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安装好实验装置,让刻度尺零刻度与弹簧上端平齐,在弹簧下端挂1个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为l1,如图1所示,图2是此时固定在弹簧挂钩上的指针在刻度尺(最小分度是1毫米)上位置的放大图,示数l1=______cm。在弹簧下端分别挂2个、3个、4个、5个相同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分别是l2、l3、l4、l5。已知每个钩码质量是50 g,挂2个钩码时,弹簧弹力F2=______N(当地重力加速度g=9.8 m/s2)。要得到弹簧伸长量x,还需要测量的是____________。作出F-x曲线,得到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如图所示,水平固定倾角为60°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它们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连接,现对B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使A、B均静止在斜面上,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推力F的大小为,弹簧的原长为
B.若推力作用在A上,则F=,此时弹簧的长度为
C.作用在B上推力的最小值为,此时弹簧的长度为
D.作用在A上推力的最小值为,此时弹簧的长度为
质量均m的a、b两木块叠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a受到斜向上与水平面θ角的F作用,b受到斜向下与水平面成θ角等大的F作用,两力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此时两木块保持静止,则 ( )
A.b对a的支持力一定等于mg |
B.水平面b的支持力可能大于2mg |
C.a、b之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 |
D.b与水平面之间可能存在静摩擦力 |
如图所示,物体A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能静止在斜面上,关于A受力的个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一定受两个力作用 | B.A一定受四个力作用 |
C.A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 D.A受两个力或者四个力作用 |
一质量不计的弹簧原长为10cm,一端固定于质量m=2kg的物体上,另一端施一逐渐增大的水平拉力F,当弹簧拉长至14cm时,物体恰好被拉动.(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g=10m/s2,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求:
(1)弹簧的劲度系数多大?
(2)当弹簧长度为15cm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如图所示,一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对A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
B.A对斜面的压力竖直向下 |
C.斜面对A的支持力垂直斜面向上 |
D.A对斜面的压力垂直斜面向下 |
一根弹性细绳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将其一端穿过一个光滑小孔O(其在水平地面上的投影点为O′)的固定的木板,系在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A上,A放在水平地面上.小孔O离绳固定端的竖直距离为L,离水平地面高度为h(h<),滑块A与水平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正压力的μ倍.问:
(1)当滑块与O′点距离为r时,弹性细绳对滑块A的拉力为多大?水平地面对滑块A的支持力为多大?
(2)滑块处于怎样的区域内时可以保持静止?其面积大小?
如图所示,重80N的物体A放置在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有一根原长为10cm,劲度系数为1000N/m的弹簧,其一端固定在斜面上底端,另一端放置物体A后,弹簧长缩短为8cm,现用一弹簧秤沿斜面上拉物体,若滑块与斜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为25N,当弹簧的长度仍为8cm时,弹簧秤的读数不可能为( )
A.4N | B.24N | C.44N | D.54N |
如图,物体A和B的重力分别为11N和7N,不计弹 簧秤、细线的重力和一切摩擦,则地面对 A物体的支持力和弹簧秤的读数为( )
A.4N,7N | B.5N,7N | C.0N,18N | D.4N,18N |
如图所示,弹簧AB原长为35cm,A端挂一个重50N的物体,手执B端,将物体置于倾角为30°的斜面上.当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时,弹簧长度为40cm;当物体匀速上滑时,弹簧长度为50cm,试求:
(1)弹簧的劲度系数;
(2)物体与斜面的滑动摩擦系数.
把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下面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
B.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
C.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木块受的重力 |
D.木块保持静止是由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二力平衡 |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物块A.B质量均为,物块A静止在轻弹簧上端,物块B用细线与斜面顶端相连,A.B挨在一起但A.B之间无弹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某时刻把细线剪断,当细线剪断后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B的加速度为
B.物块A的加速度为
C.物块A.B间的弹力为
D.物块A.B间的弹力为
如图,M是定滑轮,N是动滑轮,A和B是两个重物.设细绳和滑轮质量及摩擦均不计,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细绳P沿水平方向缓慢向右靠近,结果是( )
A.B没有移动,A向下移动
B.A向上移动,B向下移动
C.A向下移动,B向上移动
D.A、B均向下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