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江南style为什么这样红
陈卓
所有人都想知道,一个挺着肚腩的男人,重复着几句莫名其妙的歌词,做出纵马疾驰时的蹦跳动作,以此制成的音乐视频为什么会在2012年红遍全球。根据最新统计,这段名为《江南scyle》的视频成为全世界观看人数最多的YouTube视频。其观看次数达到了82200万次,超过贾斯汀·比伯的《宝贝》。
社会学家分析说,这首“神曲”充满了对韩国首尔上流社区江南的讽刺。在韩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已经成为总统选举中的议题。心理学家则认为,演唱者朴栽相的形象迎合了西方对亚洲男性的固有想象:  “在这里亚洲男人要么是功夫武士,要么是引用孔子语录的先知,要么是高中里的怪才。”
相比之下,科学家另有一番解释。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市场学教授詹姆斯·凯拉瑞斯指出,《江南style》之所以风靡世界,与一种名叫耳朵虫的大脑神经运动有关。
耳朵虫并不是一种虫子,也跟耳朵没有太大关系。凯拉瑞斯打比方说,它是一种认知瘙痒。某些音乐片段能激发脑部的不正常反应,这些不正常的反应就像皮肤上的瘙痒,让脑子不断地注意这些音乐,结果只能是越痒越挠、越挠越痒。
这一现象和19世纪德国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有关。在我们的大脑中,信息往往都是根据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存储。有些提取的线索一旦出现,就会自动触发相关的信息。譬如看多了由《最炫民族风》伴奏的各种视频,下次看到有节奏的舞蹈,就会不由自主地哼唱起“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
《江南style》更是如此。有人评价说:“身形偏胖的朴载相,不断重复着扬鞭套马、策马狂奔的动作,配上音乐节奏,让人莫名就有了跟着一起舞蹈的冲动。”
人们很早就发现,节奏简单且不断重复的片段更容易绕梁三日。在美国作家马克·吐温1876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中,主人公只是在报纸上读到了一段有着华尔兹旋律的顺口溜就因此着魔。在镇上晃荡的时候,他的脚跟着顺口溜机械地踏着节拍。有人对《江南style》进行研究发现,它有5个音节每3.6秒就会重复4次,在整首歌中重复了100次以上。
“关于耳朵虫最有趣的是它揭示了我们脑袋中有一部分很明显是不受自己控制的。”英国广播公司网站一个叫做“神经黑客”的栏目如此介绍这一奇特的现象。
根据凯拉瑞丝的说法,所有无法忘却的神曲,都是一种“不自主音乐想象”。这些想象不仅来得毫无防备,走得也莫名其妙。
在马克·吐温的小说中,被顺口溜折磨得快要疯了的主人公,恰好遇到了一个神父。把顺口溜复述给了神父后,他终于得到了解脱,  “舌头获得了自由,再次吐出了欢快的言语”。可惜,神父却“中招了”。
当然,耳朵虫并不尽是烦恼。上世纪80年代,芝加哥一家主营停车场业务的公司,就以此开发出一套“主题音乐楼层提醒系统”。在不同的楼层播放不同的流行音乐,若是有人停车以后忘记自己停在那一层了,只需想想当时听到的是哪首歌曲,然后在电梯里按下对应的按钮就可以了。
有了耳朵虫的帮助,各大神曲可谓所向披靡。“它总在脑海里弹出来,就像是网页上弹出的广告一样,让我感到有点排斥。”一个年轻人如此形容给他带来很大困扰的《最炫民族风》。为了驱赶脑海中的“弹出广告”,他听了各种古典音乐,“总以为,古典音乐是经典中的经典,可听了似乎也不太管用,脑子里还是‘最美的云彩’”。
或许,真的应该听从马克·吐温100多年前的建议。在那篇题为《蛊惑的旋律》的小说结尾,他严肃地指出:“各位读者,如果你碰到类似无情的旋律,理当避而远之,避而远之,视之瘟疫!”
(摘自2012.12.12《中国青年报》)
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江南style》在2012年风靡全球”原因的一项是

A.《江南style》充满了对韩国首尔上流社区江南的讽刺,在韩国,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B.《江南style》的演唱者朴载相挺着肚腩、做出纵马疾驰时的蹦跳动作的形象迎合了西方对亚洲男性的固有想象。
C.《江南style》的某些音乐片段能激发人们脑部的不正常反应,这些不正常的反应,让脑子不断地注意这些音乐。
D.《江南style》是一种“不自主音乐想象”,不仅来得毫无防备,而且走得也莫名其妙。

