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中国变革,启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国债和长期建设债券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西部开发,( 1 )公务员工资和城镇居民三条生活保障线标准,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出口退税率,(2 )退税力度,积极鼓励出口……国家计委新闻发言人李铁军介绍:为了进一步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我国仅2002年就发行共1500亿的建设国债。
文中( 1 )处应该填写的词是:

A.提高 B.加大 C.增加 D.加速

文中( 2 )处应该填写的词是:

A.增长 B.增发 C.加快 D.加大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中国变革:

A.需要积极宽松的货币政策
B.需要拉动“内需”
C.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
D.需要相关的法律体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假如没有蜜蜂,人类将会怎样?
瞿剑
①近百年前,爱因斯坦曾预言“如果蜜蜂消失,人类生存的时间就可能只有几年了”。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提供的资料表明,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种作物中,有1100多种需要蜜蜂授粉,否则这些植物将无法繁衍生息;蜜蜂的采集半径在3000米左右,一箱蜜蜂通常有4—5万只以上的采集蜂,一个蜜蜂饲养场等于在其所覆盖的周围1800多亩范围内分布了数以万计的义务采样员,对环境进行动态取样和检测。来自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美国200多万群蜜蜂中,有100多万群用于为农作物授粉;蜜蜂授粉每年创造约200亿美元的产值,它们为农作物授粉而产生的价值是蜂产品本身价值的143倍;另外,蜜蜂授粉给美国人提供了1/3的膳食。2004年美国在发表蜜蜂基因组序列的评论中称:“如果没有蜜蜂,整个生态系统将会崩溃。”以至于2006年美国东、西海岸出现史无前例的因蜂群衰竭失调引起的蜂群丢失现象之后,美国国会经听证拨巨资对蜜蜂进行研究和保护。
②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所长吴杰指出,与其他养殖业相比,养蜂业不仅投入少、见效快,而且具有独特优势:养蜂无需占用耕地、建筑厂房,无需大量劳动力,无需灌溉及消耗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等饲料。更重要的是,蜜蜂靠采集花蜜、花粉生存繁衍,客观上起到为植物授粉,促进生态平衡的作用,这对我国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极具现实意义。他强调,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季风气候区,昼夜温差大,植物品种众多,尤其是存在大量野生植物(包括农作物)资源。而近几十年来,由于现代化、集约化农业的发展,杀虫剂和除草剂等被大量使用,致使野生授粉昆虫锐减。如果没有蜜蜂进行高效授粉,植物(包括农作物)的授粉总量将受到极大影响,一些植物资源、特别是野生植物资源的生存繁衍就会受到威胁,严重的可能导致物种灭绝,进而引发整个植物群落和生态体系的改变。其次,我国作为一个生态十分脆弱的国家,正在大力实施的水土保持、防沙治沙、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环境生态工程中,如果缺少蜜蜂授粉,显花类植被的繁育就会受到影响,其结果将直接不利于工程的实施效果。
③随着蜂业科学的发展,尤其是蜜蜂基因组序列草图的完成,蜜蜂作为模式生物逐渐受到全球科学家及公众的重视。
④更关键的是,社会对蜂业的认知,主要停留在蜂产品的消费上,而基本上不了解蜜蜂自然授粉的重要作用。虽然在南方的荔枝种植区,因大面积种植单一果树而导致自然授粉的昆虫种类有限,而人工授粉又难度高、工作量大、效果不好,近年来已出现果农租用蜂群授粉的势头,但总体上,蜜蜂授粉远未形成专业化、产业化。同时,有关职能部门也对蜜蜂自然授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少地区至今仍在对基本不占用资源的蜂农征收所谓“资源占用费”;植保部门盲目引进和生产一些对蜜蜂剧毒的农药如“锐劲特”等,也对蜂群造成极大伤害。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下列对第2段画线句子“这对我国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极具现实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其他养殖业相比,养蜂业具有不与农业生产争夺资源的独特优势。
B.蜜蜂的生存繁衍方式客观上起了为植物授粉,促进生态平衡的作用。
C.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气候条件不同,植物品种众多,农作物资源丰富。
D.蜜蜂授粉,能促进显花类植被繁育,增加环境生态工程的实施效果。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农科院提供的资料表明,蜜蜂是自然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B.蜜蜂能够对环境进行动态取样和检测,确实是生态环境监测的最佳物选。
C.有数据显示,蜜蜂为农作物授粉而产生的价值比蜂产品本身价值大得多。
D.和美国相比,我国蜂业的产业集中度低,蜂蜜产量及质量低,竞争力弱。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蜜蜂自然授粉对自然界的巨大贡献是人类和其他任何生物都无法替代的。
B.蜜蜂的重要性目前还基本上不为大众所知晓,而这将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C.蜜蜂一旦不授粉,将威胁野生植物资源的生存繁衍,乃至导致物种灭绝。
D.蜜蜂逐渐受重视的原因是蜂业的科学发展和蜜蜂基因组序列草图的完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与自然的关系,历史悠久。在远古时代,人对自然更多的是感激和敬畏,所以很多氏族把某种动物或自然物作为自己的图腾。那时,人对自然界的了解很少,某种自然力和生物对人来说是很可怕的。后来,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人变得聪明了许多,发现自然界并不像想像中的那么可怕,并发现自然界有一定的运行规律,只要顺应了规律,人与自然就能和平相处,于是,人类成为世界的主宰。作为世界主宰的人类,应当认真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手下留情,在自然界多留下一些朋友。因为自然万物都有自身的价值,而这些自身价值又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我们保护自然界的朋友,就是爱护我们自己,也是关心我们人类的整体。
很多氏族把某种动物或自然物作为自己的图腾反映了什么?

