一)(六)顺序,用字母a,b,c…表示连接顺序:
e接_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
(3)A仪器中c口是_________,d口是_________(填“进水口”或“出水口”)。
(4)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在_________位置。
(5)在B中注入原油后,加几片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B加热,收集到沸点60—150 ℃间的馏分是_________,收集到150—300 ℃间的馏分是_________。
下图中A~D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几种温度计装置示意图。
(1)请从①~⑧中选出必须使用温度计的实验,把编号填入最适宜的装置图A~C下的空格中。
①酒精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乙烯 ②电石跟水反应制乙炔 ③分离苯和硝基苯的混合物 ④苯与溴的取代反应 ⑤石油的分馏 ⑥浓盐酸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氯气 ⑦测定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 ⑧食盐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氯化氢
(2)选用D装置做苯的硝化实验,D中长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下图所列仪器组装成一套实验室蒸馏石油的装置,并进行蒸馏得到汽油和煤油。
(1)上图中A、B、C三种仪器的名称分别是 ; ; 。
(2)将以上仪器(一)→(六),按连接顺序表示(用字母a,b,c……表示):
e接i; 接 ;k接l; 接 ; 接 。
(3)A仪器中,c口是 ,d口是 。
(4)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在 位置。
(5)在B中注入原油后,再加几片碎瓷片的目的是 。
(6)给B加热,收集到沸点在60~150 ℃之间的馏分是 ,收集到150~300 ℃之间的馏分是 。
(15分)海水中溴元素以Br-形式存在,工业上用空气吹出法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工艺流程如下图:
(1)步骤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步骤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Br的原子序数是 ,在周期表中位于 周期 族。
(4)步骤⑤蒸馏的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80~90℃。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产,请解释原因: 。
(5)为什么不直接用“溴水混合物I”而要用“溴水混合物II”进行蒸馏,得到液溴?
。
为了减少煤燃烧对大气造成的污染,煤的气化和液化是高效、清洁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径,而减少CO2气体的排放也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煤综合利用的一种途径如下所示:
(1)用如图[(1)小题图]所示装置定量检测过程①产生的CO2(已知:煤粉燃烧过程中会产生SO2)B中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D中的试剂是 。
(2)已知① C(s) + H2O(g) = CO(g) + H2 (g) ; ΔH1 =" +131.3" kJ·mol-1
② C(s) + 2H2O(g) = CO2(g) + 2H2(g) ;ΔH2 =" +90" kJ·mol-1
则一氧化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3)用(3)小题图装置可以完成⑤的转化,同时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其实现的能量转化形式主要是由 能转化为 能,a的电极反应式是 。
(4)燃煤烟气中的CO2可用稀氨水吸收,不仅可以减少CO2的排放,也可以生产化肥碳酸氢铵。假设该方 法每小时处理含CO2的体积分数为11.2%的燃煤烟气 1000 m3(标准状况),其中CO2的脱除效率为80%,则理论上每小时生产碳酸氢铵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