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农用“小四轮”漏油,假如每隔1s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位同学根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布,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已知车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沿运动方向油滴始终均匀分布时,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
B.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一定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C.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 |
D.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增大 |
A、B两物体相距7m, A在水平拉力和摩擦阻力作用下以 vA=" 4" m/s的速度向右作匀速度直线运动; B此时的速度 v B ="10" m/s,在摩擦阻力作用下作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2 m/s2,则从如图所示位置开始,A追上B 的时间为
A.6s B.7s C.8s D.10s
分别让一物体按照以下两种情境通过直线上的A、B两点,一种是物体以速度v匀速运动,所用时间为t;另一种是物体从A点由静止出发,先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到某一最大速度,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至B点速度恰减为0,所用时间仍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为2v,与a1、a2的大小无关
B.可为许多值,与a1、a2的大小有关
C.a1、a2必须是一定的
D.a1、a2必须满足
利用光敏电阻制作的光传感器,记录了传送带上工件的输送情况,如图甲所示为某工厂成品包装车间的光传感记录器,光传感器B能接收到发光元件A发出的光,每当工件挡住A发出的光时,光传感器就输出一个电信号,并在屏幕上显示出电信号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若传送带始终匀速运动,每两个工件间的距离为0.2m,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传送带运动的速度是0.1m/s |
B.传送带运动的速度是0.2m/s |
C.该传送带每小时输送3600个工件 |
D.该传送带每小时输送7200个工件 |
一只蚂蚁在水平面上沿直线同向爬行,第1分钟爬行1m,第2 分钟爬行1m,第3 分钟爬行1m,则这只蚂蚁:( )
A.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
B.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 |
C.前3分钟的平均速度一定是1米/分 |
D.第2 分钟末的速度一定是1米/分 |
某人在医院做了一次心电图,结果如图所示.如果心电图仪卷动纸带的速度为1.5 m/min ,图中方格纸每小格长 1 mm ,则此人的心率为( )
A.80次/ min | B.70次/ min | C.60次/ min | D.50次/ min |
下列有关于运动学方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匀速运动就是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 |
B.加速度反映速度增加的大小 |
C.由于所研究的问题不同,同一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不可以看作质点 |
D.位移和路程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物体在同一运动过程中的路程和位移大小一定不等 |
某工厂的储气罐因违反操作规程而爆炸。事故发生时,小张位于图中的甲地,先看到发出的火光, 5s后才听到爆炸声,小李位于乙地,则是在看到火光10s后才听到爆炸声。设声速大小为v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储气罐位于图中
A.K、N方块区 | B.M、N方块区 |
C.O、M方块区 | D.O、J方块区 |
一架飞机水平匀速的在某位同学头顶飞过,当他听到飞机的发动机声从头顶正上方传来时,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约与地面成30°角的方向上,据此可估算出此飞机的速度约为声速的多少倍?
假设雨点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的阻力与雨点(可看成球形)的横截面积s成正比,与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其中k为比例常数。已知球的体积公式: (为半径),每个雨点的密度相同,且最终都做匀速运动。如果两个雨滴的半径之比为1∶4则这两个雨点的落地速度之比为( )
A.1:1 | B.1:2 | C.1∶4 | D.1∶8 |
如图所示为超声波测速装置,该仪器可以向正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发出一束短促的超声波(下图中振幅较大的波形),并且能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下图中振幅较小的波形),将两种波形显示在屏幕上,相邻波形间的时间间隔如图所示,其中T0和△T为已知量。超声波的速度为v0,其发射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则这辆车的行驶速度为( )
A. |
B. |
C. |
D. |
如图甲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圆环套在一根固定的水平长直杆上,环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给环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同时对环加一个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并使F的大小随v的大小变化,两者的关系为F=kv,其中k为常数,则环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图象可能是图乙中的( )
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两图象在t=t1时相交于P点,P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OPQ的面积为S.在t=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d.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则下面四组t′和d的组合可能是 ( )
A.t′=t1,d=S | B.t′=t1,d=S |
C.t′=t1,d=S | D.t′=t1,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