下列对“耳朵虫”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耳朵虫并不是一种虫子,也跟耳朵没有太大关系,它其实是一种类似皮肤瘙痒的大脑神经运动。
B.耳朵虫就是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是由艾宾浩斯在19世纪提出的。在我们的大脑中,信息根据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存储,某些提取的线索一旦出现,就会自动触发相关的信息。
C.耳朵虫揭示了我们脑袋中有一部分很明显是不受自己控制的,一些节奏简单且不断重复的音乐片段更容易激发耳朵虫的功能。
D.尽管耳朵虫可以帮助各大神曲像网页上弹出的广告一样,在脑海里弹出来,让有些人感到有点排斥;但人们也可以合理利用它。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style》的歌词莫名其妙,节奏简单重复,演唱者挺着肚腩,动作滑稽,但却迅速风靡全球,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忧虑,都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B.对《江南style》现象,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科学家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的自己的见解,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C.《江南style》对人们的影响,并非个例。在中国有人看到有节奏的舞蹈,就会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最炫民族风》;在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主人公只是在报纸上读到了一段有着华尔兹旋律的顺口溜就因此着魔。
D.要想避免类似《江南style》的“神曲”带来的困扰,可以听从马克·吐温100多年前的建议,避而远之,视之瘟疫。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术的空间;而艺术的空间说到底是一个想象的空间。想象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空间来。一个自幼目盲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的;一个自幼耳聋的人,也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二是说,想象空间之所以是想象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空间为依据的。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是说他主观想象的世界与直感到的现实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别。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还是不丰富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 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自然就有了彼此的关系问题。

在这里,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世界在表现形态上更加类似于现实空间,让读者像进入一个特定的现实空间一样,进入到作家所构筑的艺术世界之中去。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但并不让人感到奇异或怪诞。二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是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间。对于这样一个想象空间,人们是陌生的,如梦如幻。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让人领略到一种奇幻或怪诞的美感。实际上,这两种空间都是想象空间。但因为前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所以我们常常将其作为现实空间本身来分析和理解,不认为它是虚幻不实的。而后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就根本不同于现实世界,带有明显的梦幻感觉,所以我们常常直接称之为梦幻空间。一部《红楼梦》就同时具有这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太虚幻境构筑的是一个梦幻空间;而对贾府人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则是有关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

想象空间虽然是在现实空间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却有着根本的差别。具体而言,现实空间不是一个人按照个人的意愿随意创造出来的,而是外在于任何一个个体人先行存在的。它给任何一个个体人,都提供了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但这种空间,又是极其有限的,是不能满足任何一个个体人的全部要求的。总体而言,对于任何一个个体的人,现实空间都是不完全自由、不完全舒适的。想象空间则不同了。想象空间不是外在于它的创造者的,而是它的创造者自由想象的产物。尽管他所创造的这个想象空间本身,也不是完全自由的,但想象空间对于它的创造者而言,则是自由的。假若《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的一部"自传",曹雪芹就是贾宝玉。贾宝玉在贾府那个现实空间中是不自由的;而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体验的却是创造的自由。《红楼梦》的读者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获得的也是自由的体验;他们已经不受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束缚,他们是在超越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视点上,来俯视这个空间的。所以想象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超越--现实空间是不自由的,想象空间则能满足人对自由的要求。

(选自王福仁《现代中国异域小说研究·序》,有删改)

1.

从原文看,下列对"想象空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想象空间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
B. 想象空间在读者的直接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
C. 想象空间是作家经过自由创造开拓出的想象的世界。
D. 想象空间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自由的体验。
2.

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用自幼目盲的人创作优秀绘画作品受到限制的例子,说明艺术家开拓出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是不同的。
B. 第二段指出了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能构筑不同的想象空间,《红楼梦》中太虚幻境就是通过两种想象形式构筑的。
C. 第三段用对比的方式分析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根本差别,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者则是创造者自由构造的。
D. 文章用先分后总的方式阐述了想象空间的基础、想象的两种形式、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差别等三个问题。
3.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差别越大,越能说明艺术家想象力强、创作水平高。
B. 类似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与现实关系密切,让人产生如梦如幻的感觉。
C. 梦幻空间以想象空间为依据,他们都与现实空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D. 想象空间能够超越人们感到不自由的现实空间,能让人在其中感到自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①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社会在不断地转型,一步步走向复兴之路。中国的文学随着时代在颠簸,几代人在适应,在试验,直至今天。今天的中国文学有着它的热闹和华丽,我们欣赏着它的成就。但环顾四周,回头望去,我们的文学还存在相当大的缺憾,不仅未坚挺于世界文学之林,就是在国内,社会和广大的读者仍不满意。我们需要反省,这种反省是具备了一定实力后的意识,这种反省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历史把这一任务扔给了我们,是我们当代作家的使命。
② 我们的文学到了要求展示国家形象的时候。
③ 如何才能展示国家形象?我谈不出更深的道理,我只是感觉,在面对着永恒和没有永恒的局面时,我们的文学里中国文化的立场一定有了问题。
④ 我们一直在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无疑是真理,但一直是像标语一样只是写在墙上没有刻在心上。好像如我们的许多事情一样,说的不一定做,做的不一定说。可以说,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的心中并没有以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去从事写作。如果去问:我们“民族的”这三个字是什么内容?再问:我们民族文化的经典著作有多少人在研究甚至读过?我们常在抱怨外国对我们的文学了解不如我们对外国文学的了解,而我们自己又了解多少我们传统的东西?我们没有坚持我们民族文化的立场,我们的血液里没有了中国的哲学、美学,虽然使用的是汉语,但中国的味道不足,这是必然的。
⑤ 我们的文学到了不应只面对中国人,也要面对全部人类去写作的时候。当面对着全部人类的时候,以什么样的面目去面对?我们之所以久久没有我们的文化立场,是我们民族的苦难太多,经历了外来的和内部的种种磨难,我们是不如人又极力要改变处境,当我们觉醒了,需要站起来的时候,必然就得倾诉。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在倾诉,我们诉说自己的丑陋,这样,我们习惯了这种倾诉,也养成了外面世界寻找我们就要听我们倾诉的习惯。我们需要倾诉我们苦难和种种丑陋去唤醒民众,但这如出售能源换取富裕一样,它不能保障长久的富裕和尊严。现在,当我们要面对全部人类,我们要有我们建立在中国文化立场上的独特的制造,这个制造不再只符合中国的需要,而要符合全部人类的需要,也就是说为全部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我们的一些经验和想法。即便这种制造还不大,哪怕是一个手电筒,但这手电筒是中国的,在世界上是唯一的,而不是别人用打火机了,我们还津津乐道着松节油,或者只是在说我们多么可怜呀还用着松节油,或者只去组装别人的打火机。
⑥ 我没有理性分析的能力,我只是感觉我们得调整我们的思维,这就是,我们的文学应该面对全部人类,而不仅仅只是中国。在面对全部人类时,我们要有中国文化的立场,去提供我们生存状况下的生存经验,以此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上展示我们的国家形象。可能这样的工作将很艰难,但如果从现在起,经过一代两代作家的努力,我们的文学才能坚挺于世界文学之林,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
⑦所以,我们要保护有着中国文学立场的文学原创。
(选自2009-11-13《中华读书报》)
对“我们需要反省现在的中国文学”的理由,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古代的中国文学相比,今天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相当大的缺憾。
B.今天的中国文学虽然成就斐然,但至今未能坚挺于世界文学之林。
C.反省是具备了一定实力后的意识,而走向复兴的中国在各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实力。
D.尽管今天的中国文学热闹而华丽,但社会和广大读者仍不满意。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   )

