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注】 ①散吏:闲散的官员。②海昏:地名。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周穷乏,家无余财                      振:振作

B.

吏误访,访奋击收者                    收:收留

C.

访复以舟师湘城                        造:前往

D.

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                    悦服:愉快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家庐江寻阳焉--弘阵乱突围而出

B.

时有访同姓名者--贼战,斩首数百

C.

轶将周广烧城应访--访作长岐枨距之

D.

弘大掷宝物城外--又破之,奔临贺

3.

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A.

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

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

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

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B.

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C.

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D.

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

5.

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译文:

②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

译文: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节选自《宋史·朱昭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摄:代理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乘:追逐
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                                             (   )
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②取传禅诏赦宣读之
③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    ④妻子不可为贼污
⑤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⑥昭跃马从缺城出
A.①②④    B.①③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
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厉声斥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译文:                                                                                           
(2)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来源:文言文阅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                       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延缓
⒍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②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B.①发兵捕之,久不得            ②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C.①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        ②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D.①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⒎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    )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⒏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⒐断句和翻译。
⑴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与斯见之。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译文: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译文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

阅读下面得文言文,完成 题。
                                                                          张自新传
                                                                        [明]归有光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节)
【注】 ①屹屹:同"矻矻",勤奋不懈的样子。②青紫:古代公卿经带之色,这里俯楷高官昱爵。③儇:轻佻,不庄重。④弟子员:生员

2.

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      了:明白,了解

B.

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戚:忧愁

C.

县吏怪其意气                怪:责怪

D.

见其面斥人过                面:当面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童年丧父的张自新没有因母亲的看法而放弃学习,坚持耕读,啸歌古人,幽然自得。

B.

张自新对吴中子弟的亵语戏笑不以为意,也不理解,所以无法与他们交流。

C.

作者对张自新的坎坷经历和怀才不遇深有感慨,痛惜他的病故,写了这篇传。

D.

文中选取张自新读书敏慧,耕读奉母等几件事来塑造人物,选材典型,形象饱满。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
                                                                                       
⑵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书沈通明事
汪 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家通明            属:托付

B.

皆逡巡引却              引却:后退

C.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

D.

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

2.

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③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①⑤⑥

D.

③④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

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

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

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译文:

⑵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译文:

⑶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译文: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21世纪教育网
孟 德 传
【宋】苏辙
(1)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2)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3)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利:通“痢”,腹泻
B.逡巡弭耳而去                     弭:低垂
C.德自分死矣                       自分:自己料想
D.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           庶几:差不多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A.既为兵,不获如志              惟山之深者往焉
B.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C.一日十病十愈                  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D.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2)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3)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

来源:文言文阅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瓯篓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招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而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矣。  若亲有严客,髡帣(juàn) 韝(gōu)蘜跽,侍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chì)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 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选自《滑稽列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好为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               淫 :荒淫 
B.于是齐威王乃赍黄金千镒                  益:更加
C.乃长夜之饮                               罢:停止
D.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          卒然:终于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赵王与精兵十万                       B. 不鸣已,一鸣惊人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招髡赐酒             酒极乱,乐极则悲 
C. 国且危亡,在旦暮                     D. 淳于髡说之隐 
侍酒前,时赐余沥,                       髡为诸侯主客
7.下列各项全都说明淳于髡“滑稽多辩”的一项是(      )
①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②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③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        ④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    ⑤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⑥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A.①②④⑥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个入赘女婿,身段矮小,滑稽善辩,屡次出使诸侯之国,从未受过屈辱。
B.齐威王在位时,喜好隐士,又逸乐无度,不管政事,文武百官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在旦夕。淳于髡就以隐士的身份来规劝讽谏齐威王。   
C.齐威王八年,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赵王拨给他十万精兵.一千辆裹有皮革的战车。楚国听到这个消息,连夜退兵而去。
D.经过淳于髡的婉转劝说,威王停止了彻夜欢饮,并任用淳于髡为接待诸侯宾客的宾礼官。齐王宗室设置酒宴,淳于髡常常作陪。
9.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
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而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
②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霸《孟子公孙丑下》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有大作为的君主,对于贤才不能采用召见之礼。
B如果有事情商量,应屈尊亲自去拜访请教。
C君主要尊尚道德和乐行仁政,否则就不足和他有所作为。
D桓公对于管仲,先向他学习,然后做了他的臣子,于是不大费力而称霸诸侯。
(2)孟子主张君主“欲有谋焉,则就之”,请简要分析孟子的思想。
答: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仁,是人的良心;义,是人的正路。
B.孟子认为鸡犬走失了,尚且知道去找回来,良心迷失了,反而不知道去找回,这是
重小轻大,以小害大。
C.孟子认为只要能放心地去做学问,就能找到研究的途径,
D.孟子认为舍弃正路而不去走,亡失良心而不知寻求是可悲的。

