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大司徒禹第六子也。少有大志,不好文学,禹常非之。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永平中,理虖沱、石臼河,从都虑至羊肠仓,欲令通漕。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建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训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肃宗从之,遂罢其役,用驴辇,岁省费亿万计,全活徒士数千人。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时迷吾子迷唐,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训拥卫稽故,令不得战。议者成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训曰:“不然。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羌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迷唐伯父号吾乃将其母及种人八百户,自塞外来降。
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将兵镇武威,宪以训晓羌胡方略,上求俱行。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四年冬,病卒官,时年五十三。吏人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羌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至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又刺杀其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遂家家为训立祠,每有疾病,辄此请祷求福。                         (节选自《后汉书·邓训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训考量隐括隐括:审度,查核 B.用驴辇更:复,再
C.诸胡所以难得意者原:推究,考察 D.悉驱群胡妻子之内:接纳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B.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C.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D.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训少有远志,礼贤下士。邓训是东汉官员邓禹的六儿子,他年轻时有远大志向,但他不喜欢文学,因此常常被父亲责怪;邓训喜欢施恩于人,士大夫大多归依他的门下。
B.邓训心系百姓,治理有方。肃宗任命邓训为谒者,派他监理漕运,邓训知道这件事难以成功,上报皇上,肃宗听从他的意见停止了漕运,因此保全和救活了服役的几千人。
C.邓训深明大义,以德立信。羌人迷吾的儿子迷唐为父报仇心切,欲胁迫小月氏胡人一起攻打邓训,在这关键时刻,邓训力排众议,下令打开城门并敞开家门,放胡人进城,派重兵保护。
D.邓训恩施异族,深受爱戴。羌胡人生病时,邓训找来医生为其治病,羌胡之人非常感动,前来归顺;邓训死后羌人以悼念父母的方式祭奠他并为之立祠。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
(2)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陈宗礼,字立之。少贫力学,袁甫为江东提点刑狱,宗礼往问学焉。淳祜四年,举进士。调邵武军判官,入为国子正,迁太学博士、国于监丞,转秘书省著作佐郎。入对,言火不循轨①。帝以星变为忧,宗礼曰:“上天示戒,在陛下修德布政以回天意。”又曰:“天下方事于利欲之中,士大夫奔竞趋利,惟至公可以遏之。”兼考功郎官,迁尚左郎官兼右司。时丁大全国柄,以言为讳。宗礼叹曰:“此可一日居平!”陛对,言:“愿为宗杜大计,毋但为仓廪府库之小计,愿得天下四海之心,毋但得左右便嬖戚畹之心:愿寄腹心于忠良,毋但寄耳目于卑近;愿四通入选以来正人,毋但旁蹊曲迳以引贪浊.”拜太常少卿,迁秘书监。以监察御史虞虑言追②两官,送永州居住。
景定四年,拜侍御史。迁刑部尚书,以起居舍人曹孝庆言罢.度宗即位,兼侍讲,拜殿中侍御史。疏言:“恭俭之德自上躬始,清白之规白宫禁始,左右之言利者必,蹊隧之私献者必诛。’以《诗》进讲,固奏:“帝王举动,无微不显,古人所以贵于慎独也。”权札部侍鄙兼给事中。进读《孝宗圣训》,因奏:“安危治乱,常起于一念虑之间,念虑少差,祸乱随见。天下之乱,未有不起于微而成于著。”又言:“不以私意害公法,乃国家之福。”帝曰;“孝宗家法,惟赏善罚恶为尤谨。”宗礼言:“有功不赏,有罪不罚.,虽尧舜不能治天下,信不可不也。”
迁礼部侍郎,以老乞退,帝曰:“岂朕不足与有为耶?”以华文阁直学士知隆兴府,再辞。逾年,依旧职任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加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寻兼权参知政事。疏奏:“国所以立,曰天命人心。因其警而加敬畏,天命未有不可回也,因其未坠而加定,人心来尝不可回也。”卒官,遗表上,赠开府仪同三司、盱江郡侯,谥文定。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
[注]①火不循轨;火星不遵循轨道.②追:追削。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丁大全国柄擅;专权
B.左右之言利者必斥:斥责
C.信不可不也谨:慎重