A.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一直在适应着社会的转型,虽然涌现了许多反映时代生活的优秀作品,但这些作品都缺乏中国文化的立场。
B.作者认为,从社会发展和文学自身发展等方面,都要求今天的中国文学能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上展示国家形象。
C.作者认为,我们要充分认识民族与世界的关系,钻研民族文化的经典著作,从而获得面向世界写作的能力。
D.也许经过几代作家的努力,我们的文学就能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为全人类提供我们生存状态下的生存经验。

请概括说明“我们的文学里中国文化的立场”出现了哪些问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一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现象授时就要粗糙多了。观象授时,即以星象定季节。比如《尚书·尧典》记载,上古的人们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等等。

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春秋战图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365.25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

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南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处理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历志》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后,浑仪的功能随着环的增加而增加;到詹代李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异天象的发生,其实后者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所谓"天垂象,见吉凶",把它看成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并加以趋避。

1.

下列对于天文学早期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文学不是一门新的科学,它在人类的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我们很容易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发现它的一些知识和观念。
B. 为了农业生产的需要,人们很早就已经能够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情况甚至到上一世纪中叶在某些民族中还存在。
C. 上古时期的人们根据太阳的运行,以及初昏时南方子午线不同星辰的出现,来确定仲春和仲秋等等,这种观象授时比物候授时更加精确。
D. 对于天文规律的更多了解,尤其是回归年长度的掌握,推动了古代历法的产生,标志着此时的古代天文学已经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了。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它们的回归年长度相同,但是不同历法的历元和岁首多有不同。

B.

古代天文学在西汉到五代时期发展得更为完善,南北朝姜岌、隋朝刘焯等人采用了新的计算方法,西汉落下闳、唐代李淳风等人采用了新的观测手段。

C.

唐代大衍历的产生说明中国古代历法已经发展成熟,《新唐书·历志》的记载表明,大衍历的内容共分为七篇,结构也为后世的历法所效仿。

D.