(2)、孟子的“求放心”和现代人所说的“放心”,意义有无差别?
答:

来源:文言文阅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注】(术:方法。客光,细小的缝隙。③不盈科不行:不流满坑洼就不会向前流淌。④成章:通晓文理,精熟所学。⑤达:通达。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j
A.孟子认为,看过大海的人,就会觉得江、河等难以称得上是水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世间的其他言论吸引了。
B.孟子提醒为学之人,要学习大海的波澜壮阔;不能事无大小,巨细无遗,像日月之光那样连细小的缝隙都要照到。   
C.孟子以流水“不盈科不行”为喻,说明为学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只有学识积累到一疋程度,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准和境界。
D孟子认为君子有志于道,要先通晓文理,精熟所学,透彻地体悟圣人思想,才能够登上顶峰,达到高远的境界。  
(2)从文中来看,孟子通过“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答: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2),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借孟武子问仁这一话题,引出孔子对自己的四个学生仁的评价。
B.他说,他们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办理外交。
C.在孔子看来,,他们虽然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
D.从这段内容可知,孔子在评价人的标准就是“仁”。他把“仁”放在最高的地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翻译下面两个语句。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解释每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归纳一词多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史:木诎①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②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毕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案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③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日:“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日:“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史记·曹相国世家》)
注释:①诎(qū):说话笨拙。  ②已:通“以”。  ③窋(kū):同“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趣治行,吾将入相    趣:通“促”,催促。
D.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    务:追求。
C.从吏幸相国召案之    案:考察。
D.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    垂拱:垂衣拱手(治理天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木诎于文辞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B 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C 参辄饮以醇酒  以勇气闻于诸侯
D 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B.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
C.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D.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地位低下时与曹参关系很好,二人做了将相后有了隔阂,所以萧何一直到死也没有推荐曹参做自己的接班人。
B.萧何和曹参都是汉高祖的大臣,萧何死后,曹参继任为丞相,为求行事稳妥,一本萧何的做法,“萧规曹随”,大大增强了国力,受到百姓的称赞。
C.曹参担任丞相,采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谨守职位,维持现状,墨守成规,遵守既定的法令制度,缺乏创新精神。
D.曹参主张“治道贵清静”,身为相国,整日整夜地喝酒,甚至和后园的官员一起饮酒唱歌,被惠帝当面谴责,回家后迁怒儿子曹窋,用竹板大了曹窋二百下。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
(2)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3)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
参考答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膑生阿、鄄之间,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①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②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收,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③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悲夫!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趣:同“趋”,趋向,奔赴。②白:刮去树破使白木露出。③筹策:谋划。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去:离开
  B.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蹶:受挫折,折损。
  C.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希望。
  D.见白书,乃钻火烛之烛:照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素悍勇而轻齐 B.遂成竖子之名蟹六跪而三螯
  古之人不余欺也
  C.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D.孙膑以此名显天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孙膑“能行”和“能言”的一组是()
   A.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B.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C.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D.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指挥作战常常智胜敌手,深得齐将田忌
  重用。在马陵之战中,他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大破魏军,名扬天下。
  B.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忌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在
  马陵之战中,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信,兵败自刭。
  C.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
  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
  D.本文通过马陵道智斗庞涓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思
  想。他的《孙膑兵法》为后世传诵,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
  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太史公曰”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史学家的眼光,评论孙膑智慧和胆识过人,却难以避免自己的不幸。
  B.指出孙子、吴起的兵法后世多有非议,只有其处事原则和方法可以肯定。
  C.借用俗语,阐述“能行”和“能言”的关系,对孙膑的遭遇寄予深切同情。
  D.启示后人,才智过人者固然可取,但学会保护自己有时更加重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