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化学科学与探究
化学科学特点
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
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化学的发展趋势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规律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绿色化学
化学史
化学研究方法与工业化学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科学探究方法
层析法
定量研究的方法
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及作用
工业制取硫酸
工业合成氨
氮的循环与氮的固定
工业制取硝酸
铜的电解精炼
高炉炼铁
工业制取漂粉精
工业制取水煤气
硅酸盐工业
工业制烧碱
纯碱工业(侯氏制碱法)
工业制氨气
工业制金属铝
氯碱工业
以氯碱工业为基础的化工生产简介
工业制冰晶石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元素
核素
同位素及其应用
同素异形体
分子、原子、离子
原子团
混合物和纯净物
单质和化合物
金属和非金属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化学用语
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电子式
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摩尔质量
气体摩尔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
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物质的量与其浓度和气体摩尔体积的综合应用
球棍模型与比例模型
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化学常用计量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计算
物质结构中的化学键数目计算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
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相对原子质量及其计算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液和胶体
溶液的含义
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溶液的组成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胶体的重要性质
胶体的应用
纳米材料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物质结构与性质
物质结构
原子构成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
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画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
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
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应用
分子等层次研究物质的意义
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手段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物质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具有预期性质的新物质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化学键
离子键的形成
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
晶格能的应用
用晶格能的大小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
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
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熔点、硬度、导电性等的关系
晶体熔沸点的比较
晶胞的计算
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金属键的涵义
金属键与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关系
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
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的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
相似相溶原理及其应用
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分子间作用力
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
含有氢键的物质
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与能量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重要的氧化剂
重要的还原剂
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燃料的充分燃烧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反应热和焓变
燃烧热
中和热
热化学方程式
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化学能与热能的应用
化学能与电能的应用
清洁能源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活化能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催化剂的作用
焓变和熵变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化学反应速率的调控作用
化学平衡的调控作用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曲线及其应用
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
产物百分含量与压强的关系曲线
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产物的百分含量随浓度、时间的变化曲线
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
等效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
化学平衡的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水的电离
离子积常数
溶液pH的定义
测定溶液pH的方法
pH的简单计算
盐类水解的原理
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盐类水解的应用
离子反应的概念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电解原理
弱电解质的判断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
离子共存问题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卤族与氮族及其应用
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卤化银
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碘与人体健康
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氮族元素简介
氮气的化学性质
氨的物理性质
氨的化学性质
氨的用途
氨的实验室制法
铵离子检验
铵盐
硝酸的化学性质
亚硝酸盐
氯离子的检验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含氮物质的综合应用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氮氧化物的性质与转化
氧族与碳族及其应用
氧族元素简介
臭氧
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的污染及治理
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浓硫酸的性质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硫酸盐
硫化氢
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
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
"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
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碳族元素简介
硅和二氧化硅
硅的用途
无机非金属材料
水泥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玻璃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硅酸的性质及制法
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含硅矿物及材料的应用
金属及其化合物
金属的通性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
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
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
金属的回收与环境、资源保护
稀土金属及材料
金属陶瓷超导材料
钠的物理性质
钠的化学性质
钠的重要化合物
碱金属的性质
焰色反应
镁的化学性质
铝的化学性质
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铁的化学性质
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二价Fe离子和三价Fe离子的检验
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无机物的推断
金属材料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有机物的结构式
有机物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
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有机化合物命名
