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 |
B.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
C.从M→N:先将M降温再将其升温 |
D.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
向200C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投入适量的氧化钙粉末,充分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温度末冷却到200C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B.溶液温度末冷却到200C时,溶质质量分数比甲溶液大 |
C.溶液温度恢复到200C时,溶液质量比甲溶液小 |
D.溶液温度恢复到200C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甲溶液的相等 |
某温度下硫酸铜的溶解度是25g,若温度不变,将32g无水硫酸铜粉末放入m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并有胆矾晶体析出时,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18g≤m≤128g | B.36g<m<180g |
C.18g<m<128g | D.36g≤m≤128g |
物质X2SO4的饱和溶液的密度为ρg·mL-1 ,c(x+)=" n" mol·L -1,溶质质量分数为α%, 溶质的式量为M ,溶解度为S ,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乙腈(CH3CN)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液体,这时向质量分数为a的乙腈水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水,所得溶液中乙腈的质量分数为0.4a。若同样条件下乙腈的密度为d1,水的密度为d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1<d2 | B.d1>d2 |
C.d1=d2 | D.无法确定 |
已知t℃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 g中含有溶质m g。若将该溶液蒸发b g水并恢复到t℃时,析出溶质m1 g ;若将原溶液蒸发c g水并恢复到t℃时,则析出溶质m2 g。S表示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则下列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Na2SO4溶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
A.A点表示Na2SO4溶液尚未达到饱和,但降温和加入Na2SO4·H2O晶体都可使其饱和
B.B、C点表示t1℃时,Na2SO4溶液在B点的溶解度大于在C点的溶解度
C.在C点时Na2SO4溶液降温或升温,都会使其溶液变浑浊。
D.制取芒硝的最佳方法是在100℃时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至0℃析出晶体。
某温度下向100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沉淀的质量为5.6g |
B.沉淀物的质量为7.4g |
C.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g |
D.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g |
将KNO3和K2SO4混合物进行分离,有如下操作:
|
①将混合物溶解制成浓溶液;②加热蒸发浓溶液;
③冷却溶液;④过滤,移出KNO3晶体;
⑤过滤,移出K2SO4晶体。试根据图象分析,
判断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⑤③④ |
C.①③⑤②④ | D.①③④②⑤ |
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能使胶体聚沉。使一定量的胶体溶液在一定时间内开始凝聚所需电解质的浓度(c mol/L)称作“聚沉值”,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小,则表示其凝聚能力越大,实验证明,凝聚能力主要取决于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荷数越大,凝聚能力越大,则向 Fe(OH)3 胶体中加入下列电解质时,其“聚沉值”最小的为( )
A.NaCl | B.FeCl3 |
C.K2SO4 | D.Na3PO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