宋元时代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数据最精、大型仪器最多、恒星观测最勤,且多有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者。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史料记载表明,我国夏商时期已有历法;但是今人尚未完全弄懂这些史料的含意,所以夏商时期历法的具体内容还正在研究之中。
B. 比起天体测量精度来,古代帝王更关注奇异天象,因为他们认为上天是有意志的,从天象观测能够得知上天预示的祸福,这样就可以趋吉避凶。
C. 在明代,中国的天文仪器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极限,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产生于欧洲,这是中国天文学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D. 中国古代天文学擅长代数计算,未能从几何结构进行研究,因此在解决天体位置与推算值两者弥合问题上,只注意表象,不能深入探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斗士的风格
谢柏梁
窦娥敢于在法场上骂地恨天:
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这是对天地鬼神及当时社会秩序的怀疑、指责和否定。为什么天地分不清好人恶人?为什么神鬼也欺软怕硬?为什么日月也顺水推舟、落井下石?该不该取消你们这些日月、天地和鬼神的资格?此时的窦娥,哪里是一位含冤负屈、悲苦无告的弱女子,她分明是一位评点江山、指挥天地、浩然正气布满乾坤的“复仇女神”。
她要求半星热血不染尘,殷红的鲜血都只在旗枪素练上绽开红花;她命令六月天下大雪,那洁白的瑞雪便纷纷扬扬,包裹了她洁白的身体;她要楚州地面亢旱三年,以证明她的旷世奇冤,楚州大地果然就乖乖地裂开了干渴的大口。应该说,窦娥对天地的怀疑和指责,更多的是体现着关汉卿奇才大略却又悲苦郁闷、借题发挥的愤怒哲学,这和屈原《离骚》《天问》的精神是相通的。
关汉卿又借窦娥之口,否定了作为国家机器主要部分的衙门:“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窦娥之冤,并不是偶然的个别的现象,而只是历史冤河的一星浪花。窦娥的愤怒不仅是对元代统治者的愤怒,还是对古往今来一切黑暗无道的封建统治的控诉。
这就使得关汉卿的深刻思想触及了剥削社会的本质部分。而且关汉卿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提出问题,让观众们从精神上去评判和平反冤狱,而且还让剧中人自己为自己裁判,自己为自己雪冤。过去常有人认为《窦娥冤》中最后出现的“清官断案”是削弱了作品的战斗性,但其实窦娥只不过是假“清官”之手,说出自己要说的话,做出自己要做的事,她是破冤案的幕后指挥,又是幕前大打出手的中心人物。她支配着包括父亲在内的全部出场人,也支配着全体观众的心理。没有窦天章,也会有张天章、李天章来实现她复仇的愿望。在这里,关汉卿的意志、窦娥的意志与人民的意志以及窦天章们为实现这个意志而行动的过程都是一致的。                         (有删改)
为什么说窦娥是一位“复仇女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只是历史冤河的一星浪花”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剧中人自己为自己裁判,自己为自己雪冤”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评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窦娥对天地鬼神以及人间的现有制度不但表现出清醒的认识,而且作出了实际的抗争。
B.“诗言志”,同样,戏剧也能反映作者的内在思想,关汉卿借窦娥鞭挞了他所憎恨的社会。
C.司马迁说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关汉卿也是发自内心悲苦郁闷之情而著《窦娥冤》。
D.“支配着观众的心理”意即窦娥的形象以及她的性格发展在观众的心理上产生了极大共鸣。

E.作者高度评价了关汉卿所塑造的窦娥形象,赞其无私无畏的批判精神,具有鲜明的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9 分,每小题 3 分)
枝蔓状城市——以城市边缘化和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为特征的后现代城市,将既不会是奴隶社会的“城堡式”城市,也不会是封建社会的“城池式”城市,当然也会与现代工业社会高楼耸立的中心化城市相区别。
在枝蔓状城市布局中,即便是眼下北京绞尽脑汁建造起来的多层环状结构也将大不适应。中心化城市的各种弊端,诸如交通堵塞、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空气浑浊、疾病易于传播、犯罪案件增多、居住环境恶化、管理难度增加和公众空间锐减等,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而现代高科技可以自由地用虚拟空间、网络空间取代地理空间或物理空间,因此人们也就没有必要再拥挤在一个地域。于是自然而然就开始了从市区向市郊的转移,许多工厂、学校、研究机构都迁向市郊。市区再也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而变成纯粹的物质交换和消费的场所。又由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信技术的发展,中心化城市的传统布局被彻底打散。
现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许多边缘城市,就属于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中心化城市逐渐演变为主城市和边缘城市。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独立,它们更多的是经济、文化和教育上的紧密联系。城市的边缘化,就是城市由中心向四周的蔓延和扩展,扩展到与非城市区域相接壤的既是城市又是乡村的地区。这里,现代商业交易和办公活动也走向郊区化、边缘化,生产规模、生产程序、劳动力市场和销售状况呈分散状。主城市与边缘城市通过铁路、地铁、高速公路、航空路线等组成的多模式运输系统以及卫星天线进行沟通。
这种城市的边缘化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规模,比如今天的美国就已经形成大洛杉矶都市区以及波士顿——劳伦斯——洛厄尔、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等都市区。它们还会进一步向周边地区扩展,通过原料网、生产网、销售网、消费网、信息网和电脑网的连接而延伸到整个地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化城市。
下列对于“枝蔓状城市”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以城市边缘化和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为特征的后现代城市
B.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成为纯粹的物质交换和消费场所的城市
C.彻底打散中心化城市的传统布局,利用各种网络相互连接的城市
D.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独立,在经济、文化和教育上联系紧密的城市