D.因其未坠而加定绥:安抚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现陈宗礼“委婉讽谏”的一组是
①此可一日居乎    ②愿寄腹心于忠良,毋但寄耳目于卑近    ③帝王举动,无微不显,古人所以贵于慎独也     ④不以私意害公法,乃国家之福     ⑤上天示戒,在陛下修德布政以曰天意   ⑥天下之乱,未有不起于微而成于著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宗礼年轻时家中贫困,刻苦读书,在袁甫任江东提点刑狱的时候,陈宗礼曾前往向他讨教学问。
B.陈宗礼有两次被免官的经历,第一次是因为监察御史虞虑的弹劾,第二次是因为起居舍人曹孝庆的弹劾。
C.陈宗礼有两次辞官的经历,第一次是在升任礼部侍郎的时候,他借口年老乞求退职,不过没有被皇帝批准。
D.陈宗礼从淳祐四年考中进士后便调任邵武军判官。此后一直居于官位,最后也是在任上去世的.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方事于利欲之中,士大夫奔竞趋利,惟至公可以遏之。
(2)安危治乱,常起于一念虑之间,念虑少差,祸乱随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大司徒禹第六子也。少有大志,不好文学,禹常非之。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永平中,理摩沱、石臼河,从都虑至羊肠仓,欲令通漕。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建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训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肃宗从之,遂罢其役,更用驴辇,岁省费亿万计,全活徒士数千人。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时迷吾子迷唐,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训拥卫稽故,令不得战。议者戚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训曰:“不然。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唯使君所命。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羌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迷唐伯父号吾乃将其母及种人八百户,自塞外来降。
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将兵镇武威,宪以训晓羌胡方略,上求俱行。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四年冬,病卒官,时年五十三。吏人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羌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至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又刺杀其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遂家家为训立祠,每有疾病,辄此请祷求福。
(节选自《后汉书·邓训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训考量隐括隐括:审度,查核
B.用驴辇更:复,再
C.诸胡所以难得意者原:推究,考察
D.悉驱群胡妻子之内:接纳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B.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C.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D.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括”是审度,查核的意思,与前面“考量”组合,意为考察测算。
B.古汉语中,妻和子合称妻子;现代妻子是指男女结婚后,对女方的称谓,与丈夫相对应。中国古时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多以拙荆或内人来称呼。
C.“原”是宽恕、原谅之意,和后面的诸胡搭配,意为原谅了胡人。
D.“大将军”武官名,始于战国,汉代以后历代沿置,为将军的最高或较高的称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训少有远志,礼贤下士。邓训是东汉官员邓禹的六儿子,他年轻时有远大志向,但他不喜欢文学,因此常常被父亲责怪;邓训喜欢施恩于人,士大夫大多归依他的门下。
B.邓训心系百姓,治理有方。肃宗任命邓训为谒者,派他监理漕运,邓训知道这件事难以成功,上报皇上,肃宗听从他的意见停止了漕运,因此保全和救活了服役的几千人。
C.邓训深明大义,以德立信。羌人迷吾的儿子迷唐为父报仇心切,欲胁迫小月氏胡人一起攻打邓训,在这关键时刻,邓训力排众议,下令打开城门并敞开家门,放胡人进城,派重兵保护。
D.邓训恩施异族,深受爱戴。羌胡人生病时,邓训找来医生为其治病,羌胡之人非常感动,前来归顺;邓训死后羌人以悼念父母的方式祭奠他并为之立祠。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
(2)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外文言文阅读
☆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①黥②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虔;人名。 ②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令具,未布,既:已经
