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有机物存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工业酒精中含有乙醇和甲醇 | B.在煤炭和石油中,苯的含量都较高 |
C.许多水果中含有酯类化合物 | D.天然油脂中含有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
用括号中的试剂除去各组中的杂质,不正确的是
A.苯中的甲苯(溴水) | B.乙醇中的水(新制CaO) |
C.甲烷中的乙烯(溴水) | D.乙酸乙酯中的乙酸(饱和Na2CO3溶液) |
中草药秦皮中含有的七叶树内酯(碳氢原子未画出,每个折点表示一个碳原子),具有抗菌作用。若1mol 七叶树内酯,分别与浓溴水和NaOH溶液完全反应,则消耗的Br2和NaOH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A.3mol Br2;2mol NaOH | B.3mol Br2;4mol NaOH |
C.2mol Br2;3mol NaOH | D.4mol Br2;4mol NaOH |
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为,有关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一个环状的酯类化合物 | B.易起氧化及加成反应 |
C.可以溶解于水 | D.在碱性溶液中能稳定地存在 |
分子式为C9H18O2的有机物A能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下列转化,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B和C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C、D、E均为有机物)
A.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有机物A的结构有8种
B.C和E一定为同系物
C.1molB完全转化为D转移2mol电子
D.D到E发生氧化反应
实验室用乙酸和正丁醇制备乙酸正丁酯。有关物质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化合物 |
相对分子质量 |
密度/g·cm-3 |
沸点/℃ |
溶解度g/l00g水 |
正丁醇 |
74 |
0.80 |
118.0 |
9 |
冰醋酸 |
60 |
1.045 |
118.1 |
互溶 |
乙酸正丁酯 |
116 |
0.882 |
126.1 |
0.7 |
操作如下:
①在50mL三颈烧瓶中投入几粒沸石,将18.5 mL正丁醇和13.4 mL冰醋酸(过量),3~4滴浓硫酸按一定顺序均匀混合,安装分水器(作用:实验过程中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温度计及回流冷凝管。
②将分水器分出的酯层和反应液一起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水洗,10% Na2CO3洗,再水洗,最后转移至锥形瓶并干燥。
③将干燥后的乙酸正丁酯加入烧瓶中,常压蒸馏,收集馏分,得15.1 g乙酸正丁酯。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任意一种正丁醇同类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2)仪器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步骤①向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的药品是: 。
(4)步骤②中,用 10%Na2CO3溶液洗涤有机层,该步操作的目的是 。
(5)步骤③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18℃开始收集馏分,产率偏 ,(填“高”或“低”)原因是 。
(6)该实验生成的乙酸正丁酯的产率是 。
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 该羧酸的分子式为
A.C16H25O5 | B.C14H16O4 | C.C14H18O5 | D.C16H25O5 |
分子式为C8H16O2的有机物A,它能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B和C,且B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成C。则有机物A的可能结构有
A.1种 B.2种 C.4种 D.8种
对于结构满足的有机物,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中有2种含氧官能团 |
B.能发生取代、加成、消去、氧化反应 |
C.1mol该有机物最多消耗3mol NaOH |
D.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最多有3种 |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 |
B.汽油、乙烯均为石油分馏产品 |
C.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硝基苯和苯 |
D.有机化合物都能燃烧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水解的产物是CH3CO18OH和C2H5OH |
B.用甘氨酸(H2NCH2COOH)和丙氨酸(CH3CHNH2COOH)混合缩合,最多可形成4种二肽 |
C.苯甲醛中混有苯甲酸,加入生石灰,再加热蒸馏 |
D.将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若溶液褪色,证明有乙炔生成 |
1 mol在合适条件下与NaOH反应,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
A.2mol | B.3 mol | C.4 mol | D.5 mol |
(10分)Ⅰ.实验室制得气体中常含有杂质,影响其性质检验。下图A为除杂装置,B为性质检验装置,完成下列表格:
序号 |
气体 |
反应原理 |
A中试剂 |
① |
乙烯 |
溴乙烷和NaOH的醇溶液加热 |
|
② |
乙烯 |
无水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加热至17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NaOH溶液 |
③ |
乙炔 |
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 |
|
Ⅱ.为探究乙酸乙酯的水解情况,某同学取大小相同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以下溶液,充分振荡,放在同一水浴加热相同时间,观察到如下现象。
试管编号 |
① |
② |
③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酯层变薄 |
酯层消失 |
酯层基本不变 |
(1)试管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对比试管①和试管③的实验现象,稀H2SO4的作用是 ;
(3)试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试管②中酯层消失的原因 。
天然油脂结构的核心为甘油[HOCH2CH(OH)CH2OH],有一瘦身用的非天然油脂,其结构的核心则为蔗糖(C12H22O11)。该非天然油脂可由直链型的不饱和油酸(C17H33COOH)与蔗糖反应而得,其反应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注意图中的反应式不完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酯属于油脂类物质 |
B.该非天然油脂为高分子化合物 |
C.该非天然油脂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其水解产物不与溴水反应 |
D.该蔗糖酯在稀硫酸的作用下水解,最终可生成三种有机化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