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X(g)和1 mol Y(g)发生反应:2X(g)+Y(g)3Z(g)△H,反应过程中持续升高温度,测得混合体系中X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M点时,Y的转化率最大 |
B.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
C.平衡后充入Z达到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增大 |
D.W,M两点Y的正反应速率相等 |
现有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石墨电极和如图所示的电解槽。用氯碱工业中的离子交换膜技术原理,可电解Na2SO4溶液生产NaOH溶液和H2SO4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是阳离子交换膜,允许Na+通过 |
B.从A口出来的是NaOH溶液 |
C.阴极反应式为4OH--4e-= 2H2O+O2↑ |
D.Na2SO4溶液从G口加入 |
硫酸亚锡(SnSO4)是一种重要的能溶于水的硫酸盐,广泛应用于镀锡工业。SnSO4的实验室制备设计路线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SnCl2酸化是为了防止溶解时发生水解 |
B.反应I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CO32-+2H+=CO2↑+ H2O |
C.漂洗时,将固体置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洗涤过滤2-3次 |
D.操作1为过滤,操作2为盐析 |
仅用下表提供的仪器(夹持仪器和试剂任选),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仪器 |
A |
从食盐水中获得NaCl晶体 |
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 |
B |
用稀H2SO4、Na2CO3溶液比较元素S与C的非金属性强弱 |
试管、胶头滴管 |
C |
用8.0mol·L-1的盐酸配制250mL1.5mol·L-1的盐酸 |
250mL容量瓶、玻璃棒、烧杯 |
D |
测定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
酸(碱)式滴定管、胶头滴管、锥形瓶、烧杯 |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己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已知:甲 + 乙 = 丁 + 己,甲 + 丙 = 戊 + 己;0.1 mol·L-1丁溶液的pH为13(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共转移了1 mol电子 |
B.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ⅣA族 |
C.原子半径:W>Z>Y>X |
D.1.0 L 0.1 mol·L-1戊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小于0.1 mol |
由一种阳离子和两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称混盐。下列关于混盐Na4S2O3的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向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变红,说明该混盐水溶液呈碱性 |
B.向该混盐中加入稀H2SO4可以产生使品红褪色的气体 |
C.该混盐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产生淡黄色浑浊 |
D.用玻璃棒蘸取该混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说明溶液中含有Na+ |
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化学方程式 |
结论 |
A |
4CuO2Cu2O+O2↑ |
热稳定性:Cu2O>CuO |
B |
2KClO3+I22KIO3+Cl2 |
非金属性:I>Cl |
C |
H2S+CuSO4=CuS↓+H2SO4 |
酸性:H2S>H2SO4 |
D |
CH3COOCH2CH3+H2OCH3COOH+CH3CH2OH |
反应类型:既是水解反应,也是加成反应 |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0.1 mol·L-1NaOH溶液中:K+、Na+、SO42-、HCO3- |
B.在0.1 mol·L-1Na2CO3溶液中:A13+、Na+、NO3-、C1- |
C.在0.1 mol·L-1FeCl3溶液中:K+、NH4+、I-、SCN- |
D.在c(H+)/c(OH-)=10-12的溶液中:K+、Na+、ClO-、NO3- |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KIO3+6HI=KI+3H2O+3I2,生成3mol I2转移电子的总数为6NA |
B.由0.4 mol H2O2生成O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
C.12g石墨和C60的混合物中质子总数为6NA |
D.室温下,1L 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 离子数目为0.1NA |
下列实验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将浓硫酸滴到胆矾晶体上 |
晶体逐渐变成白色 |
该过程发生物理变化 |
B |
将过量过氧化钠固体投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
溶液变成蓝色 |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 |
C |
向硝酸亚铁溶液中滴入稀硫酸 |
无明显现象 |
硝酸亚铁与硫酸不反应 |
D |
将滴有酚酞的氨水加热 |
红色逐渐变浅 |
一水合氨受热分解,导致溶液碱性减弱 |
有关煤的综合利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和水煤气均是二次能源 |
B.煤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物 |
C.①是将煤在空气中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 |
D.B为甲醇或乙酸时,原子利用率均达到100% |
莽草酸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物质分子式为C7H10O5 |
B.该物质与乙酸互为同系物 |
C.该物质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
D.1 mol该物质与Na反应时,最多消耗Na 4 mol |
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其氢化物中甲、乙、丙、丁的化合价如右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非金属性:甲<乙 |
B.含氧酸的酸性:乙<丁 |
C.氢化物的沸点:甲>丁 |
D.丙所形成的单质可能互为同位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