B.令行于民期年,期年:满一年
C.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人足。给:供给
D.太子君也嗣:继承人

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含义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荆轲知太子丹不忍
C.于是太子犯法。 D.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怪之,莫敢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内文言文阅读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成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椹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下列句子加线的词在句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既至秦,持千金之资物——币:钱币
B.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怪:以……为怪
C.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宽容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怖:惧怕

下列句子加线的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太子闻,驰往——辍耕垄上
B.荆轲和而歌,变徵之声——谁大王为此计者
C.嘉为先言秦王曰——佚之狐言郑伯曰
D.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焉用亡郑陪邻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所以不成者,以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以力假(1)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2)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3)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4)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1)假:凭借。
(2)待:等待,引申为依靠。  
(3)赡:充足。
(4)七十子:指孔子弟子中的贤者,一说七十二人,一说七十七人。
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孟思想一脉相承,讲的都是攻心为上政治方针,讲究以德服人。
B.“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孟子辩证地认为“霸道”与“仁”的结合,能缔造出大国。
C.在孟子看来,汤、文、武都是实行王道的,所以不一定是大国也能臣服天下。
D.不足百字的一段话,孟子用了对比、举例、引言等多种方法,很有说服力。

孟子曾对齐宣王说:“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又说:“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梁惠王上》)结合上面选段和这些言论我们可以看出,孟子对“王道”与“霸道”持什么看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悯 獐
【清】侯方域
客有侯子以獐献者。侯子曰:“獐可驯乎?” 客曰:“夫至德之世,兽可同群而游,今子无乃有所不信耶,而何獐之疑欤?”侯子曰:“然。” 营室而授獐焉。王仲凫闻之,曰:“子之不善于獐也矣,曷以授余?” 侯子曰:“子之庭有二物焉,其大者类西旅氏之獒 ,而小而骏者韩子卢之裔也,是皆有欲于獐,奈何?” 仲凫笑曰:“子非特不善于獐也,又且不知吾二犬。吾将导獐而见之二氏,侵假而共牢以为食,侵假而共寝以为处,侵假而相与为友,而日以益善,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 侯子曰:“虽然,子曷使童子守之,而犹授獐以索?”仲凫默然不应。
居三日,仲凫以告曰:“吾废吾童子矣。视二氏之貌,且翦翦焉适矣。” 又居三日,仲凫以告曰:“吾吾索矣。视二犬之情,且煦煦然亲矣;虽然,獐犹有间焉。” 又居三日,仲凫以告曰:“獐无间矣,与二犬者为一矣。” 又居三日,而二犬伺獐之寝也噬之,獐竟以死。
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侯子曰:“子固未知之耶?向二犬之翦翦焉若适者,所以吾童子也,既而煦煦焉若亲者,所以饵去其索,而恐或为之援也;既而示之以无间者,乃所以饵夫獐也。撤其防,去其援,而又探得其情,此西楚霸王之无所用其力,而南宫万之所以毙也,何况于獐哉?仲凫大怒,抽戈以逐二犬。侯子曰:“无庸也,夫世之相与为友,日以益善,反出其不意而害之者,其智非始于二犬也。”或曰:“是獐也,狷中而狭外,类于人恒有所不可者,即无二犬,亦将有灾焉。”
(选自《壮悔堂文集》,有删改)
【注】① 西旅氏: 古代对少数民族国家的称呼。 獒: 猛犬。② 韩子卢:猎犬名。裔:后代。③ 侵假: 逐渐。④ 翁翁: 和睦的样子。  ⑤ 煦煦: 和悦的样子。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有侯子以獐献者过:拜访
B.子之不善于獐也矣审:审察
C.吾吾索矣废:去除
D.所以童子也饵:迷惑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侯子对凶犬害獐有所警惕的一组是
①獐可驯乎                    ②是皆有欲于獐,奈何
③又且不知吾二犬              ④子曷使童子守之
