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用如图装置制取表中的四种干燥、纯净的气体(图中铁架台、铁夹、加热及气体收集装置均已略去;必要时可以加热;a、b、c、d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
下列可以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的选项是
选项 |
气体 |
a |
b |
c |
d |
A |
CO2 |
盐酸 |
CaCO3 |
饱和Na2CO3溶液 |
浓硫酸 |
B |
NH3 |
饱和NH4Cl溶液 |
消石灰 |
H2O |
固体NaOH |
C |
Cl2 |
浓盐酸 |
MnO2 |
饱和NaCl溶液 |
浓硫酸 |
D |
NO2 |
浓HNO3 |
铜屑 |
H2O |
固体NaOH |
依据反应原理:NH3+CO2+H2O+NaCl = NaHCO3↓+NH4Cl,并利用下列装置制取碳酸氢钠粗品,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氨气 | B.用装置乙制取二氧化碳 |
C.用装置丙制取碳酸氢钠 | D.用装置丁分离碳酸氢钠与母液 |
下图所示仪器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l3,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A.a-b-c-d-e-e-f-g-h | B.a-e-d-c-b-h-i-g |
C.a-d-e-c-b-h-i-g | D.a-c-b-d-e-h-i-f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称取2.0gNaOH固体 |
先在托盘上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 |
B |
制备Fe(OH)3胶体 |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加热煮沸至液体变为红褐色 |
C |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先加入BaCl2溶液,再滴加稀盐酸,若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则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 |
D |
萃取碘水中的碘 |
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酒精,振荡,静置分层后,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Cu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有关制备途径及性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途径①所用混酸中H2SO4与HNO3物质的量之比最好为3:2 |
B.相对于途径①、③,途径②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 |
C.1mol CuSO4在1100℃所得混合气体X中O2可能为0.75mol |
D.Y可能是葡萄糖 |
下列图示实验合理的是
A.图4为用浓硝酸溶液与铜反应制备并收集少量NO2 |
B.图2为制备少量氧气 |
C.图3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 |
D.图1为证明非金属性强弱:S>C>Si |
利用图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或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选项 |
① |
② |
③ |
④ |
实验目的或结论 |
装置 |
A |
浓盐酸 |
MnO2 |
干燥红色布条 |
NaOH溶液 |
干燥布条不褪色 |
|
B |
浓硫酸 |
NaCl粉末 |
空气 |
NaOH溶液 |
制备收集HCl |
|
C |
浓硝酸 |
木炭 |
空气 |
NaOH溶液 |
浓硝酸具有氧化性 |
|
D |
浓氨水 |
NaOH固体 |
空气 |
水 |
制备收集氨气 |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所示装置可制取氨气 |
B.用图2所示装置可分离CH3CH2OH和CH3COOC2H5混合液 |
C.用图3所示装置可制取乙烯并验证其易被氧化 |
D.用图4所示装置可说明浓H2SO4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SO2具有漂白性、还原性 |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NH3或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
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H2、CO2、Cl2、NH3等气体 |
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氯化氢,并吸收多余的氯化氢 |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夹持装置未画出)
甲 乙 丙 丁
A.用装置甲检验溶液中是否有K+ |
B.用装置乙制取并收集少量NH3 |
C.用装置丙进行喷泉实验 |
D.用装置丁加热熔融NaOH固体 |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图1 图2 图3 图4
A.用图1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H3 |
B.用图2所示装置可除去NO2中的NO |
C.用图3所示装置可分离CH3COOC2H5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
D.用图4装置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 |
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 |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
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