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量的气体在某一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了8×104J的功,气体的内能减少了1.2×105J,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
A.W=8×104J,ΔU =1.2×105J ,Q=4×104J |
B.W=8×104J,ΔU =-1.2×105J ,Q=-2×105J |
C.W=-8×104J,ΔU =1.2×105J ,Q=2×104J |
D.W=-8×104J,ΔU =-1.2×105J ,Q=-4×104J |
一定质量的气体(分子势能忽略不计)在某一状态变化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8J,气体内能减少12J,则在该过程中
A.气体吸热4J |
B.气体放热20J |
C.气体放热4J |
D.气体压强可能不变 |
为研究影响家用保温瓶保温效果的因素,某同学在保温瓶中灌入热水,现测量初始水温,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测量末态水温。改变实验条件,
先后共做了6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序号 |
瓶内水量(mL) |
初始水温(0C) |
时间(h) |
末态水温(0C) |
1 |
1000 |
91 |
4 |
78 |
2 |
1000 |
98 |
8 |
74 |
3 |
1500 |
91 |
4 |
80 |
4 |
1500 |
98 |
10 |
75 |
5 |
2000 |
91 |
4 |
82 |
6 |
2000 |
98 |
12 |
77 |
下列眼镜方案中符合控制变量方法的是
A.若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1、3、5次实验数据
B.若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2、4、6次实验数据
C.若研究初始水温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1、2、3次实验数据
D.若研究保温时间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4、5、6次实验数据
如图,导热的气缸内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可自由滑动且不漏气,绳一端连接活塞,另一端通过理想定滑轮挂一桶水时,活塞恰好静止,现在桶底部钻一小孔,让水慢慢漏出,设气缸外部温度恒定不变,则………( )
A.气缸内气体压强减小,内能减小 |
B.气缸内气体压强增大,内能减小 |
C.气缸内气体压强增大,内能不变 |
D.外界对气体做功,缸内的气体内能增加 |
密闭有空气的薄塑料瓶因降温而变扁,此过程中瓶内空气(不计分子势能)()
A. |
内能增大,放出热量 |
B. |
内能减小,吸收热量 |
C. |
内能增大,对外界做功 |
D. |
内能减小,外界对其做功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 |
B.温度低的物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小 |
C.做加速运动的物体,由于速度越来越大,因此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来越大 |
D.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 |
若一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在此过程中关于气泡中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 | 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 | B. | 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 |
C. |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 D. | 气体组成的系统地熵增加 |
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0 |
B. | 物体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全部用于做功 |
C. | 吸收了热量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增加 |
D. | 压缩气体总能使气体的温度升高 |
如图所示,某同学将空的薄金属筒开口向下压入水中。设水温均匀且恒定,筒内空气无泄漏,不计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则被淹没的金属筒在缓慢下降过程中,筒内空气体积减小( )
A.从外界吸热 | B.内能增大 | C.向外界放热 | D.内能减小 |
(1)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针对能源问题,大气污染问题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四个活动方案,哪些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 )
A.发明一种制冷设备,使温度降至绝对零度以下 |
B.汽车尾气中各类有害气体排入大气后严重污染了空气,想办法使它们自发地分离, 既清洁了空气,又变废为宝 |
C.某国际科研小组正在研制利用超导材料制成灯泡的灯丝和闭合电路。利用电磁感应激起电流后,由于电路电阻为零从而使灯泡一直发光 |
D.由于太阳的照射,海洋表面的温度可达30℃左右,而海洋深处的温度要低得多,在水600~1000m的地方,水温约为4℃。据此,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抗腐蚀的热交换器,利用海水温差发电 |
(2)秋天附着在树叶上的露水常呈球形.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银放在某一固体容器中,其液面向下弯,说明水银______这种固体(填“浸润”或“ 不浸润”)。
(3)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圆柱形容器内用质量为m活塞密封一部分气体,活塞与容器壁间能无摩擦滑动,容器的横截面积为S,开始时气体的温度为T0,活塞与容器底的距离为h0。现将整个装置放在大气压恒为P0的空气中,当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Q后,活塞缓慢上升d后再次平衡,问:
① 外界空气的温度是多少?
②在此过程中密闭气体的内能增加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