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1)在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中,金箔中的原子核可以看作静止不动,下列各图画出的是其中两个粒子经历金箔散射过程的径迹,其中正确的是()。(填选图下方的字母)

A.

B.

C.

D.

(2)将静置在地面上,质量为M(含燃料)的火箭模型点火升空,在极短时间内以相对地面的速度竖直向下喷出质量为的炽热气体。忽略喷气过程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则喷气结束时火箭模型获得的速度大小是()。(填选项前的字母)

A. B. C. D.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  )

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原子核内有中子存在
C.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的若干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0分)

A.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B.对于同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时,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Ek与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
C.一块纯净的放射性元素的矿石,经过一个半衰期以后,它的总质量仅剩下一半
D.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能量也减小了

E.将核子束缚在原子核内的核力,是不同于万有引力和电磁力的另一种相互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卢瑟福利用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研究原子结构,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的若干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加温加压或改变其化学状态的方法都不能改变原子核的半衰期
B.对于同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时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与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
C.一块纯净的放射性元素的矿石经过一个半衰期以后它的总质量仅剩下一半
D.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能量也减小了

E.将核子束缚在原子核内的核力,是不同于万有引力和电磁力的另一种相互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居里夫妇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
B.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小,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增大。
C.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光子说的基础上提出物质波的概念,认为一切物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D.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的组成.

E.赫兹在实验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使光的微粒理论得以东山再起的重要现象——光电效应。
F.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或分解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一定吸收核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予核的组成部分
B.波尔理论的假设之一是原子能量的量子化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D.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不牢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查德威克通过实验证实了原子核内存在中子
C.放射性元素放出的β粒子就是原子的核外电子
D.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质子
B.玻尔理论能解释氢的原子光谱,不能解释氦的原子光谱
C.研究辐射选用黑体的原因是因为它不反射
D.中子与质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能放出能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查德威克通过实验发现了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B.氡222的衰变方程,已知其半衰期越为3.8天,则约经过15.2天,16克氡222衰变后还剩1克
C.链式反应中,重核裂变时放出的中子可以使裂变不断进行下去
D.对于某种金属,超过其极限频率的入射光强度越弱,所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小

E. 质子、中子、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m3,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粒子,释放的能量是表示真空中的光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在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地震和海啸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其中放射性物质碘131的衰变方程为+Y。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对一个得3分,选对两个得4分,选对三个得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0分)

A.Y粒子为β粒子
B.若的半衰期大约是8天,取4个碘原子核,经16天就只剩下1个碘原子核了
C.生成的处于激发态,放射γ射线。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也最强
D.中有53个质子和131个核子

E.如果放射性物质碘131处于化合态,也不会对放射性产生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或者事实,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是

A.电子的发现 B.光电效应实验
C.α粒子散射实验 D.天然放射现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理选修3-5]
(1)关于核反应方程(为释放出的核能,X为新生成粒子),已知Th的半衰期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三个得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没有放射性
B.少1个中子,X粒子是从原子核中射出的,此核反应为衰变
C.N0经2T时间因发生上述核反应而放出的核能为N0(N0数值很大)
D.Th的比结合能为

E.的化合物的半衰期等于T
(2)质量为m1=1200kg的汽车A以速度v1=21m/s沿平直公路行驶时,发现前方相距s0=33m处有一质量m2=800kg的汽车B以速度v2=15m/s迎面驶来。两车同时急刹车,使车做匀减速运动,但未能避免两车猛烈地相撞,相撞后结合在一起再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设两车与路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0.3,取g=10m/s2。忽略碰撞过程中路面摩擦力的冲量,求:
①设两车相撞时间(从接触到一起滑行)t0="0.2s" ,则每辆车受到的水平平均冲力是其自身重量的几倍?
②两车一起滑行的距离是多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现象是

A.天然放射现象 B.光电效应现象
C.电离现象 D.a粒子散射现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但是质量不守恒
B.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
C.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
D.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动能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

E.用绿光照射一光电管,能产生光电效应.欲使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的最大初动能增大,可以改用紫光照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物理原子的核式结构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