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的关系
辨识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有机物的鉴别
有机物的推断
有机物的合成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饱和烃与不饱和烃
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
烷烃及其命名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烃的衍生物官能团
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与水解反应
聚合反应与酯化反应
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应用
甲烷的化学性质
乙烯的化学性质
乙烯的用途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烯烃
乙炔炔烃
苯的结构
苯的性质
苯的同系物
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
石油的裂化和裂解
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
化石燃料与基本化工原料
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
烃的衍生物
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卤代烃简介
氟氯代烷对环境的影响
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
乙醇的化学性质
乙醇的工业制法
醇类简介
苯酚的化学性质
苯酚的用途
乙醛的化学性质
乙醛的用途
甲醛
醛类简介
乙酸的化学性质
羧酸简介
酯的性质
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有机溶剂
肥皂、合成洗涤剂
表面活性剂
化肥的分类及作用
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和环境保护
糖类、蛋白质
葡萄糖的性质和用途
蔗糖、麦芽糖简介
淀粉的性质和用途
纤维素的性质和用途
造纸
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其摄入途径
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
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
酶的结构和性质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合成材料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合成材料
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
塑料的老化和降解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的使用意义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应用
化学综合计算
化学综合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有关过量问题的计算
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有关范围讨论题的计算
复杂化学式的确定
数据缺省型的计算
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
化学实验
常用仪器及其使用
直接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间接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不能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
蒸发、蒸馏与结晶的仪器
过滤、分离与注入溶液的仪器
干燥仪器
夹持仪器
连接仪器及用品
其他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化学试剂的分类
化学试剂的存放
药品的取用
指示剂的使用
试纸的使用
滴定实验中指示剂的使用
化学仪器的洗涤、干燥
连接仪器装置
溶液的配制
实验装置的拆卸
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物质的溶解与加热
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
过滤
蒸发和结晶、重结晶
蒸馏与分馏
分液和萃取
升华
渗析
盐析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洗气
加热分解
离子交换
物质分离装置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常见气体的检验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明矾成分的检验
红砖中氧化铁成分的检验
几组未知物的检验
食物中淀粉、蛋白质、葡萄糖的检验
海带成分中碘的检验
几种化学肥料的鉴别
粗盐提纯
有机物(官能团)的检验
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设计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
水的净化
硬水和软水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保护水资源
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气体发生装置
气体的收集
尾气处理装置
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常温反应气体性质实验装置
加热反应气体性质实验装置
冷却反应气体性质实验装置
排气量气装置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实验装置综合
定量实验与探究实验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中和滴定
中和热的测定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探究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探究化学反应机理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探究化学规律
探究焰色反应
探究离子键的形成
探究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探究原电池及其工作原理
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设计原电池
比较强弱电解质的实验
比较弱酸的相对强弱的实验
探究溶液的酸碱性
探究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
探究沉淀溶解
验证原电池的效果
探究电解池作用
电解原理的应用实验
测定强酸与强酸反应的反应热
探究铝热反应
测定有机物分子的元素组成
探究化学实验中的反常现象
探究对经典问题的质疑
无机物的性质实验
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铝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氯、溴、碘的性质实验
浓硫酸的性质实验
氨的制取和性质
硫酸亚铁的制备
探究铝与酸、碱溶液的反应
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氢氧化铝的制取和性质探究
制取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
探究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转化
探究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
探究硅酸钠溶液的碱性、热稳定性
探究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
探究氯水、氯气的漂白作用
探究二氧化硫与水和品红溶液的反应
探究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探究氨与水的反应
探究氨的实验室制法
探究钾与水、氧气的反应
探究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探究镁与水、盐酸及铝与盐酸的反应
给铁件镀铜
探究铁的吸氧腐蚀
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检验三价铁与二价铁
检验氯离子
氯水的性质及成分探究
有机物的性质实验
石油的分馏
蛋白质的盐析
甲烷的性质实验
甲烷的取代反应
乙烯的燃烧
探究石蜡油分解制乙烯及乙烯的化学性质
乙炔的燃烧
乙炔的性质实验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乙醇的消去反应
苯酚与NaOH反应
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作用
苯酚与溴的反应
苯酚的显色反应
乙醛的银镜反应
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
乙酸与碳酸钠的反应
乙酸的酯化反应
乙酸乙酯的制取
肥皂的制取
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蛋白质的变性实验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蔗糖与淀粉的性质实验
纤维素的性质实验
溴乙烷的制取
脲醛树脂的制取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
苯与溴的反应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有四种化合物W、X、Y、Z,它们都是由短周期元素A、B、C、D、E中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已知:
(a)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A、D同主族,C、E同主族,B、C同周期。
(b)W由B、C组成,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B:C=1:2,固体易升华。
(c)X由A、C组成,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A:C=1:1。
(d)Y由C、D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且Y中相应元素的微粒之比为:C:D=1:1。
(e)Z是由D、E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其中阳离子比阴离子少一个电子层,阴、阳离子数之比为1:2。
试回答下列各小题:
(1)各元素符号:ABCDE
(2)W的电子式:
(3)X的结构式:
(4)Y的电子式:
(5)Z的化学式:
(6)写出Y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更新:2022-09-04
  • 题型:推断题
  • 难度:困难