A.人对自然规律的把握和了解
B.人对自然的感激和敬畏
C.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关系
D.人类的落后和愚昧

根据本文,人类成为世界的主宰跟什么没有关系?

A.人类对自然界的惧怕
B.人类的不断进化
C.人类发现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
D.人类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

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

A.人类应该爱护、保护自然
B.图腾产生的原因
C.人与自然的关系
D.人类是怎样成为世界的主宰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银离子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吸住不少微生物,并能让起呼吸作用的酶失去作用,从而使微生物迅速死亡,这种情况在液体中反映最为明显。当人们外出旅游时,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没有饮用水了,可将银首饰放到一杯野外水中,搅拌一定时间后,就可以得到一杯比较安全和清洁的饮用水;如果人们在旅途中不小心碰伤了皮肤,一时又找不到治疗的药物,可将银首饰贴在伤口上,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伤口感染,减少伤者的痛苦。所以,出门旅游不妨带点儿银首饰。
根据本文银离子是怎样使微生物迅速死亡的

A.直接杀死微生物
B.通过搅拌而杀死微生物
C.使微生物起呼吸作用的酶失去作用
D.使银离子本身的酶失去作用

本文告诉我们,把银首饰贴在伤口上可以

A.起预防作用 B.起止痛作用
C.使伤口快速愈合 D.防止伤口感染

这段话主要想说明

A.出外旅行,应该带点儿银首饰
B.得到饮用水的方法
C.旅行时防止伤口感染的方法
D.金属银的用途范围

从本文我们得知

A.微生物会迅速死亡 B.银首饰能清洁野外水
C.旅途中会遇到麻烦 D.外出旅游时会生病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各位观众,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天在京的气象和海洋专家走向街头,向群众宣传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气象知识。
世界气象日是为了纪念世界气象组织公约于1950年生效而设立的。每年都选定一个对人类有典型意义的主题。
今年气象日的主题是“天气、海洋、与人类活动”。天气和海洋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据了解,我国首次进行的“南海季风实验”,“黄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实验” ,“台湾海峡周边地区的暴雨实验”将在下个月全面启动。这次大气、海洋、水文的联合实验,将推动我国气象海洋领域科研的全面合作。这是中央台报道的。
这篇报道可能来自什么地方?

A.广播 B.杂志 C.电视 D.因特网

3月23日可能是什么日子?

A.大气纪念日
B.海洋日
C.水文日
D.气象日

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是什么?

A.人类活动与海洋气候
B.气候、海洋与人类活动
C.天气、海洋与人类活动
D.活动中的天气和海洋

这次大气、海洋、水文的联合实验,中国以前进行过吗?