⑤而犹授獐以索              ⑥亦将有灾焉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子建造兽圈接受了别人送的一只獐子,后来又把它转送给王仲凫。
B.王仲凫认为侯子不善于驯养獐子,他打算让獐子和他的两只凶犬成为朋友。
C.两只凶大假意亲近獐子,使主人和獐子失去戒心,然后伺机咬死了獐子。
D.作者叙述这个故事意在告诫人们.对于凶犬不可丧失警惕,谨防被咬。

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子无乃有所不信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连处士墓表
欧阳修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处士讳舜宾,字辅之,其先闽人。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少举《毛诗》,不中,而其父正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盗有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盗穷,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尝以事之信阳,遇盗于西关。左右告以处士,盗曰:“此长者,不可犯也。”舍之而去。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处士生四子,曰庶、庠、庸、膺。其二子教以学者,后皆举进士及第。今庶为寿春令,庠为宜城令。
处士以天圣八年十二月某日卒,庆历二年某月日,葬于安陆蔽山之阳。自卒至今二十年,应山之长老识处士者,与其县人尝赖以为生者,往往尚皆在,其子弟后生闻处士之风者,尚未远,使更三四世至于孙曾,其所传闻,有时而失,则惧应山之人不复能知处士之详也。乃表其墓,以告于后人。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述。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以处士为法:标准,规范
B.卒而葬应山反:反而,却
C.悉散以乡里赒:周济
D.乃其墓表:作动词,树碑刻文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连处士可作世人表率的一组是
①以一布衣终于家 ②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 ③因不复仕进
④出谷万斛以粜 ⑤厚遗以遣之 ⑥为之罢市三日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舜宾居住在应山县,一生都没有做官,然而当地人都很尊敬他,因为他为人高尚,达到了“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境界。
B.连舜宾参加科举考试而没有考上,再加上他的父亲有病在家,需要他在身边侍候,因此他就不再在仕途上进取。
C.连舜宾曾经到信阳办事,遇到了强盗,他的仆人告诉他强盗来了,但是强盗知道他的名声,因而并没有侵扰他。
D.欧阳修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舜宾的事迹会渐渐散失,应山的人不能够详细了解,因而写下这篇文章来告诉后人。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2)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
(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柳开,字仲涂,大名人。父承翰,乾德初监察御史。开幼颖异,有胆勇。周显德末侍父任南乐夜与家人立庭中有盗入室众恐不敢动开裁十三亟取剑逐之盗逾垣出开挥刃断二足指。既就学,喜讨论经义。五代文格浅弱,慕韩愈、柳宗元为文,因名肩愈,字绍先。既而改名开,以为能开圣道之涂也。尚气自任,不顾小节,所交皆一时豪隽。范杲好古学,尤重开文,世称为“柳范”。王祐知大名,开以文贽,大蒙赏激。开宝六年举进士,补宋州司寇参军,以治狱称职,迁本州录事参军。知贝州,转殿中侍御史。雍熙二年,坐与监军忿争,贬上蔡令。会大举北征,开部送军粮,将至涿州,有契丹酋长领万骑与米信战,相持不解,俄遣使绐言求降,开谓信曰:“兵法云:‘无约而请和,谋也。’彼将有谋,急攻之必胜。”信迟疑不决。逾二日,贼复引兵挑战,后侦知果以矢尽,俟取于幽州也。师还,诣阙上书,愿从边军效死,太宗怜之,复授殿中侍御史。
徙全州。全西溪洞有粟氏,聚族五百余人,常钞劫民口粮畜,开为作衣带巾帽,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使入,谕之曰:“尔能归我,即有厚赏,给田为屋处之;不然,发兵深入,灭尔类矣。”粟氏惧,留二吏为质,率其酋四人与一吏偕来。开厚其犒赐,吏民争以鼓吹饮之。居数日遣还,如期携老幼悉至。开即赋其居业,作《时鉴》一篇,刻石戒之。遣其酋入朝,授本州上佐。赐开钱三十万。知环州。三年,移邠州。时调民辇送趋环、庆,已再运,民皆荡析产业,转运使复督后运,民敷千人入州署号诉。开贻书转运使曰:“开近离环州,知刍粮之数不增,大兵可支四年,今蚕农方作,再运半发,老幼疲弊,畜乘困竭,奈何又苦之?不罢,开即驰诣阙下,白于上前矣。”卒罢之。
卒年五十四。录其子涉为三班奉职。
(节选自《宋史·柳开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气自任尚:崇尚 B.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辈:人
C.吏民争以鼓吹饮之饮:喝酒 D.开贻书转运使贻:送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显德末/侍父任南乐/夜与家人立庭中/有盗入室/众恐不敢动/开裁十三/亟取剑/逐之盗/逾垣出/开挥刃断二足指/
B.周显德末/侍父任南乐/夜与家人立/庭中有盗/入室众恐/不敢动/开裁十三/亟取剑逐之/盗逾垣出/开挥刃断二足指/