下列对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许多工厂、学校、研究机构都迁向市郊,不再拥挤在市区
B.城市蔓延扩展到与非城市区域相接壤的地区,这里既是城市又是乡村
C.现代商业交易和办公活动走向郊区化、边缘化,生产销售、劳动力市场呈分散状
D.主城市与边缘城市通过多模式运输系统以及卫星天线进行沟通,成为全球化城市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枝蔓状城市布局中,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的差别将趋于消失
B.铲除中心化城市的诸多弊端有待于城市的后现代演变
C.在枝蔓状城市中,人们受地理空间或物理空间的限制将越来越少
D.随着中心化城市的边缘化,产生地域化和劳动力低廉化将成为现实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陈玉明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作为一个长期而普遍的历史事实,墨家的消亡大概也并非偶然的命运安排。只是,原因是什么?
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这方面它与晚起的作为宗教的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似,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视为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作比较。
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庙堂之高的道教(个别时期除外)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
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概有其内在的因由: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
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幸福彼岸的舟筏。正由于有这种“心灵鸡汤”,虔诚的佛门弟子可以忽略形而下的艰苦,去追求形而上的禅悦。
而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用、节葬……这些都是纯粹世俗的学说。墨家思想中唯一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观点是相信鬼神并以此劝善,但这不足以改变整个墨家思想体系的高度世俗化色彩,不足以成为墨家门徒灵魂信仰的基础。而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一种学问要想成为广被接受的显学,总得有某种足以吸引信徒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是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慰藉。而墨家恰好这两方面的东西都无法提供,最后只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墨家如要长存,必得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以世俗主义搭配功利主义(如同大多数世俗学说),或以禁欲主义搭配神秘主义(如同大多数宗教学说),庶几方可免于沦亡。
除此之外,墨家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在大一统的专制君主制下,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专制君主对一切世俗组织都必然心怀警惕,“结党营私”之所以是一个很重的罪名,关键不在于“营私”而在于“结党”。“结党营私”固然不可,“结党营公”就更加显得别有用心。
不过,虽然墨家已成遥远的绝响,但其思想至今依然散发着灿烂的光芒。倘能返本开新,墨学亦未必不能造福于今。
(选自《书屋》2011年01期,有删节)
下列关于“墨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时期,墨家曾经历过刹那辉煌,但最终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B.墨家作为一种学说,已成遥远的绝响。在现实生活中销声匿迹,影响不再了。
C.统治者之所以要对墨家心怀戒心,是因为墨家的“结党营私”。
D.墨家思想也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比如相信鬼神,并以此劝善。

下列说法,不属于墨家最终消亡原因的一项是(   )

A.墨家高度世俗化的理论体系,使得其门徒缺乏灵魂信仰的基础。
B.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使得墨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C.墨家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
D.在专制君主制下,统治者会对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心怀戒心。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法家因为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所以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
B.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和墨家相类似,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
C.佛教也主张禁欲,但远不如墨家那样严酷,佛教徒都在禁欲的同时享受心灵的满足。
D.做道教门徒要幸福得多,因为道教不像墨家那样有禁欲方面的规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
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来源: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陕西卷)语文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论诚意     朱自清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帐。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的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
但是一般人用这几个词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那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
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竟又回到自己手里。他觉得虚伪无聊,当作笑谈,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  
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分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现在人常说,"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些戏味。
(有删节)

1.

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分,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意?

2.

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

3.

文章说"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请找出作者这样说的例证。

4.

作者认为"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持论的思维方式和态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1~3题。
文化时间

①时间有"向"的概念,并不是一直都有的。潮水、冬夏二至、季节、星辰的循环往来,这些现象使许多原始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基本上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他们想,既然时间跟天体的循环运转分不开,时间本身也应该是循环的。白天跟随黑夜,新月代替旧月,冬天过了是夏天,为什么历史就不这样?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们叫拉玛特,是他们日历的基本单元。

②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宇宙学派的一个共同点。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说:"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好像根据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因此,甚至时间本身也是一个循环。"斯多葛学派的人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它们初始相对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公园4世纪的尼梅修斯主教说过:"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会复生,都会再见到同样的朋友,再和同样的熟人来往。他们将再有同样的经验,从事同样的活动。"好像所有历史的事件都装在一个大轮子上一样,循环不已。

③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提出的"时间之箭"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它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它所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不是世界的重新再生。罗马尼亚人类学者、宗教史学者埃里阿德在他名为《永恒回返的神话》的书里,认为世上从有人类以来,多半的人都觉得循环时间更令人安慰,而将它紧抱不放。这样,过去也是将来,没有真正的"历史"可言,于是死心塌地地承认再生和更新。

④犹太基督教传统把"线性"(不可逆)的时间,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由于基督教相信耶稣的生、死和他的上十字架受难,都是唯一的事件,都是不会重复的,西方文化终于把时间堪称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同这种前进式的时间。

⑤不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开辟了道路,从而把我们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总之,线性时间概念的出现和因之而起的观念改变,为现代科学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

⑥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可以找到对应。细胞的分裂,以及体内各种不同节奏---从高频的神经脉冲到悠闲的细胞更新--所组成的交响乐,都牵涉到循环式时间;而不可逆时间则体现于从生到死的老化过程之中。日常用的钟表也具有这两个不同的时间面貌。一方面,不停的钟摆或晶体振荡积累成一边所谓的"时间",在地球上这时间就表现为12小时或24小时的周期。另一方面,各种耗散现象,诸如电池的干涸,发条的松弛,都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回头的。

(节选自柯文尼、海菲尔德《时间之箭》,有删改)

1.

下列关于"文化时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时间是指不同时代的人们根据自己对时间的不同理解而赋予时间以文化意义,其中包含了后来形成的"向"的概念。
B. 文化时间包括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犹太基督教传统对线性模式的认识是在循环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C. 文化时间是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文化学派形成的不同时间概念和认识把现代人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
D. 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都可以找到对应,文化时间与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当时间被理解成循环模式,任何事物都由时间辨别,所有的自然现象、人和历史都将经历循环往复的周期。
B. 当时间被理解成线性模式,则意味着时间被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不可逆转,这是犹太基督教最早提出的观点。
C. 相对于线性模式而言,循环模式更容易为人们接受和认同,因为它所具有的"复生"观念更能给人以安慰。
D. "时间之箭"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没有真正的'历史'"则意味着过去也就是将来,指向的是世界的重新再生。
3.