A.进行过,大概三次
B.没有进行过,这是第一次
C.进行过,这是第七次
D.进行过,但是没有成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学应放射出理想的光芒
文学理想的表达,是现实在变革发展中的艺术展现,实质是文学艺术超越性的体现,文学艺术超越性恰是文学艺术存在的生命。
文学艺术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超越现实生活。文学艺术创作将现实生活的原材料通过开掘、提炼,生发了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超越性,这才有了文学艺术作品。如果失去了超越性,就失去了创作意义,就没有文学艺术本身了,超越性是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生命。
文学理想的表达,体现了文学艺术的超越性。英国诗人密尔顿的《失乐园》不仅揭示了人类理性不强,意志薄弱,经不住诱惑的根源,而且抒写了人的自豪情怀、进取精神、革命激情。这理想光辉具有鲜明的超越性意义。当代作家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抒写了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的人类共同精神的理想光辉,具有鲜明的文学超越性。作者写道:“这部长篇出来后,也许有人会问,你写的就是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吗?我可以说,是,也不是。虽然这粒种子萌生在那里,但它作为小说成长起来以后,早已改变了形态。虽然有些故事是有生活原型的,但我并不满足和拘泥于这些,我还是为它注入了许多新鲜的故事——虚构的,以及我们所了解的一些鄂伦春人的故事。”作者巧妙地把作品与现实的关系比作植株与种子的关系,两者之间的重大差别来源于重大的创造性。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大量引进,对于我们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提高创作起了重要推进作用。但是一些人搞“原装引进”,阻碍了文学理想之路的通行。
一些作品横移“本体烦恼论”,着力表现人生的烦恼、痛苦与绝望。一些抒写生活烦恼、工作烦恼、家庭烦恼的作品蜂拥出现,作者们认为生活烦恼是“普遍的生存状态”“我们似乎看到生活像一个宏大的虎口在吞噬我们……”一些作品横移“非人性化”,热衷于表现纯然的兽性、卑微的龌龊的人性,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文学作品的大量出现,不仅使文学艺术苍白、平庸,而且使文学艺术患上了严重的“精神萎靡症”、“颓废绝望症”。凡此种种,遮蔽了文学理想的光辉。
文学艺术中理想的表达,不是从外部加进来的思想概念,而是将现实的变革发展予以艺术化展现,从中生发出强大的审美感染力。在这方面,成功的创作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在兆影的《红豆粘糕和奔跑》中,“我”遭遇了一系列艰难困苦,可“我”并没有被击倒,选择了坚持长跑。奔跑的意象展现了以主动进取、积极创造的奋斗精神超越艰难困苦的生存态势。弗罗姆认为,所谓超越,是指人渴望克服被动的生存态势,人总是不甘心成为环境的奴隶,力求由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向着自己开拓的路线前进。鲁敏的《逝者的恩泽》,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古丽、红嫂们突破常规展现的温情、善良、宽容的品格非常难能可贵,激发了读者大众的强烈美感。日常生活中超越常规的事物都具有特殊性。极为个别的特殊性,往往代表着人类的理想、社会的未来,本身就具有普遍性意义、超越性意义。杨宏的《热血家族》以高有才为代表的英雄群体,孙铭的《铁流》以罗泰为代表的英雄群体,其心灵世界,都是崇高与平凡、公益与私利、英勇与畏惧、智慧与拙笨、新风与旧俗等多侧面的对立统一体。这些英雄的成长,是在矛盾斗争中实现的,英雄心路历程,是在多侧面对立统一的辩证发展中前行的。英雄心灵的每次升华,都经历着生与死、血与泪、火与水的强烈激荡,因而产生出耀眼的光芒。
注重文学理想的审美表达,只有文学放射出理想的光芒,我们的文学才能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选自2010-11-16《人民日报》,有删节)
下列对于“文学理想的表达”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学作品中理想的表达,是将现实的变革发展予以艺术化展现,会使作品发出强大的审美感染力。
B.文学理想的表达,是现实在变革发展中的艺术展现,其实质是文学艺术超越性的体现,是文学艺术存在的生命。
C.文学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没有现实生活的原材料,就不会有文学作品的出现。
D.文学艺术中理想的表达,不是从外部加进来的思想概念,而是从内部产生的文学需求。

下列不属于“文学艺术超越性”的表现的一项是                     (    )

A.英国诗人密尔顿的《失乐园》不仅揭示了人类理性不强,意志薄弱,经不住诱惑的根源,而且抒写了人的自豪情怀、进取精神、革命激情。
B.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抒写了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的人类共同精神的理想光辉。
C.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写的就是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的生活,小说中的很多故事是有生活原型的。
D.鲁敏的《逝者的恩泽》,展现了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古丽、红嫂们的突破常规的难能可贵的温情、善良、宽容的品格。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表现人生的烦恼、痛苦与绝望,抒写生活烦恼、工作烦恼、家庭烦恼的作品是不具有艺术超越性的作品。
B.我们不能在作品中表现卑微的龌龊的人性,否则会使文学艺术患上了严重的“精神萎靡症”、“颓废绝望症”。
C.不引进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会使我们的视野狭窄,“原装引进”则阻碍了文学理想之路的通行。
D.只要注重文学理想的审美表达,就能让文学放射出理想的光芒,我们的文学就能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根据成功的创作实践提供的重要经验,文学作品应怎样将现实的变革发展予以艺术化展现?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概括。

来源:2010年湖北省夷陵中学、钟祥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人性的网络爆发(节选)
随着网民队伍的日益壮大,网民的成分和结构日益复杂化,相应地,网络中的 “网络哄客”,甚至带有点歧视性的“网络暴民”也在增加。 
  首先,我们要提到的是那种推波助澜与幸灾乐祸式的“网络哄客”。它特指网络中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积极参与推动网络事件进展的网民群体。“哄客”们亲身参与网络事件,对现实社会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力,但这种影响并不总是正面的,有时起哄会使主流文化所认同的基本价值观受到威胁,有时一些事件甚至被恶作剧的“哄客”们引向歧路。在网络中,起哄精神被“哄客”们极大或最大限度地张扬,他们自身不用为自己的推波助澜的行为负任何责任,事件的发展结局也与自身没有任何利害关系。
“芙蓉姐姐”成为网络红人就要归功于“哄客”们的起哄。这些起哄的网民正话反说,名为赞扬实为讽刺,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间,在爱看热闹的中国网民中,这种自发的起哄竟起到了明星包装的作用,其包装效应之显著,恐怕连最擅长明星包装的港台娱乐界都自叹弗如。
其次,值得一提的是那种或者无事生非、或者自任卫道者的“网络暴民”。最近一段时间里,“网络哄客”中的一部分人突现出来,被《纽约时报》等海外媒体冠以“网络暴民”的“美称”。这些所谓的“网络暴民”们思想更激进,行为更激烈,对事件结局的操纵欲望更强烈,其中人性中恶的一面表现得更突出。
我们不用过分地紧张于网络中负面人性的爆发。应该注意的是,一方面,网络人性的爆发可以发挥监督现实社会中道德和法律的执行的作用,而且这个作用的力度正在迅速增强;另一方面,这种人性的网络表达可能会使人们形成一种巨大的思想错觉,以为那就是全体人民的发声。
但是,我们也不能过于轻视人性的网络爆发的影响力,应该积极参与并引导。这种网络中人性的爆发有可能是衡量人们对现实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耐受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成为社会危机的预警器。因此,管理者要有所作为,要积极管理。
当务之急是,应当倡导和发展“网络民主”,以此推动网络舆论步上理性的、法治的轨道。一方面,要进一步鼓励和发展多种形式的网络言论平台。通过论坛、博客等载体,让公众自由地发表观点。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网络法治建设和提倡网民道德自律等手段,推动网络法治化进程。让所有的网民都认识到,网络并非法外国度,仍然(也应该)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双重约束。只有这样才能扬善抑恶,使网络成为体现人性中善良的一面的天堂,从而使得网络社会的明天更加美好。
下列对“网络哄客”的解释,最准确的一句是 (  )