C.周显德末/侍父任南乐/夜与家人立庭中/有盗入室/众恐不敢动/开裁十三/亟取剑逐之/盗逾垣出/开挥刃断二足指/
D.周显德末/侍父任南乐/夜与家人立/庭中有盗入室/众恐不敢动/开裁十三/亟取剑逐之/盗逾垣出/开挥刃断二足指/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开喜欢讨论经书的义理,仰慕韩愈、柳宗元做的文章,立志开辟圣道途径,因此得到范杲、王祐的赏识。
B.北征大军回来后,柳开到朝中上书,表示愿意参加边防的军队为国家效死力。宋太宗怜惜他,又让他做了殿中侍御史,官复原职。
C.柳开见识过人,很有谋略。运送军粮时看穿了契丹酋长求降的阴谋并劝米信加紧进攻。调任全州时软硬兼施成功处理了粟氏聚族扰民之事。
D.柳开爱护百姓,看到养蚕和农作刚刚开始,百姓却两次被征发运送军粮,倾家荡产, 就为民请命,终于制止了这件事。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逾二日,贼复引兵挑战,后侦知果以矢尽,俟取于幽州也。
(2)常钞劫民口粮畜,开为作衣带巾帽,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使入,谕之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
B.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
C.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
D.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如“徙明、毫、沧三州”中的“徙”指“调动官职”,“拜中书舍人”中的“拜”指“授予官职”。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金帛随之,夸徇四境。
(2)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后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剐,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B.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C.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D.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下省: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后来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成为与尚书省、中书省并列的三省之一。
B.丁……忧:丁忧是祖制,具体说来,是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二十七个月。
C.《晋书》: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D.薨:古时不同朝代不同级别的人的死有不同说法,《唐书·百官制》:“凡丧,二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清代皇室成员中,皇帝皇后死称“薨”。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玄龄早慧多才,很有孝心。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博览经史,书法、文章俱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就连睡觉都顾不上。
B.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如遇到谋士、将才,他就暗中结交他们,并让他们甘心为太宗出力。
C.房玄龄深受唐太宗信任、重用。房玄龄一度因为被人中伤,被高祖驱斥,后又被太宗召回。贞观元年,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拜太子少师。
D.房玄龄与唐太宗情深意重。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之于汉高祖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的厚待。太宗为方便派人探视,凿开宫墙开门,还亲自登门,握着他的手问候。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
(2)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后面题目。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①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②,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③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和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比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注:①奭(shì)盛大的样子。②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③觖(jué):因不满意而怨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太子少师致仕致仕:官员退休
B.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省阅:审视阅览
C.概独抗章 明其罪抗章:向皇帝上奏章
