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常用盐酸配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B.铁制或铝制容器可以盛装热的浓硫酸 |
C.常温下,所有吸热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
D.用稀![]() ![]() |
“类推”的思维方式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经常采用,但是有时会产生错误结论。下列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由甲酸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可推出其余的羧酸也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
B.由![]() ![]() |
C.由“![]() ![]() |
D.Na,K具有强还原性,Na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故K常温下也能与水剧烈反应 |
下列几种物质的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A.氨气可以用来保存粮食、水果 |
B.福尔马林稀溶液可用于各种水产品保鲜 |
C.二氧化硫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这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
D.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 |
通过复习总结,你认为下列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不合理的是
A.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不用玻璃塞 |
B.常温下可用铁、铝制容器盛放浓硫酸或浓硝酸,因为它们不反应 |
C.N2和H2合成NH3,属于氮的固定 |
D.丁达尔效应是检验胶体和溶液的一种常用方法 |
由一种阳离子和两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称混盐。下列关于混盐Na4S2O3的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混盐水溶液呈碱性 |
B.该混盐溶液加入BaCl2可以生成白色沉淀 |
C.该混盐与H2SO4反应有气体生成 |
D.该混盐在酸性条件下可生成S,每产生1molS转移2NA个电子 |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向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 |
该溶液中有SO42- |
B |
甲苯中滴入少量浓溴水,振荡,静置,溴水层褪色 |
甲苯与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
C |
将FeCl3溶液分别滴入NaBr、NaI溶液中,再分别滴加CCl4,振荡,静置 |
氧化性:Fe3+>Br2>I2 |
D |
除锈的铁钉在浓硝酸中浸泡后,用蒸馏水洗净,再放入CuSO4溶液中无现象 |
铁钉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稳定的氧化膜 |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氨水不能鉴别Al(NO3)3、AgNO3、KNO3三种溶液 |
B.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于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
C.少量的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生成NaHCO3,说明酸性:H2CO3>C6H5OH>HCO3— |
D.淀粉和稀H2SO4混合加热后,再加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无砖红色固 |
体生成,说明淀粉没有水解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 |
B.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 |
C.SO2、Cl2均具有消毒和漂白作用,其作用原理相同 |
D.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12溶液后红色褪去,可说明Na2CO3溶液 |
中存在水解平衡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氨能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氮气,因此可用浓氨水检查氯气管道某处泄漏 |
B.SiO2既能溶于NaOH溶液又能溶于HF,说明SiO2是两性氧化物 |
C.乙炔能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乙炔具有漂白性 |
D.纤维素的水解产物能够发生银镜反应,说明纤维素是一种还原性糖 |
下列关于反应原理及对应的说明表述正确的是
A.BaCO3与所有强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可表示为BaCO3+2H+=Ba2++H2O+CO2↑ |
B.工业上用于刻蚀铜制的印刷电路板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3++Cu = Cu2++Fe2+ |
C.SiO2+C = Si+CO2↑是工业制取粗硅的反应 |
D.由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可知,向新制氯水中通入SO2气体溶液的pH会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