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以下有关物理学概念或物理学史说法正确的有

A.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方法测出万有引力恒量的数值,从而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
B.匀速圆周运动是速度大小不变的匀变速曲线运动,速度方向始终为切线方向
C.行星绕恒星运动轨道为圆形,则它运动的周期平方与轨道半径的三次方之比=k为常数,此常数的大小与恒星的质量和行星的速度有关
D.奥斯特发现了电与磁间的关系,即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同时他通过实验发现了磁也能产生电,即电磁感应磁现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伽利略首先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
B.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C.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D.开普勒通过研究行星观测记录,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5月,航天飞机在完成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维修任务后,在A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B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如图所示,关于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速度小于经过B的速度
B.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速度
C.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
D.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加速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位于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P和地球的同步通信卫星Q均在赤道平面上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同步通信卫星轨道半径为r,地球半径为R,第一宇宙速度为v。仅利用以上已知条件能求出

A.地球同步通信卫星运行速率
B.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C.随地球自转的物体的向心加速度
D.万有引力常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在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发射升空如图所示,“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在由地球飞向月球时,沿曲线从M点向N点飞行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在此过程中探月卫星所受合力方向可能是下列图中的(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造卫星1和2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分别为T1和T2,设在卫星1、卫星2各自所在的高度上的重力加速度大小分别为g1、g2,则

A. B. C. D.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设地球半径为R,a为静止在地球赤道上的一个物体,b为一颗近地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c为地球的一颗同步卫星,其轨道半径为r。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与c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
B.a与c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
C.b与c的周期之比为
D.b与c的周期之比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引力常量G和下列备组数据,不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

A.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及地球离太阳的距离
B.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及月球离地球的距离
C.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行的速度和运行周期
D.若不考虑地球自转,已知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三颗卫星运动于如图所示的三个轨道,其中轨道1和轨道3是以地球为圆心的圆,轨道2 是椭圆轨道,且地球在其中的一个焦点上,轨道2分别与轨道1和轨道3相切于Q和P点,卫星在运动过程中不会相撞,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Q点时,卫星1和卫星2受到的地球引力一定相同
B.在P点时,卫星2和卫星3具有相同的加速度
C.卫星2在P、Q两点的线速度大小相同
D.卫星1在Q的线速度小于卫星2在Q点的线速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若地球和火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分别为T1和T2,如地球和火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大小分别为R1和R2,则( )

A. B.
C. D.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6月我国宇航员在天宫一号空间站中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其中演示了太空“质量测量仪”测质量的实验,助教聂海胜将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亚平将连接运动机构的弹簧拉到指定位置,如图所示;松手后,弹簧凸轮机构产生恒定的作用力,使弹簧回到初始位置,同时用光栅测速装置测量出支架复位时的速度和所用时间;这样,就测出了聂海胜的质量为74kg;下列关于“质量测量仪”测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时仪器必须水平放置 B.测量时仪器必须竖直放置
C.其测量原理根据万有引力定律 D.其测量原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于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凌晨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使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若已知地球的自转周期T、地球半径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组合体运行的轨道距地面高度为h,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A.组合体所在轨道处的加速度
B.组合体围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大小
C.组合体的线速度大小
D.组合体的运行周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年7月23日凌晨,美国宇航局(NASA)发布消息称其天文学家们发现了迄今“最接近另一个地球”的系外行星,因为围绕恒星Kepler 452运行,这颗系外行星编号为Kepler 452b,其直径约为地球的1.6倍,与恒星之间的距离与日地距离相近,其表面可能存在液态水,适合人类生存。设Kepler452b在绕恒星Kepler452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为T1,神舟飞船在地球表面附近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为T2,恒星Kepler452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为,Kepler 452b绕恒星Kepler 452的轨道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则T1、T2之比为
A.        B.          C.          D.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规律,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精确的计算得出万有引力常量
C.万有引力常量是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量得出的
D.伽利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得出万有引力常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宇宙飞船绕地心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飞船舱内有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可称体重的台秤上,用R表示地球的半径,g表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0表示宇宙飞船所在处的地球引力加速度,N表示人对秤的压力,则关于g0、N下面正确的是 (  )

A. B. C. D. N=0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