A、B、C、D、E、F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未标出)。

(1)若A为短周期金属单质,D为短周期非金属固体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是D的2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F的浓溶液与A、D反应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A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A是常见的变价金属的单质,D、F是气态单质,且反应①在水溶液中进行。反应②也在水溶液中进行,其离子方程式是,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B的形成过程:
(3)若A、D、F都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单质,D的M层电子是L层电子的一半,且A、D所含元素同主族,A、F所含元素同周期,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更新:2022-09-04
  • 题型:推断题
  • 难度:困难

A、B、D、R、Q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原子核内无中子,B与D同周期,R与Q同周期,A与R同主族,D与Q同主族,D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B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代数和为2。请用对应的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Q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_____族。
(2)D、R、Q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3)由A、B两种元素以原子个数比为5:1形成的离子化合物X,X的电子式为_______。
(4)由A、B元素形成的A2B4可以与O2、KOH溶液形成原电池,该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
(5)由A、D、R、Q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Y(RAQD3)(已知A2QD3的Ka1=1.2×10-2、Ka2=6.3×10-8),则Y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室温下,向Y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使溶液中c(AQD3-)=c(QD32-),则此时溶液呈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6)Fe与D元素可形成Fe2D3、Fe3D4等化合物。向5.2g Fe2D3、Fe3D4、Cu的混合中加入0.5mol/L的硫酸溶液140mL时,固体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不含Fe3+。若用过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原混合物,固体减少的质量为______g。

  • 更新:2022-09-04
  • 题型:推断题
  • 难度:困难

(13分)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某元素最高正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之间能相互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则该离子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由元素④、⑥、⑦、⑧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下同)。②、④、⑤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2)分别由上述两种元素组成、均为10e-的阴、阳离子,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两种10e-的分子,写出该离子反应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
(3)由表中四种元素形成X、Y、Z、M、N等常见物质,X、Y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其中X焰色反应呈黄色,可发生以下反应:

①X、Y与水混合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N→⑦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将Y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后得到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2-09-04
  • 题型:推断题
  • 难度:困难

已知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D位于短周期。A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D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3倍;E有“生物金属”之称,E4+和氩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A、B、D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M是新装修居室中常含有的一种有害气体,A、B两种元素组成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 : 1的化合物N是常见的有机溶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A、B、C、D、E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A2D2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E的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2)B、C、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
(3)单质B与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微热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M是极性分子,N是非极性分子b. M和BD2分子中的中心原子均采用sp2杂化
c. N分子中含有6个σ键和1个π键d. BD2晶体的熔点、沸点都比二氧化硅晶体的低
(5)已知:①E的一种氧化物Q,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Q(s)+2Cl2(g)=ECl4(l)+D2(g)△H=+140kJ/mol
②2B(s)+D2(g)=2BD(g) △H=-221kJ/mol
写出物质Q和焦炭、氯气反应生成液态ECI4和BD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0.5 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C2和A2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2(g) +3 A2(g)=2CA3(g)△H<0,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试比较K1,K2的大小,K1________K2(填写“ >”、“=”或“<”)。
②在400℃时,当测得CA3和C2、A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mol和1 mol、2 mol时,则该反应的 V(C2)正_________(C2)逆(填写“>”、“=”或“<”)。

来源:2013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推断题
  • 难度:困难

Ⅰ.A、B、C、D、E、F、G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元素原子核内无中子,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E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F与G位置相邻,G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请用化学用语回答:
(1)推断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与D形成的18电子的化合物与FD2化合生成一种强酸,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E2F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为某新型发电装置示意图,其负极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101kPa、25℃下,16g液态C2A4在D2中完全燃烧生成气体C2,放出312kJ热量,则C2A4和D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A、B、C、X均为常见的纯净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副产品已略去)。