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 许多原始人通过对自然界循环现象的观察建立起对事件的认识,并用这种认识来解释历史,由此形成了最初的文化时间。
B. 文化时间不同模式的形成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观念,希腊各宇宙学派和犹太基督教徒传统对时间的认识大相径庭。
C. 人从生到死体现的不可逆时间理论,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为达尔文生物学说研究人类进化开辟了道路。
D. 从文化层面解读时间,冬夏交替标志着时间的循环往复,而日常生活中钟表的旋转、发条的松弛却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题。
家园城市
①如何建设人类美好家园,是城市建设中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城市建设不仅是指建造物质环境,而且是指营造人们的精神家园,后者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
②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城市化起步较晚,但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迅速,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相应的问题也产生了。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一是城市的雷同,二是文化的缺失。两者又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城市的雷同是因为文化的缺失,而文化的缺失又表现为城市的雷同。
③近年来,人们对高品质城市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出现了建设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健康城市、家园城市等多种呼声。其中家园城市最具代表性,这是□□家园城市涵容了其他几种城市类型的物质性特点,□□突出了对以文化为基础的、把城市打造成人们精神家园的理想追求。
④家园城市必须具有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市的各种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设施应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所以,设计者在注重学校、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方便舒适、有亲切感的小尺度公共空间,如社区和街道的小公园、小广场、咖啡馆、茶馆等,以便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现代城市发达的通讯网络方便了人们远距离即时交流,但这种单一的联络方式,无法慰藉人们孤独的心灵,也不能满足人们面对面"全信息交往"的渴求。所以必须创造人与人能够近距离直接交流的公共空间和娱乐休闲场所,以增加人们当面交流的机会,减少城市人的心灵疾病。
⑤一个家园城市,应该做到布局合理,恰当处理建筑的虚与实之间的关系。然而,我国今天的城市被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和玻璃幕墙"填满"了,建筑与建筑之间缺乏有想象力的、开阔的空间,人们走在路上,会感到非常压抑和无助。一个家园城市应当使生活于其中的居民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心灵安逸,而不是压抑与紧张。
⑥家园城市不可缺少城市传统。城市传统以民间艺术、市井生活、传统建筑、民风民俗等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存在着,人们可以通过它们来读取城市"年轮"。这些传统,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城市发展中与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成为城市的文化标志。有一位意大利建筑师说:"传统是城市的灵魂。"没有灵魂的钢筋水泥又怎能安放拥有灵魂的人类?人们对没有传统的城市必然会产生游离、漂泊、寄居的感觉,而拥有传统的城市才能让居住者有认同感、归属感,才是美好的家园。
⑦如何满足城市居民深层次的审美需求,也是家园城市建设必须考虑的。我国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城市是从自然中发展出来的一部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苍松翠竹、鸟语花香,本来不应该与城市截然隔离。大自然的地貌、江河、气候、动植物等应当成为城市特色的一部分,把自然和城市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满足城市居民对大自然的审美需求。另外,城市的各种线条、块面、色彩,以及绘画、雕塑、园艺乃至城市整体的节奏韵律等,可以让城市本身成为一个巨大的审美对象。
⑧家园城市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人们在反思和探索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所提出的一种理想和追求,也是我们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
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③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A. 由于因此 B. 由于才能 C. 因为所以 D. 因为而且

第⑥段画线词语"年轮"的含义是

第⑦段论述的"城市居民深层次的审美需求"包括两个方面。
分别写出第④⑤段中"空间"一词的含义,并从打造精神家园的角度概括两种空间的不同作用。
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建造物质环境和营造精神家园是我国当前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
B. 由于文化缺失导致城市的雷同是当前城市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C. 本文引用意大利建筑师的话是为了说明城市建设缺乏城市传统。
D. 家园城市是在不断反思和探索城市发展过程中提出的终极目标。

2010年上海世博会多方面体现了"家园城市"的要素,试举一例加以阐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日本这次大灾难让所有人对科技文明的脆弱有了深刻的体验。现代人看上去很强大,他能建核电站,能建规模很大、功率很高的水电站,因为他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科技知识,但仅仅这些知识对人类的存在而言就是真理吗?显然不是,只有当这种技术的后果呈现在人类面前,被人类充分意识到,人类才看到自然向我们敞开的完整真理,黑格尔说"真理是整体的"就有这个意思。"改造自然"是科技文明的一个基本观念,但它却蕴含着摧毁我们生存根基的各种危机。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是不可改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人类适应与协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改造自然"的本质是人要以自己的意志和愿望为目标,让自然服从自己,而不是在天地间不可逆转的规律之内,争取人与自然的共济。结果,人类强行向自然索取的地盘全部都被自然以诸如洪水、海啸等各种方式抢回去了。每每谈到这点,我都要对中国先人曾经的睿智心生敬意。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创造的都江堰四六分水的治水法,直到今天都令人叹为观止。它是一个体现人类与自然天人合一的规则。堰意味着对水的因势利导,在达到人的引水目的同时,并不违背水的自然本性。而坝则意味着对水的强硬抗衡,对水流方向的强力阻遏,是人与自然的迎面撞击。哲学家指出,这才是现代技术的本质。
但从哲学角度看,对我们生存性命攸关的根本自由是我们对真理开放的自由,行动的自由乃是后发于它的。如果我们看不清我们的真实处境,我们的思想还被各种偏见、流行的概念所蒙蔽,那行动对我们造成的后果就可能是灾难性的。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往往也不能摆脱怪癖的意志、扭曲的心理、知识的局限所造成的视野的偏狭,也许,退后一步,放弃(至少是暂时放弃)那种疯狂的自我表现,包括由此而生的扭曲行为,倾听自然,还事物以本来面目,存在的真理就可能向我们敞开。
其实,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生活中正在发生许多我们在思想上尚未做好准备的变革。以遗传工程为例,难道我们已经想好我们打算排列出何种遗传基因组合吗?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遗传工程的手段,但并没有产生出把这种手段用于造福人类最高利益的人的智慧。哲学家在这里是想提醒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除了技术性思维外,我们还必须进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以洞察到我们真实的存在,明了这项新技术对我们的存在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次的核灾难是自然向人类的又一次敞开:人怎样对已主宰人类的技术施加影响?
下列不属于"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的原因的一项是(