A.网络哄客是比“网络暴民”的思想、行为较为温和的社会群体。
B.网络哄客特指网络中那些惟恐天下不乱的、积极参与推动事件进展的网民群体。
C.网络哄客是指积极参与推动事件进展、喜欢制造恶作剧的社会群体。
D.网络哄客是指那些起哄精神极强、不用为自己的推波助澜的行为负责任的网民群体。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网络哄客”亲身参与网络总是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他们不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B.“网络暴民”由一些无事生非者组成,他们人性中恶的一面表现特别突出。
C.网络中人性的爆发具有两重性,对此不必过分紧张,而应该积极参与并引导,使之步入理性的、法治的轨道。
D.我们应该加强网络法制建设,让“网络哄客”“网络暴民”认识到网络并非法外国度,仍然(也应该)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双重约束。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芙蓉姐姐”成为网络红人就要归功于“哄客”们的起哄,那么今后“网络哄客”也能推出其他网络红人。
B.“网络暴民”们思想更激进,行为更激烈,那么他们推出的网络红人的知名度会更高。
C.网络人性的爆发可以发挥监督实现社会中道德和法律的执行的作用,那么它就应受到普遍赞扬。
D.我们应该重视网络人性的爆发,从中可以了解人们对现实社会中不公平现象的耐受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死亡之海”的油岛
  随着开采活动的持续,塔里木油田的工程师们已经从地球表面向下钻探了几公里,有时甚至要借助灌入地下水的方法将宝贵的油气资源挤出地面。如今,越过厚厚的黄沙,从地下3000至4000米深处抽取出来的石油、天然气会通过输送管道运往这个国家的东部地区,支撑着数千公里外那些城市的运转。无可否认的是,当国际原油价格又一次冲上80美元/桶的当下,这里抽出的能源是这些城市能够维持发展的先决条件。
  车轮下的沙漠公路好似永远没有尽头,而“沙漠大巴”车窗外的景色则仍旧是一成不变的无穷沙丘,塔克拉玛干好似在无数次地重复着自己。“因为定期能够出去轮休,”员工刘震凝视着窗外,“否则人类可能很难受得了这样的荒凉吧。”“沙漠大巴”上满载的是“塔中—4”油田的员工,这是中国境内惟一的沙漠腹地油田,而按照规定,每隔二十余天,员工们就有一次机会可以选择坐车驶出这片世界最大的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到沙漠边缘的库尔勒市去休整,以期不会丧失作为普通社会人的生活及心态,而为之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塔里木油田号称“中国石油的希望”,是中国仅有的数个大型油田之一。由于出产混合油气资源,这里不仅是西气东输管道的起点和源泉,又是中国石油版图上的一颗明星,只是,这里位于沙海深处,开采难度超出想象。在此处,一名工人洗一次淋浴的成本是人民币60元。“塔中—4”油田被塔里木石油人称为“沙漠孤岛”,是这个地区最令人称奇的人造设施。这里的几百人长年生存在沙漠的中央,依赖一条1500公里长的沙漠公路维持人类正常的需求,而这条公路则依靠24小时滴灌培植的红柳丛左右防护,不致被黄沙一夜掩埋。总言之,这里的任何存在都依靠给养,才能维持着与自然界巧妙的平衡。“这里或许是世界上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工作环境。”一位油田员工戏谑道。塔中的人们都知道,如果从“塔中—4”油田出发,不论向任何一个方向,也不论走多久,一切都不会发生什么改变,只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你还在沙子里。”在这座沙漠的中心腹地,塔中—4油田是仅有的人类据点,荒凉的环境让这里的人们只有选择坚强,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的。管理者们修建了各种运动设施,并组织活动来冲抵那无处不在的孤独感。在整个油田最醒目的地方,往往会书写标语,提醒员工“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而每年从全国各地选派而来的新工作人员都会定期前来,接受或长或短的一次历练。
  在塔克拉玛干的历史上,此前从未有人能完全征服这片广阔的沙域。曾经,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而很快,他的探险队全军覆没,仅剩他一人幸存,因此,他给了塔克拉玛干“死亡之海”的别名。在80年代之前,由于巨大的勘探难度,专家们无法在这里找到油气资源,而如今,由于科学技术的完善以及进步,已探明塔里木油气资源总量为160亿吨,而仅有的问题变成了如何更好地开采、利用这里的宝藏。
  如今,这座“死亡之海”每日提供的三千余吨原油让更多的城市充满了生机,而这一产量据称在可以预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维持基本稳定,而整个国家也正因此获益匪浅。
(选自《南方周末》2009年11月19日,作者:翁洹)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塔里木油田位于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仅有的数个大型油田之一。其中的“塔中—4”油田在这个沙漠的腹地。
B.塔里木油田是西气东输管道的起点和源泉,这里抽出的能源将输送到我国的东部地区,是我国东部城市能够维持发展的先决条件。
C.自从斯文·赫定以来,对塔克拉玛干的石油勘探经历了漫长的艰难过程,如今已探明这里的油气资源总量,并能日开采三千余吨。
D.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引用油田员工的话,都说明了沙漠环境的荒凉和工作环境的恶劣,但前者强调的是生存的艰难,后者是相比较而言。