试回答:
(1)若X是强氧化性单质,则A不可能是___________。
a.S b.N2 c.Na d.Mg e.Al
(2)若X是金属单质,向C的水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则B的 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若A、B、C为含某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X为强电解质,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B,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 更新:2022-09-04
  • 题型:推断题
  • 难度:困难

现有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甲、乙、丙是单质,甲为第三周期金属,A、B、C、D、E、F是化合物,B是红棕色气体,C在常温下是无色无味液体,甲元素的原子序数是丙元素原子序数的2倍,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相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D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写出A与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制取A分三步进行,其中两步反应已经在图中得到体现,写出另外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9.6g甲与一定量A的浓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标准状况下的8.96L气体中含有的B和F,且甲无剩余,则B和F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 更新:2022-09-04
  • 题型:推断题
  • 难度:困难

我国从国外进口某原料经测定主要含有A、B、C、D、E五种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A、B、C、D、E的原子结构等信息如下:
元素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A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B原子核外有三种不同的能级且各个能级所填充的电子数相同
C最外层p轨道半充满
D位于短周期,其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3倍
E位于ds区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A的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用A、B、C、D、E所对应的元素符号作答):
(1)B、C、D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为______________。
(2)E的二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
(3)A2B2D4常用作除锈剂,该分子中B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__;1 mol A2B2D4分子中含有σ键数目为____________。
(4)与化合物BD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
(5)B2A6、C2A4分子中均含有18个电子,它们的沸点相差较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6)BD2在高温高压下所形成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一个该晶胞中含______________个D原子。

  • 更新:2022-09-04
  • 题型:推断题
  • 难度:困难

已知A、B、D为中学常见的单质,甲、乙、丙、丁、戊为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丙是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丁是一种高能燃料,其组成元素与丙相同,1mol丁分子中不同原子的数目比为1 :2,且含有18 mol电子;戊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质,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具有净水作用。各物质问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某些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甲和水反应生成戊和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中所包含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离子键 b.极性共价键 c.非极性共价键
丙分子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氢键有____________种。
(4)利用单质B与D为原料、含H的固体物质作电解质,以金属铂为电极材料组成原电池制备丙,则生成产物丙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5)反应②中,0.5molNaClO参加反应时,转移1mol电子,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6)一定条件下,A与TiO2、C(石墨)反应只生成乙和碳化钛(TiC),二者均为某些高温结构陶瓷的主要成分。已知该反应生成l mol乙时放出536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来源:2015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推断题
  • 难度:困难

已知:相同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四种微粒A、B、C、D的质子数依次增多, A、B、C、D的电子数如表(A、B、C、D有两组可能),且D中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D1可作医用消毒液。 其中B1的沸点比B2高。


A1
B1
C1
D1
电子数
10
10
10
18

A2
B2
C2
D2
电子数
10
10
10
18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组八种微粒的组成元素中,原子序数处在中间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 ; D1的电子式为:
(2)液态的B2与Na反应的方程式:
(3)①亚氯酸钠(NaClO2)主要可用于棉纺、造纸业做漂白剂,也用于食品消毒、水处理等,制备亚氯酸钠,可以将ClO2气体通入D1和NaOH的混合液中,请写出制备方程式 ,其中D1的作用是
②利用①中原理制备出NaClO2•3H2O晶体的试样,可以用“间接碘量法”测定试样(不含能与I发生反应的氧化性杂质)的纯度,过程如下(已知:I2 + 2S2O32ˉ = S4O62ˉ + 2Iˉ):

步骤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步骤二的指示剂是______;步骤三中出现________现象时,达到滴定终点;计算该试样中NaClO2•3H2O的质量百分数为_______。