D.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报怨:同“抱怨”

以下全都表现赵概是一位“长者”的一项是( )

A.①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
B.①今黜之,何以示天下②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
C.①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②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D.①诰死,恤其家备至②概独抗章明其罪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州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并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后赵概斩杀了从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并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B.赵概编修起居注在先,欧阳修是后被召编修起居注的,朝廷想破格任用欧阳修,但难在不好超越次序进行提拔。赵概知道后,虽然心有不快,但仍主动请求外放任郡官让贤。
C.官员因年老辞官回家后,一般都是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辞、议论等传到朝廷而获罪,但赵概即使退居在家,却依然能够忠耿尽职,编写《谏林》提醒皇上注意纳谏。
D.赵概秉性平和,与人无怨怒。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做了不少对别人有利的事情,连一直对赵概冷淡的欧阳修最终也为之折服。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2)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
(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飞至孝: 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 母 卒,水 浆 不 入 口 者 三 日家 无 姬 侍 吴 玠 素 服 飞 愿 与 交 欢 饰 名 姝 遗 之 飞 曰:“ 主 上 宵 晘 岂 大 将 安 乐 时 却 不 受玠 益 敬 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    ( 取材于《宋史•岳飞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
柳宗元
先君讳镇,字某。天宝末,经术高第。遇乱,奉德清君①夫人载家书隐王屋山。间行以求食,深处以修业。合群从弟子侄讲《春秋左氏》《易王氏》,孜孜无倦,以忘其忧。德清君喜曰:兹谓遁世无闷矣。乱有间,举族如吴,无以为生。先君独乘驴无僮御以出,求仁者冀以给食。尝经山涧,水卒至,流抵大壑,得以无苦。被濡涂以行无愠容,观者哀悼而致礼加焉。
既而以为天子平大难。发大号,且致太平。人罹兵戎,农去耒耜,宜以时兴太学,劝耦耕,作《三老五更议》,斋沐以献。道不果用。授左卫率府兵曹参军。尚父汾阳王居朔方,备礼延望,授左金吾卫仓曹参军,为节度推官,专掌书奏,进大理评事。以为刑法者军旅之桢干,斥候者边鄙之视听,不可以不具。作《晋文公三罪议》《守边论》,议事确直,世不能容。表为晋州录事参军。
晋之守,故将也,少文而悍,酣嗜杀戮,吏莫敢与之争,先君独抗以理。无辜将死,常以身捍笞箠,拒不受命。守大怒,投几折箦②,而无以夺焉。终秉直以免于耻,调长安主簿。居德清君之丧,哀有过而礼不逾,为士者咸服。服既除,吏部命为太常博士。先君固曰,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三辞而后获,为宣城,四年作阌乡令,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
后数年,登朝为殿中侍御史,会宰相与宪府比周,诬陷正士,以校私仇。有击登闻鼓以闻于上,上命先君总三司以听理,至则平反之。为相者不敢恃威以济欲,为长者不敢怀私以请间,群冤获宥,邪党侧目,封章密献,归命天子,遂莫敢言。逾年,卒中以他事,贬夔州司马。居三年,丑类就殛,拜侍御史。制书曰:“守正为心,疾恶不惧。”贞元九年,宗元得进士第。上问有司曰:“得无以朝士子冒进者乎?”有司以闻,上曰:“是故抗奸臣窦参者耶!吾知其不为子营私矣。”是岁五月十七日卒,享年五十五。
(选自《柳宗元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德清君:柳镇父亲。②箦:竹席。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以求食间:从小道
B.人兵戎罹:遭受
C.而无以焉夺:夺取
D.群冤获宥:赦免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诬陷正士,校私仇上命先君总三司听理
B.少文悍哀有过礼不逾
C.居德清君丧至则平反
D.表晋州录事参军吾知其不子营私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镇因战乱带领家人逃难期间,有一次独自骑驴外出,希望讨得一些食物,路经山涧时遇到洪水,全身又脏又湿,但他并不因此而恼怒。
B.尚父汾阳王很欣赏柳镇的才能,授予他左金吾卫仓曹参军的职务,后来又升任他为大理评事,但他议论事情确切直接,世人不能容纳他的意见。
C.柳镇在为父亲德清君守丧期间,哀痛异常行为却不失礼节,为人所佩服,鉴于此,吏部命他脱下丧服去担任太常博士的职位。
D.柳镇进入朝廷担任殿中侍御史期间,公正执法,平反冤假错案,最终因他事遭人中伤,被贬官为夔州司马。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乱有间,举族如吴,无以为生。
②上问有司曰:“得无以朝士子冒进者乎?”