A. 我们往往不能摆脱怪癖的意志、扭曲的心理所造成的视野的狭隘。
B. 洪水、海啸等诸多自然灾害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是不可改造的。
C. 科技飞速发展,但人类并不清楚怎样对已主宰人类的技术施加影响。
D. 真理是整体的,而我们对技术、知识的认知常常存在局限。
2.

下列各项中,最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项是(

A. 人类应顺从自然。
B. 真理是整体的。
C. 人类应与自然共济。
D. 使真理向人类敞开。
3.

联系全文,指出最后一段画线句中"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的具体内涵。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人间鲁迅》:诗情与理性的悟解
王培元
①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说过:“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想想鲁迅死后出现的大大小小的纪念,以及题词、雕像、研究专著和传记,似乎不能说作为文化伟人的鲁迅没有受到拥护、爱戴和崇仰。但是,倘要听听鲁迅辞世之后的第一个世纪末泛起的批判、否定、攻击、污蔑鲁迅的嘈杂声浪,你又不能不感到困惑和悲哀:我们尚未真正理解和继承鲁迅留给我们的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遗产,便似乎要匆匆不迭地“告别鲁迅”了。
  ②令人欣慰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毕竟还出版过几部水准较高的鲁迅研究专著,如王富仁的《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钱理群的《心灵的探寻》、汪晖的《反抗绝望》等。然而,较令人满意的鲁迅传记,却一直没有见到。最近出版的林贤治先生的《人间鲁迅》,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披阅《人间鲁迅》,你会感到,作者   如人们所说“回到了鲁迅”,    可以说走进了鲁迅的心灵世界。他不仅真实地阐发了鲁迅作为伟大思想家和文学家的辉煌业绩,而且准确地把握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格局中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对于九十年代的中国,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适时的、出色的鲁迅传记。
  ③作者来自乡下,未进过大学,只是靠勤奋自修,才以诗人身份步入文坛,后来写起了随笔散文,近年来又弄学术研究。这些都不期然地成就了《人间鲁迅》卓尔不群的个人特色:林贤治先生带着乡村的人生履历和生存体验,进入鲁迅传记的写作,以平民知识者的心灵去感受鲁迅、体认鲁迅、描述鲁迅、悟解鲁迅;没有四平八稳、人云亦云的平庸之论,摒弃八股式的陈辞滥调,绝少呆板僵滞的书斋学究气,向读者展示了“人间鲁迅”的真性情和大气象,有的是浓郁的诗情氤氲和深邃的理性气息:“南京成了人生的第一个驿站。不是人选择道路,就是道路选择人。选择的结果,他学开矿而开掘了人类的灵魂,想当兵而成长为别种类型的战士。
  ④写下这样文字的作者,是由于作者本人是诗人呢,还是他自然地感染了鲁迅那瘦小的身体里岩浆奔突般的激情?或许二者兼而有之吧。本来鲁迅就不只是冷峻深刻的思想家,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⑤说这是一本适时的鲁迅传记,还由于它雄辩有力地回答了文化界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对于鲁迅的怀疑和挑战,涤除了有意无意地泼在鲁迅身上的污泥浊水。近年来,在“四·一二政变”后鲁迅对镇压了自己的同盟者而建立了一党专政的国民党政权的反抗和斗争,对被专制主义压迫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和民族解放事业的同情和支持,在鲁迅捐弃前嫌、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与攻击过自己的创造社、太阳社并肩作战,在鲁迅肯定和赞赏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鲁迅对胡适、梁实秋、林语堂等人的抨击等一系列问题上,思想文化界出现了若干似是而非、糊涂混乱乃至十分荒谬的议论。只要不抱什么偏见,读者是可以从林贤治先生这本《人间鲁迅》中,找到对于这些问题的实事求是的诠释和令人满意的答案的。
  ⑥鲁迅为了“立人”、为了建立“人国”而奋斗了一生,最后倒在黎明前的昏黑的长夜里。鲁迅死后六十多年的今天,新世纪的曙光即将照临。笔者想起了林贤治先生在书的结尾援引的许寿裳1937年在拜谒鲁迅墓之后写下的一首诗:“身后万民同零涕,生前孤剑独冲锋。丹心浩气终黄土,长夜凭谁叩晓钟!”
第①段“告别鲁迅”的意思是                                  
在第②段空格处填写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那么 B.无论……都
C.虽然……但是 D.不仅……而且