  • 更新:2022-09-04
  • 题型:推断题
  • 难度:困难

【化学—选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A2-和B+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C、D为同周期元素,C核外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D元素最外层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回答下列问题:
(1)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其中C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2)单质A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其中沸点高的是________(填分子式),原因是________;A和B的氢化物所属的晶体类型分别为______和_______;
(3)C和D反应可生成组成比为1:3的化合物E,E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_______;
(4)化合物D2A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________,单质D与湿润的Na2CO3反应可制备D2A,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A和B能够形成化合物F,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参数a=0.566nm,F的化学式为________,晶胞中A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列式计算晶体F的密度_______。

  • 更新:2022-09-04
  • 题型:推断题
  • 难度:困难

某铵态氮肥由W、X、Y、Z等4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其中W的原子半径最小。
I.若Y、Z同主族,ZY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
(1)将X、Y、Z的元素符号填在右图所示元素周期表(局部)中的相应位置上。

(2)X的最髙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稀溶液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一定条件下,1mol XW3气体与O2完全反应生成X元素的单质和液态水,放出382.8 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若Z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4)该氮肥的名称是______(填一种)。
(5)HR是含Z元素的一元酸。室温时,用0.250mol•L1NaOH溶液滴定25.0 mL HR溶液时,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其中,a点表示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

①右图中x______7(填“>”、“<”或“=”)。
②室温时,HR的电离常数Ka=______(填数值)。

来源:2013届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理综考试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推断题
  • 难度:困难

现有七种元素,其中A、B、C、D、E为短周期主族元素,F、G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请根据下列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A元素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
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
C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
I1=738 kJ·mol-1 I2=1451 kJ·mol-1 I3=7733 kJ·mol-1 I4=10540 kJ·mol-1
D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
E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4
F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
G在周期表的第七列

(1)已知BA5为离子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元素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__________个方向,原子轨道呈_______形。
(3)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C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为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___________________。
(4)G位于________族________区,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
(5)DE3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其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
(6)检验F元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

  • 更新:2022-09-04
  • 题型:推断题
  • 难度:困难

Ⅰ.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D元素同主族,B、C元素同周期;由A、B、C、D中的两种元素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多种化合物,甲、乙、丙、丁为其中的四种,它们的元素组成如下表所示:

常温下,甲物质为气体,密度略小于空气;乙物质为液体;丙物质和丁物质为固体且都为离子化合物。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丙物质的电子式为 ,丁物质中阴离子与阳离子的个数之比为 ,写出丁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若标准状况下5.6L甲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KJ,试写出表示甲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3)B、C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为1:2可形成化合物戊,A、C、D三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为1:1:1可形成化合物己,则己与戊按物质的量之比为3:2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
Ⅱ.下图是无机物A~N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其中,I是由第三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金属,K是一种红棕色气体。N中只含有两种元素,N可作为工业生产C的原料。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单质G:
(2)在反应②、③、⑥、⑨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写序号)。
(3)反应⑩的离子方程式是
(4)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是
(5)将化合物D 与KNO3、KOH 共融,可制得一种“绿色”环保高效净水剂K2FeO4(高铁酸钾)。同时还生成KNO2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现有1molN参加反应,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生成C的质量为490g,生成G的质量为224g,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更新:2022-09-04
  • 题型:推断题
  • 难度:困难

物质A、B、C、D、E、F、G、H、I、J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图中所有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且每个小三角形内的三种物质均至少含有第三周期中的一种相同元素。其它信息见下表:

编号
信息
1
D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组成的单质
2
E为酸性气态氧化物
3
F的浓溶液常做干燥剂
4
H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
5
电解饱和J溶液是工业重要反应
6
C为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均含有金属元素


(1)写出G的化学式:,指出H中化学键的类型:
(2)常温下测得一定浓度的C溶液的pH=10,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3)写出与H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且它们的阴离子所含的电子数、电荷数也均相同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4)写出C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的化学方程式:

(5)通入一定浓度的苛性钾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已知反应过程放热),生成物中三种含Y元素的离子,其中两种离子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示意图如上图所示,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该苛性钾溶液中KOH的质量是g。

来源: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下学期5月针对训练理综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推断题
  • 难度:困难

高中化学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