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公从之 |
B.持千金之资币物 |
C.夫晋,何厌之有 |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古今意义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①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②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③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④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⑤每吴中有大繇役,项梁常为主办 ⑥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⑦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 ⑧欲上报天子军曲折
A.①④⑥⑧ | B.②④⑤⑥ | C.②③⑦⑧ | D.①③⑤⑦ |
下列各句加点词其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园日涉以成趣 | B.雄州雾列 |
C.襟三江而带五湖 |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下列加点字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 作七十列传 D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与“劝学”的“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桑 |
B.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 |
C.劝秦王显岩穴之士(隐居之士) |
D.时周瑜受使至鄱番阳,肃劝权召瑜归 |
下面对各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定语后置句) |
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
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
D.以乱易整,不武。(被动句)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B.悟已往之不谏感吾生之行休 |
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D.潦水尽而寒潭清时矫首而遐观 |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C.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D.不然,籍何以至此 |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受到侵损,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
B.萦青绕白,外与天际--------青山白水相互萦绕,山顶和天一样高而无边无际。 |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如今有很多的人,他们的学识修养比圣人差得远,却把从师学习当作是一件可耻的事。 |
D.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大概是失去了强大的支援,国家不能单独保全。 |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凭借他对晋国无礼,并且对楚国有二心。 |
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衡量这两种策略,宁可答应,而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
C.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雄厚是你的薄弱啊。 |
D.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就顾不上细节,行大礼不要推辞细小的谦让。 |
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犹,尚且。 |
B.焉用亡郑以陪邻?用,介词,表原因。 |
C.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因,因为。 |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使…成为疆界。 |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表意相同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C.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 D.愿大王少假借之 |
下列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是寡人之过也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B.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②以其无礼于晋 |
C.①大王何操②何厌之有 |
D.①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