E.长期的沙漠生活会给人的身体和心理造成损害,甚至丧失普通社会人的生活及心态,需要外出休整和活动调剂,更需要意志的坚强。
文章二、三两段都提到“塔中—4”油田,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作简要说明。
如果用“‘死亡之海’的油岛”作为这篇文章的标题,你认为是否恰当?请简要分析。或者,你也可以为这篇文章拟一个标题,并简要说明拟题的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要启蒙,不要蒙启
①记者:您似乎对倡导少儿“读经”不甚以为然——“不反对”而已,能具体说明吗?
李泽厚(以下简称“李”):我不欣赏“少儿读经”之类的笼统做法、提法,它很难与当
年袁世凯的“尊孔”彻底分清。蒋庆先生公开谴责蔡元培先生当年取消读经。在我看来,如果“五四”那批人是“启蒙”,那么现在一些人就是“蒙启”:把启开过的蒙再“蒙”起来。 我说“不反对”,是因为蒋先生是民间的自发活动,人各有自由,他可以去尝试。
②记者:蒋庆先生认为,“李泽厚先生主张把公德和私德分开是不能成立的”,对此您怎
么看?
李:公德私德之分并不是我提出的,梁启超早就提出了。……
儒家经典中的许多道德是与当时的政治法律体制和生产、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它产
生在已有严格等级的氏族社会中,发展在专制政治体制的传统社会里。所以“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天王圣明,臣罪当诛”等等便是这种道德的核心内容。我是主张读点中国古书的。特别是《诗经》、《论语》等等,不然,我费时费劲去写一大本《论语今读》干什么?
但是,我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提倡“读经”,那样可能会从小就培育原来传统政治体系
所需要的奴性道德。
③记者:您认为从传统文化中可以开出现代的“尊重个人自由和权利,宽容、多元”的
文化之花吗?
李:不经改造,无此可能。
④记者:如何改造?
李:当然坚持西体中用,我反对认为文明并无进步落后之分、原始文明和现代文明等同
的文化相对主义。
⑤记者:《甲申文化宣言》认为,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中国传
统文化是西方文化的解毒剂,对“物欲至上、恶性竞争、掠夺性开发”有一定的启示,您是否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个功用?
李:我不认同。难道其他文化就没有那种品格吗?
⑥记者:先生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里是非常推重鲁迅的。近年大陆学界“扬胡(适)
抑鲁(迅)”思潮比较流行,您对此现象有何看法?
李:今天我仍然喜欢鲁迅。鲁迅是文学家,他给我以情感力量。
⑦记者:情感力量?您是说您现在主要是在“文学家”的意义上喜欢鲁迅吗?那么,作
为思想家的鲁迅呢?
李:我曾说过,鲁迅只是大文学家。……我并不完全认同鲁迅的思想,例如他对京剧、
对中医、对大众语、对汉字拉丁化的主张,对某些人(不是所有人)的尖锐嘲讽等等。他常
常失之偏颇、片面,并非以理服人。但我接受和喜爱鲁迅对一切事物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对旧事物特别是对披上新衣帽的旧事物非常警惕,毫不留情地揭穿、打击。鲁迅是文学家,
不能以有理论体系和逻辑形态的思想家的标准来要求他。
我们今天仍然需要他。
⑧记者:最后,先生能否对中国目前的文化(思想)领域的整体现状再下一个简短的判
语——和您上世纪九十年代那句著名的“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一样?
李:目前中国文化似乎是“四星[影星、球星、歌星,还有节目主持(人)星]高照,何
处人文”?不是说“人文”没有了,而是到哪里去找人文?这是我愿意提出的一个问题。但我以为不必担忧……
本文主要访谈了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又有怎样的联系?
概括“李泽厚先生对‘鲁迅’的评价”一部分内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
文中⑥⑦两个问题的提问方式有什么特点?李泽厚先生的回答有什么风格特色?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
柳青
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que音却)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读音。有人请教他:“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que),你却不予纠正呢?”陈先生笑着反问道:“有这个必要吗?”,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他在国难和个人的不幸中,为学问付出了一生。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国学研究院”。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中,三位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一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另有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梁启超,以及哈佛大学归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四人中陈寅恪最晚到校,且尚未出名,他一无大部头的著作,二无博士学位。只因梁启超一句,“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便接到了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36岁。
自复旦公学毕业后,陈寅恪从德国到瑞士、又去法国、美国,最后再回到德国,辗转游学13年。离开故国时,他一心向西学,当他重回故土,带回来的却是东方学。游历西方的岁月里,陈寅恪意识到“中学”必要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否则将无法和“西学”对话,甚至不能解释自我,他明确主张中国学术“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1937年抗战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女儿回忆,父亲放弃了右眼视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因为他只想尽快离开沦陷区。
离开北平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后来他未及等到这些藏书,又随清华大学南迁云南。当书到长沙,就悉数被毁于战火。陈寅恪做学问是在书上随读随记,眉批上写满思考、见解和引证,这是他学术研究的基础。藏书被毁,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将主要依靠记忆了。
就在这样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完成了两部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在四川李庄时,傅斯年为照顾陈寅恪,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若有事跺地板,你就马上跑去。每次邓广铭跑上楼看,陈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说,“我不写完这两稿,我不死。”
1944年12月12日,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他在成都的医院做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功。半年后二战结束,牛津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数月奔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
57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没有人可以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
1953年,病中的陈寅恪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听后大受震动。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开始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
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起首便是: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这篇广为流传的碑文里,陈寅恪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坚持的就是实事求是,他将此视作永恒如日月之光。
1961年8月,阔别12年的挚友吴宓来访。午夜时才到达陈宅的吴宓看到,陈寅恪仍端坐着等待他,他在日记里描述:“寅恪兄双目全不能见物,以杖缓步,面容如昔,发白甚少,眉目成八字形……”陈寅恪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送给吴宓,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别传》。书稿完成于1964年,陈寅恪75岁。五年后,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走完了他79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
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
(选自2007-04-21《文汇报》 作者:柳青 ,有删改)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A.1925年,清华大学国学院的四大导师,都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人物,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梁启超,以及哈佛大学归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周游列国的著作等身的陈寅恪。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便接到了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36岁。
B.因为陈寅恪做学问是在书上随读随记,眉批上写满思考、见解和引证,这是他学术研究的基础。所以当他的藏书被毁,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时,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就只能主要依靠记忆了。
C.57岁的陈寅恪重回清华园,已失去治学读书的双眼。我们可以通过陈寅恪先生的作品推断出他的内心中经受着多么大的煎熬,这些在他后期的作品中清晰的表达了出来。
D.陈寅恪认为: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再加上当时他沉浸于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

