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在图中,CDEF为闭合线圈,AB为电阻丝。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向下滑动时,线圈CDEF中的感应电流在G处产生的磁感强度的方向是“·”时,电源的哪一端是正极?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理一选修3-3】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空气相对湿度越大时,空气中水蒸气压强越接近饱和气压,水蒸发越慢
B.温度高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内能也一定大
C.气体压强的大小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
D.生产半导体器件时,需要在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可以在高温条件下利用分子的扩散来完成

E.功转变为热的实际宏观过程是可逆过程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体积V与热力学温度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气体在状态A时的压强p0=1.0×105 Pa,线段AB与V轴平行。

①求状态B时的压强为多大?  
②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过程中,对外界做的功为10 J,求该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为多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火箭以0.75c的速度离开地球,从火箭上向地球发射一个光信号.火箭上测得光离开的速度是c,根据过去熟悉的速度合成法则,光到达地球时地球上测得的光速是多少?根据狭义相对性原理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故液体表面存在张力
B.PM2.5(指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C.把很多小的单晶体放在一起,就变成了非晶体
D.第二类永动机没有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E.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F.分子间引力总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2)一端开口的极细玻璃管开口朝下竖直立于水银槽的水银中,初始状态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l0=62cm,系统温度27℃。因怀疑玻璃管液面上方存在空气,现从初始状态分别进行两次试验如下:

保持系统温度不变,将玻璃管竖直向上提升(开口仍在水银槽液面以下),结果液面高度差增加;将系统温度升到77℃,结果液面高度差减小。已知玻璃管内粗细均匀,空气可看成理想气体,热力学零度可认为为-273℃。求:
①实际大气压为多少cmHg?
②初始状态玻璃管内的空气柱有多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原子反应堆中抽动液态金属或在医疗器械中抽动血液等导电液体时,常使用电磁泵.某种电磁泵的结构如图所示,把装有液态钠的矩形截面导管(导管是环形的,图中只画出其中一部分)水平放置于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与导管垂直,让电流I按如图方向纵向穿过液态钠且电流方向与B垂直.设导管截面高为a,宽为b,导管有长为l的一部分置于磁场中,由于磁场对液态钠的作用力使液态钠获得驱动力而不断沿管子向前推进.整个系统是完全密封的,只有金属钠本身在其中流动,其余的部件是固定不动的。

(1)在图上标出液态钠受磁场驱动力的方向;
(2)假定在液态钠不流动的条件下,求导管横截面上由磁场驱动力所形成的附加压强p与上述各量的关系式;
(3)设液态钠中每个自由电荷所带电荷量为q,单位体积内参与导电的自由电荷数为n,求在横穿液态钠的电流I的方向上参与导电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平均速度.

来源:2012年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 3.5用传感器测磁感应强度练习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修3-4]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
B.声源向静止的观察者运动,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小于声源的频率
C.用同一装置观察光的双缝干涉现象,蓝光的相邻条纹间距比红光的大
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2)若单摆的摆长不变,摆球的质量变大,摆球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角度由4°减为2°,则单摆振动的频率        ,振幅        。(选填“改变”或“不变”)
(3)如图所示,一块两面平行的玻璃砖平放在纸面上,将它的前、后两个边界PQ、MN记录在纸面上。若单色光沿纸面从真空中以入射角i= 60°,从MN表面射入时,光通过玻璃砖的时间为t;若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现撤去玻璃砖,光通过PQ、MN之间的区域的时间也为t,求这块玻璃砖对该入射光的折射率。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是测定液面高度h的电容式传感器,在导电芯的外面涂上一层绝缘物质,放入导电液体中,导电芯和导电液体构成电容器的两个极。测出电容器电容的变化,就可以知道h的变化情况,说明其原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是法拉第在1831年9月24日所做的一次实验装置,他把两根磁棒搭成倒V字形,中间加入一个套有线圈的软铁棒,线圈两端与电流计相连。当把夹入的这根铁棒迅速拉开或夹入时,电流计的指针都会发生偏转,请解释它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研究。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 50 Hz ,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在A、B、C、D、E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点,在打出C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 m / s (保留3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 m / s 2 (保留2位有效数字)。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全国Ⅰ卷(物理部分))
  • 更新:2021-09-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螺线管通电后,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如图所示,请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并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回答问题。
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有许多现象会让我们产生疑问,把疑问陈述出来,就形成了问题,但不一定是科学问题,像个人爱好、道德判断、价值选择方面的问题都不属于科学问题,比如,“哪种品牌的运动鞋更好?”“为减少污染和交通拥堵,应该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吗?”等都不属于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例如,“纯水和盐水哪一个结冰更快?”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因为你可以通过实验收集信息并予以解答。
并不是每一个科学问题都可以进行探究,当问题太泛化或太模糊,就难以进行科学探究,比如“是什么影响气球贴到墙上?”,一般而言,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描述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变量必须是可检验的。也就是说,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都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例如,“增加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会改变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吗?”,在这个问题中,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是自变量,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是因变量,我们通过改变自变量就可以检验因变量怎样变化。
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陈述方式,常见的陈述方式有下列三种,方式一:某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吗?例如,导体的长度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吗?方式二:如果改变某个变量,另一个变量会怎样变化?例如,如果增大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中的电流就增大吗?方式三:一个变量跟另一个变量有关吗?例如,电流跟电压有关吗?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围绕可探究的问题展开的,正是由于有了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才能使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问题中属于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哪种类型的音乐更好?
B.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会改变吗?
C.水的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吗?
D.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吗?

E.应该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吗?
(2)请根据“两个同学走在沙滩上,一个同学的脚印深,另一个同学的脚印浅”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一水平放置的矩形线圈 a b cd,在细长的磁铁 N 极附近竖直下落,保持 b c边在纸外, a b 边在纸内,由图中位置Ⅰ经位置Ⅱ到位置Ⅲ,这三个位置都靠得很近,且位置Ⅱ刚好在条形磁铁中心轴线上,在这个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怎样变化?有无感应电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放置在真空中的三棱镜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A=300,在BC的延长线上有一单色光源S,从S射出的一条光线从AC边上的D点(图中未标出)处射入棱镜中,经三棱镜折射后垂直于AB边射出.若S、D两点的距离为d,且光从光源S到D点的传播时间跟光在三棱镜中传播的时间相等.已知该三棱镜的折射率为。求:

①光线SD射到AC边上的入射角为         
②入射点D到顶点A的距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理一选修3-5】
(1)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还具有复杂结构
B.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这束光的光强太小
C.用14 eV的光子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使其电离
D.的半衰期为5 730年,若测得一古生物遗骸中的含量只有活体中的,则此遗骸距今约有45 840年

E.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元素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它是一个统计规律,只对大量的原子核才适用
(2)如图所示,一枚质量为0.05kg的子弹以100m/s的速度打入静止在光滑平台上的木块,木块质量为0.95kg(子弹经过t=0.01s留在木块里),平台右侧的光滑水平面上放有平板小车,最终木块未滑离小车。已知小车质量为4kg,小车与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求:

①子弹打入木块的过程中,子弹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
②小车的长度至少为多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地上反复摔打一块泥巴,泥巴摔在地上是什么碰撞?为什么泥巴的温度会升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物理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