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A.利用图1所示操作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
B.利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NH3 |
C.利用图3所示装置证明H2CO3酸性强于苯酚 |
D.利用图4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
化合物X是制备药物匹伐他汀的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分子式为Cl4Hl8O4 |
B.X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
C.1 molX可以与8molH2发生加成反应 |
D.X既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下列解释不科学的是
A.“水摘石穿”是溶解了CO2的雨水与CaCO3长期作用生成了可溶性的Ca(HCO3)2的缘故 |
B.地沟油由于混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杂质而不能食用,可加工制成和从石油中提取的柴油成分完全相同的生物柴油 |
C.长期盛放NaOH溶液的滴瓶不易打开,主要是由于NaOH能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生成硅酸钠导致瓶塞与瓶口粘住的缘故 |
D.黄铜(铜锌合金)不易产生铜绿,这是因为发生电化学腐蚀时,锌被腐蚀而保护了铜。 |
下图是分离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流程图
上述试验过程中,所涉及的三次分离操作分别是
A.①蒸馏②过滤③分液 | B.①分液②蒸馏③蒸馏 |
C.①蒸馏②分液③分液 | D.①分液②蒸馏③结晶、过滤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油的不饱和程度高于动物油,植物油更易氧化变质 |
B.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
C.过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阴离子与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
D.向某溶液中滴入稀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溶液不一定含有CO32- |
甲酸甲酯、乙酸丁酯、丙酸甲酯组成的混合脂中,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那么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0% | B.15% | C.20% | D.无法确定 |
下列各项括号内为杂质,后面为除杂质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溴苯(液溴),加四氯化碳、萃取 |
B.乙烷(乙烯),通入高锰酸钾溶液、洗气 |
C.溴乙烷(乙醇),加水振荡、分液 |
D.乙酸乙酯(乙酸),加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分液 |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所示装置可制取氨气 |
B.图2所示装置可分离CH3CH2OH和CH3COOC2H5混合液 |
C.图3所示装置可制备Fe(OH)2并容易观察到白色沉淀 |
D.图4所示装置可说明浓H2SO4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SO2具有漂自性、还原性 |
下图是甲、乙两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与乙互为同分异构体 |
B.甲与乙都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
C.在一定条件下,甲与乙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
D.甲与乙都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淀粉、油脂及其水解产物均为非电解质 |
B.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18OH和C2H5OH |
C.用新制Cu(OH)2悬浊液可以鉴别乙酸、乙醇和葡萄糖 |
D.分子所有碳原子一定不能共平面 |
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
目的 |
分离方法 |
原理 |
A |
分离溶于水的碘 |
乙醇萃取 |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
B |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
分液 |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
C |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
重结晶 |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
D |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
蒸馏 |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
【改编】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水可以区分乙酸乙酯和苯 |
B.有机物分子中都存在碳碳单键 |
C.聚乙烯不可以使溴水褪色 |
D.乙醇、油脂、淀粉是人们必需的营养物 |
【改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按官能团分,既可属于醇类,也可属于烯类 |
B.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
C.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乙酸和乙酸乙酯 |
D.用重结晶的方法提纯苯甲酸 |
下列实验能成功的是
A.将乙酸和乙醇混合加热制乙酸乙酯 |
B.苯和浓溴水反应制溴苯 |
C.CH3CH2Br中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浅黄色沉淀,判断卤代烃的类型 |
D.用CuSO4溶液和过量NaOH溶液混合,然后加入几滴乙醛,加热煮沸观察红色沉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