E.由上文推断出陈寅恪是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且陈寅恪对学术研究的态度严谨。难怪傅斯年对他进行这样的评价:“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请根据本文内容概括传主的精神特点。并举例说明。
作为一篇传记,本文在表现人物上有哪些特点?
请联系当今实际谈谈你对陈寅恪“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这一主张的理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何祚庥访谈:中国科技界的一位灵魂人物陨落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 何祚庥)
当代中国有什么发明能够继承古代四大发明的辉煌?一个月前,记者就此事采访何祚庥院士时,他就评价说,“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真正继承者和开拓者只有王选,说他是当代毕昇当之无愧。”昨天,何院士得知王选去世的消息后惋惜地告诉记者,王选是当今中国科技界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之一。“虽说当今科技界少了哪个科学家都会照样向前发展,但是王选的去世完全可以说中国科技界缺少了一个灵魂人物。”
王选的原理促进了中文短信邮件诞生
“很多人提到王选只想到他发明的激光照排,以为这只是一个技术,其实他发明的是一个原理,一个理论分析,而这个原理到处都在,包括今天现代人最熟悉的中文短信和中文电子邮件。”
何祚庥解释说,如果没有王选发明的这个原理,要把汉字或照片等图形变成电子文件,是需要花很多数据的,“就像一个油画家和一个漫画家都给一个人画像,油画家的确画得更逼真,但他需要描画出无数个点才能实现,而漫画家寥寥几笔就可以抓出一个人的主要特征,让别人认出这是谁。”
而王选正是这样的“漫画家”,他的贡献在于用少数、有限的编码信息来记录一个复杂的汉字或图片。“今天,我们用小小的手机发送中文短信,用计算机发送电子邮件,能把中文传播出去,也都得益于王选的原理,是他让记录中文变得这么‘节省’成本、变得这么便捷。” 
王选是打假院士
一直以“打假院士”著称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把媒体送给他的“打假院士”称号送给了王选院士。他说,作为两院院士,王选同样热衷于揭露学术界的骗局和陷阱。 
2005年6月14日,《科学时报》报道了河南大学某教授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的消息后,引起了王选院士的重视。曾经是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王选院士敏感地注意到,报道中提到的“第六届国家科技成果进步奖一等奖”及“第六届国家专利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并不存在,于是,王选院士通过秘书给该报编辑部打来电话,请编辑部进一步查实。
“我作为负责该报道的记者跟踪采访了这个事件,经过一系列的调查核实,最后证实这果然是场骗局。”《科学时报》记者任黎明告诉记者,王选院士得知这确实是一起诈骗案件后,亲笔给该报编辑部写了一封信,建议展开调查并向有关部门举报。 
王选是京剧票友
“我跟王选结识起码有二十多年了,他跟我都是上海南洋模范中学的校友。”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昨天告诉记者,在南洋模范中学举行校友会时,王选说自己是该学校读书年限最长的学生,过去南洋模范中学包括幼儿园、小学等等,“而他从幼儿园起就在这个学校,一直读了十多年,谁的年头也比不上他。” 
“他也是京剧戏迷,跟我是同好,我们曾经一起去长安大戏院看戏,他特别着迷‘冬皇’孟小冬的唱段,他曾经送给我一盘‘冬皇’的磁带。” 
为什么何祚庥称王选为“中国科技界的一位灵魂人物”?
何祚庥把王选比作是“漫画家”,你认为这样比恰当吗?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篇访谈中“王选是京剧票友”这一部分可否删去?请说说你的理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美国转基因转向
如今,不下十种“超级杂草”正在美国22个州至少上百万公顷农田中肆虐。这些农田的共同特点是,都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并且使用了美国农业生化公司孟山都的“农达”专利除草剂。除草剂“滋养”出来的抗除草剂杂草布满了农田,农民需要喷洒毒性更强的除草剂,孟山都说开发针对这些变异杂草的除草剂还需要6年时间。
在美国,转基因作物正在脱下神话的外衣。美国科学家表示:转基因作物远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美妙,更没有转基因技术公司所承诺的那么神灵。
美国对转基因的全面反思始于去年,在最近一段时间高潮迭起。
2009年5月,美国环境医学科学研究院推出的报告引起了轰动。报告强烈建议:转基因食品对病人有严重的安全威胁,号召成员医生不要让他们的病人食用转基因食品,并教育所在社区民众尽量避免食用转基因食品。
“一些动物实验表明,食用转基因食品有严重损害健康的风险,包括不育、免疫问题,加速老化,胰岛素的调节和主要脏腑及胃肠系统的改变。” 美国科学院环境医学研究院得出的结论是,“转基因食品和健康的不利影响之间不是了无关系的,而是存在着因果的关系。”
对于转基因的侵害原理,研究院指出:插入到转基因大豆里的基因会转移到生活在我们肠道里的细菌的DNA里面去,并继续发挥作用。“说透彻一点,吃转基因玉米,会把我们的肠道细菌转变成生活着的农药制造厂,可能直至我们死为止。”
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调研报告显示,多数民众对转基因持有负面态度和怀疑态度。来自美国农业部的数据表明,美国有机食品的零售销售从1997年的36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2110亿元美元。
除健康之外,转基因作物给农业造成的麻烦也引起了学界和政府部门的关注。
  今年4月,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的研究报告《转基因作物对美国农业可持续性的影响》中,针对让农民苦恼的杂草问题指出,种植转基因作物并没有消除杂草,反而使除草剂用量持续上升,给环境安全造成威胁。
  除了超级杂草,转基因农田里还出现了超级虫。由于转基因作物并不针对次生害虫,这使得一些次生虫渐渐成为作物的主要害虫。而除虫剂让这些害虫有了抗药性,变成超级虫,农民虽然投入更多的药物治理虫害,却仍无济于事。
  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报告用16年的实践事实和统计数据明确说明,长期种植转基因作物会给农业经济带来无法纠正弥补的副作用。
  一直坚持认为美国农民从种植转基因作物中获益的美国农业部也终于改口,美国农业部的最新统计承认:种植转基因后,农田作业的燃料成本提高了一倍多,农药的用量超过了天然作物种植,种子成本也大幅度上升。
  最明显的博弈发生在美国司法部和孟山都等种子公司之间,今年4月,美国司法部门介入到重审孟山都等公司对转基因数据进行市场封闭的做法的合法性等案件中。这是美国司法部门首次介入转基因技术的管理事务。
一直以来,转基因厂商都以专利权为由,禁止其他任何人或机构“彻底打开”他们的基因数据。不过这次,转基因公司低了头。在与美国政府部门的博弈中,一直处于上风的转基因公司的风头开始被削弱。
(节选自《国际先驱导报》)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如今,变异杂草正在美国22个州至少上百万公顷农田中肆虐,农民被迫喷洒毒性更强的除草剂来除去这些杂草。
B.在美国,转基因作物正在脱下神话的外衣,远没有科学家们当初想象的那么美妙,更没有转基因技术公司所承诺的那么神灵。
C.插入到转基因大豆里的基因会转移到生活在我们肠道里的细菌的DNA里面去,并继续发挥作用。这一过程可以用来说明转基因的侵害原理。
D.美国农业部的数据表明,美国有机食品的零售销售从1997年的36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2110亿元美元,这说明美国的有机市场一直在蓬勃发展。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美国环境医学科学研究院号召成员医生不要让他们的病人食用转基因食品,并教育民众避免食用一切转基因食品。
B.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通过动物实验得出结论:转基因食品和健康的不利影响之间不是了无关系的,而是存在着因果的关系。
C.美国农业部最终承认了:种植转基因后,农田作业的燃料成本提高了一倍多,农药的用量超过了天然作物种植,种子成本也大幅度上升。
D.从今年4月起,美国司法部门已多次介入转基因技术的管理事务。最近,美国司法部门又介入到重审孟山都等公司对转基因数据进行市场封闭的做法的合法性等案件中。

