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获得了重要发现:
(1)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
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
C.证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里 |
D.说明了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轨道上运动 |
(2)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了α粒子的散射实验.下列图中,O表示金原子核的位置,则能正确表示该实验中经过金原子核附近的α粒子的运动轨迹的是图中的 .
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使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作用力是原子核对α粒子的( )
A.万有引力 | B.库仑力 | C.磁场力 | D.核力 |
图18-1所示为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穿过某一金原子核附近时的示意图,A、B、C三点分别位于两个等势面上.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18-1
A.α粒子在A处的速率比在B处的速率小
B.α粒子在B处的速度最大
C.α粒子在A、C处的速度相同
D.α粒子在B处的速度比在C处的速度小
在粒子散射实验中,电子对粒子运动的影响可以忽略,这是因为与粒子相比,电子()
A. | 电量太小 | B. | 速度太小 | C. | 体积太小 | D. | 质量太小 |
我国研究人员用发射功率为2.0×105W的钇铝石榴石激光器发出波长为0.532μm的蓝光在蚕卵上打出直径为2μm的小孔.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是不连续的一道一道闪光,每道闪光称为一个光脉冲.若每个光脉冲持续时间为1×10-8s,激光器每秒发射100个光脉冲.求:
(1)每个光脉冲含光子数为多少?
(2)每个脉冲时间内,蚕卵小孔上单位面积得到的光能是多少?
(3)若光脉冲在折射率为1.46的光导纤维的一个端面射入恰能发生全反射,则光在一个光脉冲的时间内在光纤中传播的距离是多长?
原子结构学说,是卢瑟福根据以下哪个实验现象提出的( )
A.光电效应实验 | B.α粒子散射实验 |
C.氢原子光谱实验 | D.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
氢原子的基态能级E1="-13.6" eV,第n能级En=,若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放出的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以下跃迁中放出的光也一定能使此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是( )
A.从n=2能级跃至n=1能级 | B.从n=4能级跃至n=3能级 |
C.从n=5能级跃至n=3能级 | D.从n=6能级跃至n=5能级 |
用能量为12.30 eV的光子去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受到光的照射后下列关于氢原子跃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能跃迁到n=2的能级上去 | B.电子能跃迁到n=3的能级上去 |
C.电子能跃迁到n=4的能级上去 | D.电子不能跃迁到其他能级上去 |
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当α粒子最接近金原子核时,α粒子符合下列哪种情况( )
A.动能最小 | B.势能最小 |
C.α粒子与金原子核组成的系统的能量很小 | D.所受金原子核的斥力最大 |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金箔中的原子核可以看作静止不动,下列各图画出了两个α粒子运动到金核附近时的散射轨迹,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如图18-2-7所示,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的等势线,实线表示一个α粒子的运动轨迹.在α粒子从a运动到b、再运动到c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18-2-7
A.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
B.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
C.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等于零 |
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
B.结合能越大,原子核结构一定越稳定 |
C.如果使用某种频率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需增大入射光的光照强度才行 |
D.发生β衰变时,元素原子核的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 |
E.在相同速率情况下,利用质子流比利用电子流制造的显微镜将有更高的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