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以下有关物理学概念或物理学史说法正确的有

A.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方法测出万有引力恒量的数值,从而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
B.匀速圆周运动是速度大小不变的匀变速曲线运动,速度方向始终为切线方向
C.行星绕恒星运动轨道为圆形,则它运动的周期平方与轨道半径的三次方之比=k为常数,此常数的大小与恒星的质量和行星的速度有关
D.奥斯特发现了电与磁间的关系,即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同时他通过实验发现了磁也能产生电,即电磁感应磁现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理论上已经证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设地球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设想沿地球的直径挖一条隧道,将物体从此隧道一端由静止释放刚好运动到另一端,如图所示,不考虑阻力,在此过程中关于物体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可能是(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小为v1,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1,近地卫星速度大小为v2,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2,地球同步卫星线速度大小为v3,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3,设近地卫星距地面高度不计,同步卫星距地面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亚里斯多德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设计了扭秤测量出了引力常量
C.库仑通过扭秤实验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D.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通电导线能产生磁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伽利略首先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
B.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C.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D.开普勒通过研究行星观测记录,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随着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在经历了星箭分离、卫星入轨、中途修正、约111小时近35万公里的行程后,北京时间6日11时6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32分钟后,卫星顺利进入周期约12小时的椭圆环月轨道,为嫦娥二号最终进入“使命轨道”进行科学探测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在点火阶段,由于平均加速度很难超过重力加速度,所以该阶段为失重阶段
B.嫦娥二号卫星实施近月制动后,速度会减小,动能转化为势能,卫星会远离月球
C.若已知嫦娥二号的轨道半径和周期,就可以算出卫星的质量
D.嫦娥二号卫星的质量减小,则飞船速率会减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每日邮报2014年4月18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目前宣布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类地”行星Kepler﹣186f.假如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到达该行星,进行科学观测:该行星自转周期为T;宇航员在该行星“北极”距该行星地面附近h处自由释放一个小球(引力视为恒力),落地时间为t.已知该行星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B.宇宙飞船绕该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不小于πt
C.该行星的平均密度为
D.如果该行星存在一颗同步卫星,其距行星表面高度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1月中国的北斗系统成为第三个被联合国认可的海上卫星导航系统,其导航系统中部分卫星运动轨道如图所示.己知a、b、c为圆形轨道

A.在轨道a、b运行的两颗卫星加速度相同
B.在轨道a、b运行的两颗卫星受到地球的引力一样大
C.卫星在轨道c、a的运行周期Ta>Tc
D.卫星在轨道c、a的运行速度va<vc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造卫星以地心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小
B.所有卫星的速度均是相同的,与半径无关
C.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大
D.所有卫星角速度都相同,与半径无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探测卫星在地球赤道正上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探测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T。求:
(1)探测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轨道半径;
(2)探测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速度大小;
(3)在距地球表面高度恰好等于地球半径时,探测卫星上的观测仪器某一时刻能观测到的地球表面赤道的最大弧长。(此探测器观测不受日照影响,不考虑大气对光的折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神舟”七号实现了航天员首次出舱。如图所示飞船先沿椭圆轨道1飞行,然后在远地点P处变轨后沿圆轨道2运行,在轨道2上周期约为90分钟。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飞船沿椭圆轨道1经过P点时的速度与沿圆轨道经过P点时的速度相等
B.飞船在圆轨道2上时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于失重状态
C.飞船在圆轨道2的角速度小于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
D.飞船从椭圆轨道1的Q点运动到P点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5月,航天飞机在完成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维修任务后,在A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B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如图所示,关于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速度小于经过B的速度
B.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速度
C.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
D.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加速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最先利用扭秤实验较精确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的科学家是 (     )

A.库仑 B.牛顿 C.卡文迪许 D.开普勒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水星和金星两个星球的质量之比和半径之比,可以求出两个星球的

A.密度之比 B.第一宇宙速度之比
C.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 D.水星和金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之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人造地球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气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卫星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某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1,后来变为r2.以Ek1、Ek2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T1,T2表示卫星在这两上轨道上绕地运动的周期,则( )

A.Ek2<Ek1,T2<T1 B.Ek2<Ek1,T2>T1
C.Ek2>Ek1,T2<T1 D.Ek2>Ek1,T2>T1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