根据原文内容,简要概述转基因作物的危害。
答: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改善我国1亿多小学生的健康状况,传播奥运知识和健康知识,针对全国小学生课间设计的“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快乐十分钟”活动,25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该项活动是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等12部委近期联合推出的“中国校园健康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快乐十分钟”是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分班级组织孩子每天至少进行10分钟体育健康锻炼的活动。“快乐十分钟”是根据在美国小学内流行的“Take10”改编,适合在我国小学校园内开展。
据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近日发布的调查显示,我国学龄儿童少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仅为5.4%,而6至17岁的学生久坐少动者占94.1%。我国儿童的肥胖率比10年前翻了一番,近视眼越来越多,健康状况堪忧。“快乐十分钟”内容丰富,寓动于乐,趣味性强,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北京市和平里第二小学试点两年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肥胖率明显下降,没有新增近视发生。
据介绍,“快乐十分钟”的内容目前包括16类、45项,其中有:奥运操、看不见的跳绳、拍拍跳、太空体验、新兵训练营、模仿动物、运动三项等。这些活动由学生自编自创,生动有趣,既可在教室内,也可在教室外进行。
“快乐十分钟”启动后,将在北京选择10所小学作为首批试点,随后在全国10个城市推出,每个城市至少选10所学校,从下学期开始在全国推行。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快乐十分钟”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A.为了学习在美国小学内流行的“Take10”活动
B.为了改善我国小学生的健康状况,传播奥运知识和健康知识
C.为了分班级组织孩子每天至少进行10分钟体育健康锻炼
D.为了充实小学生的课余生活