③由是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④求!无乃尔是过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U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 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 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史记 刺客列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进兵北地略:掠夺,夺取
B.今行而无信:相信
C.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假借:宽容,原谅
D.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

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的一项(   )

A.今太子迟,请辞决矣久,作苦
B.荆轲有待,欲与俱失其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
D.必得约契报太子也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

对以上文字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荆轲私见樊於期,首先从秦王的刻毒残忍说起,动之以情;进而从“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方面晓之以义;在樊将军急于知晓的情况下,他才和盘托出行刺打算,征询意愿,终使樊於期拔剑自刎,为自己成功刺杀秦王做好了物质准备。
B.荆轲“有所待”,遭到太子的猜疑。太子的不信任对侠义之士来说,无异于人格侮辱。“士可杀而不可侮”,荆轲忍无可忍,怒叱太子,显示了刚烈的性格。
C.在秦廷上,当秦武阳“色变振恐”时,荆轲的几句“谢曰”,使秦廷上下疑窦冰释,剑拔弩张的气氛得到缓和。
D.一个人,一把匕首,把偌大秦廷搅得上下惊惶,乱成一团。作者既从正面描写了荆轲的语言、行动和神态,也从侧面描述了秦王及其群臣的不同表现,既描绘了人物,也渲染了环境,从而突现了荆轲履险不惊、临难不惧的气度和品格。

翻译句子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3)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使 击 筑 未 尝 不 称 善 稍 益 近 之 高 渐 离 乃 以 铅 置 筑 中 复 进 得 近 举 筑 扑 秦 皇 帝 不 中 于 是 遂 诛 高 渐 离 终 身 不 复 近 诸 侯 之 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八大山人①者,故前明宗室,为诸生,世居南昌。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不数年,竖拂称宗师。
住山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人。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年余,竟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②。独自徜徉市肆间,常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
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翛然无画家町畦。人得之,争藏以为重。饮酒不能尽二升,然喜饮。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辄往;往饮,辄醉。
一日,忽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饮益甚。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又喜为藏钩拇阵③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笑愈哑哑不可止,醉则往往欷觑泣下。
予客南昌,雅慕山人,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顷之,澹公持寸札曰:“山人侵蚤已至。”予惊喜趣乎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夜宿寺中剪烛谈,山人若痒不自禁,辄作手语势。已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烛见跋④不倦。
赞曰:世多知山人,然竟无知山人者。山人胸次汩淳郁结,别有不能自解之故,如巨石窒泉,如湿絮之遏火,无可如何,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而或目之曰狂士,曰高人,浅之乎知山人也!哀哉!
(选自邵长衡《八大山人传》,有删节)
【注】①八大山人:明末著名画家朱耷晚年的自号。②会城:南昌。③藏钩拇阵:猜拳游戏。④跋:通“茇”,蜡烛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君亦堂闻其名,之官舍延:招请。
B.履穿踵,拂袖翩跹行决:折断。
C.翛然无画家町畦町畦:田界,比喻规矩。
D.澹公持寸曰札:短信。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久疾良已二虫又何知
B.侄某识之皆出于此乎
C.然善笑,喜饮益甚缦立远视,望幸焉
D.忽狂忽喑,隐约玩世于是赵王斋戒五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了八大山人这一明代遗老形象。
B.文章重在写八大山人工书善画的才华和志不得伸的命运,为天下不得志者发一叹惋。
C.本文写八大山人清晨冒雨来与作者相见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山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D.末段模仿太史公的笔法,表达作者对八大山人的同情和对他不被世人所了解的慨叹。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予惊喜趣乎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
(2)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