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一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木块从小车左端开始以速度v沿木板表面滑动。若将木板固定住,滑到木板右端木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1,产生的热量为Q1,运动时间为t1;若木板不固定,滑到木板右端木块克服摩擦阻力做的功为W2,产生的热量为Q2,运动时间为t2则 ( )
A.W1=W2,Q1=Q2 ,t1=t2 |
B.W1>W2,Q1 >Q2, t1>t2 |
C.W1<W2,Q1<Q2, t1<t2 |
D.W1<W2,Q1=Q2, t1<t2 |
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度为l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物块放在小车的最左端。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小物块上,使物块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块和小车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为f。经过时间t,小车运动的位移为s,物块刚好滑到小车的最右端。物块可以看成质点,则( )
A.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对小车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
B.整个过程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为F(s+l); |
C.整个过程物块和小车间摩擦生热为fl; |
D.小车的末动能为fs。 |
两个质量不相等的小铁块A和B,分别从两个高度相同的光滑斜面和光滑圆弧斜坡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向底部,如图所示,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下滑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相等 |
B.它们到达底部时动能相等 |
C.它们到达底部时速率相等 |
D.它们的机械能都相等 |
关于小孩荡秋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的孩子荡秋千时摆动的频率越大 |
B.秋千到达最低点时,孩子会有失重的感觉 |
C.拉绳被磨损了的秋千,每当摆到最高点时拉绳最容易断裂 |
D.要想越荡越高,应该在摆到最高点时站立起来,提高重心增加势能 |
游乐场中的一种滑梯如图所示.小朋友从轨道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沿水平轨道滑动了一段距离后停下来,则
A.下滑过程中支持力对小朋友做功 |
B.下滑过程中小朋友的重力势能增加 |
C.在水平面滑动过程中摩擦力对小朋友做负功 |
D.在水平面滑动过程中摩擦力对小朋友不做功 |
一质量为1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匀加速竖直下落,经2s落地,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18m/s,若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 ( )
A.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200J | 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20J |
C.重力对物体做功180J | D.物体的动能增加了62J |
一木块沿粗糙斜面匀速下滑的过程中 (
A.木块的机械能守恒 |
B.木块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
C.木块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
D.木块减小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
如图2所示,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质量为m的小球,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空气阻力的大小恒为f。则从抛出点至回到原出发点的过程中,各力做功的情况正确的是
A.重力做的功为 | B.空气阻力做的功为 |
C.合力做的功为 | D.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为 |
如图,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长木块M的左端,右端与小物块m连接,且m、M及M与地面间接触光滑.开始时,m和M均静止,现同时对m、M施加等大反向的水平恒力Fl和F2,从两物体开始运动以后的整个运动过程中,对m、M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整个过程中弹簧形变不超过其弹性限度).正确的说法是 ( )
A.由于F1、F2等大反向,故系统机械能守恒 |
B.F1、F2分别对m、M做正功,故系统动量不断增加 |
C.F1、F2分别对m、M做正功,故系统机械能不断增加 |
D.当弹簧弹力大小与F1、F2大小相等时,m、M的动能最大 |
一运动员在体验蹦极运动,身体系一弹性橡皮绳无初速竖直下落,橡皮绳发生形变产生力时满足胡克定律,不计空气阻力。如图所示,OA为橡皮绳的原长,B位置时人的速度最大,C位置是橡皮绳拉伸最长的位置,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在B位置加速度为零 |
B.人在C点的加速度最大,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 |
C.人从A到B与从B到C重力做功相等 |
D.从O到C的过程人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橡皮绳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
关于功和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沿不同路径移动相同的竖直高度时重力做功不一定相同 |
B.重力势能是物体单独具有的能量 |
C.通常规定:弹簧处于原长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零 |
D.能量的耗散反映出自然界中能量转化是有方向性的 |
用力将重物竖直提起,先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紧接着匀速上升.如果前后两过程的运动时间相同,不计空气阻力,则( )
A.加速过程中拉力的功一定比匀速过程中拉力的功大 |
B.匀速过程中拉力的功比加速过程中拉力的功大 |
C.两过程中拉力的功一样大 |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
物块1、2的质量分别是m1=4kg和m2=1kg,它们具有的动能分别为E1和E2,且E1+E2=100J。若两物块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欲使碰撞中损失的机械能最大,则E1和E2的值应该分别是
A.E1=E2=50J | B.E1=20J,E2=80J | C.E1=1J,E2=99J | D.E1=90J,E2=10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