快乐十分钟的具体内容不包括哪些?

A.模仿动物 B.新兵训练营 C.拍拍跳 D.爬山

据调查显示,我国儿童少年健康状况如何?

A.健康状况很好
B.健康状况很差
C.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D.健康状况一般

“快乐十分钟”启动后,将在哪里进行第一批试点?

A.上海 B.广州 C.天津 D.北京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校园健康”

A.要从初中生开始抓起
B.要从小学生开始抓起
C.要从高中生开始抓起
D.要从幼儿园开始抓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绿色是大自然的基色,是生命的象征。绿色是青春和活力的代表,地球上没有了绿色,没有了绿色植物,也就没有了生命。绿色是一种祥和舒适的色彩,它给人以镇静安宁、凉爽、愉悦的感觉。由绿色植物组成的环境,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产生一种良好的刺激,使人的紧张情绪得到改善。医学专家测试发现,人如果较长一段时间处于绿色环境中,尤其是在茂密的森林地带,其皮肤温度可降低1——2摄氏度,心脏搏动,呼吸都有所减慢,血压也略有降低,从而使人的紧张情绪得到缓和。
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适当到绿树成荫的优美环境里散步、休息,不仅能使心情宽松愉快,而且能很快地消除大脑的疲劳,激发人的灵感和创造力。
当前,国际上提出“绿视率”的理论,认为绿色的分布面积在人的视野中达到25%时,人的精神感觉最舒服,大脑的反应最敏捷,对健康也最有益。
绿色能给人带来什么感觉?

A.愉快凉爽 B.寒冷舒服 C.热烈奔放 D.祥和适宜

哪一项不是绿色环境能缓和人的紧张情绪的因素?

A.能使人呼吸减慢
B.能使人血压降低
C.能使人血液循环变慢
D.能使人心脏搏动次数减少

在紧张工作之余,适当地到绿色环境中散步休息有什么好处?

A.能使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力
B.能激发人的灵感和创造力
C.能使人与他人和睦相处
D.能使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绿视率”理论认为绿色达到多大比例对健康最有益?

A.居室的25平方米是绿色的
B.绿色植物应占空间的一半
C.绿色植物应占环境的3/4
D.眼睛看到的景象1/4是绿色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人的恶劣情绪像病毒和细菌一样具有传染性,而且传染的速度非常快。这些研究结果证明,只要20分钟,一个人就可以受到他人低落情绪的传染。一个原来心情舒畅开朗的人,如果与一个整天愁眉苦脸,情绪抑郁的人相处,不久这个人也会变得情绪低落起来。如果这个人又特别敏感和富有同情心,那么就更容易染上坏情绪,这种传染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要是你喜欢和同情某个人,你就特别容易受到那个人的情绪影响。
那么一旦传染上恶劣情绪该怎么办呢?首先是消除“污染源”,你可以拉上这个人一起去美餐一顿或者逛逛商场,找一位心理医生;另外要对事情进行重新估计,不要只看到坏的一面,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其他方面取得的成就;要认真考虑今后怎样避免发生类似的问题。
科学家认为人的恶劣情绪有什么特点?

A.会使人失去工作热情
B.使人缺少食欲
C.会传染给别人
D.会影响人的免疫力

如果我们与一个心情抑郁的人相处,会有什么变化

A.情绪会变得低落
B.会产生很强的攻击力
C.会不信任何人
D.脾气会变得很暴躁

下列哪一类人不容易受到恶劣情绪的影响?

A.富有同情心的人
B.性格脆弱的人
C.个性敏感的人
D.自己喜欢的人情绪不好

本文认为该如何消除“污染源”?

A.与那人断绝来往
B.单独呆在房间里
C.去外地旅行
D.去心理门诊治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实用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