第③段划线句引用的作用是                                    
下列分析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富仁、钱理群和汪晖等曾出版过鲁迅研究专著。
B.作者写鲁迅有诗情的原因关键在于作者是位诗人。
C.文化界对鲁迅十分荒谬的议论可能存在一些偏见。
D.鲁迅一生奋斗是为了“立人”,并且建立“人国”。

分析结尾引用许寿裳诗句的作用。
根据文章内容,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人间鲁迅》这本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现实版的梁山有复杂的权力格局:被火并掉的旧梁山、智取生辰纲的晁盖集团、宋江的江州集团、二龙山集团、桃花山集团、少华山集团……这个权力格局浮在上面的是“义”,藏在下面的是“利”。多少机谋诡诈,多少樽俎捭阖,最后通向一块石碑——刻着一百零八个名字的石碑。那不是上天的鉴示,而是权力的博弈。
在这个江湖里,没有几个人能真正的快乐。梁山的开拓者杜迁、宋万在角落里卑微地讨生活;被灭了满门的扈三娘沉默无语,如同行尸走肉;呼风唤雨的公孙胜随时准备逃离;无法逃离的晁盖,孤单地冲在队伍的前面,被一箭射死在曾头市。
即便梁山的胜利者宋江,又何尝不是过着惨毒的人生?他殚思竭虑,呕心沥血,才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带着一支大军和朝廷达成了交易:招安。但等他把手里的牌一张一张打光,直到无牌可打的时候,才知道一切不过是浮梦一场。他喝下御赐的毒酒后,又把最忠心的家奴李逵毒死。李逵对着他大喊一声:“反了吧!”回答李逵的却是无可奈何的一句话:“军马尽都没了,兄弟们又各分散,如何反的成?”此时宋江的心中,不知该是何等苍凉。
但在梁山之外,又何尝不是一个黑暗江湖?没有外面那个大丛林世界,也就不会有梁山这个小丛林世界。在梁山外,高太尉早准备好了空荡荡的白虎堂,董超、薛霸早准备好了杀人的水火棍。这个世界里,没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是公义良心——但所有人都知道什么是权力。最终的结果是暴力的螺旋上升,最终没有人能觉得安全。驰名河北的富户卢俊义,转眼就家破人亡。享有高级公务员身份的林冲,瞬间就沦为阶下之囚。一心替政府出谋划策的黄文炳,夜半之间就被土匪拖走,活生生被一块肉一块肉的脔割……
这样一个野兽世界,又怎能长得出黄金般纯洁的忠义堂呢?
少年心中的梁山,就像《射雕英雄传》里的武侠江湖。那里的人们千金一诺,正邪分明。它是童话般的英雄世界。而十年砍柴给我们解构的梁山,却是《笑傲江湖》里的血腥王国。主宰这个王国的是暴力与权谋:正与邪模糊不清、君子与小人转瞬移位。
但是《笑傲江湖》里终究有啸歌天涯的令狐冲。同样,《水浒传》中也有人间的坦荡赤诚。在勾勒诡谲江湖的同时,十年砍柴也花了许多篇幅去描写一颗颗挚诚的心灵。林冲和鲁智深之间超越世俗的友谊、燕青对卢俊义毫无保留的忠诚、顾大嫂博大的母性光辉……这是暗夜里的一束光,冰雪中的一份热。
在漫无尽头的黑暗江湖中,照亮我们、温暖我们的,不正是这样一份从人性中洋溢出来的光与热么?
下列对“但在梁山之外,又何尝不是一个黑暗江湖?”一句理解不恰当地一项是

A.高太尉为享有高级公务员身份的林冲,早准备好了空荡荡的白虎堂。
B.由于暴力的螺旋上升,驰名河北的富户卢俊义,也难于幸免,转眼就家破人亡 。
C.梁山的开拓者杜迁、宋万没有得到真正的快乐,只有在角落里卑微地讨生活。
D.一心为政府出谋划策的黄文炳,活生生的被一块肉一块肉地脔割。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实版的梁山有复杂的权力格局,因为“利”,而暗自进行着权利的博弈。
B.梁山的胜利者宋江最终达成了自己和大军被朝廷招安的目的,至死也未想过反叛朝廷。
C.少年心中的梁山和“十年砍柴”解构的梁山,是《射雕英雄传》的武侠江湖和《笑傲江湖》的血腥王国的分别。
D.《水浒传》中也有人世间的真善美:人与人的坦荡赤诚,超越世俗的友谊,毫无保留的忠诚等等。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现实版的梁山火并掉了旧梁山、智取生辰纲等,并无一点浮在上面的“义”,都是为了藏在下面的“利”。
B.“最忠心的家奴李逵”中“最忠心”,表现了李逵明知是毒酒,也喝下去,像家奴陪葬主子一样,但得同日死。
C.梁山之外的那个大丛林世界,没有什么公义良心,只有什么是权力。
D.尽管《水浒传》描绘了一个暗无天日的野兽世界,但其中也有照亮我们、温暖我们的光与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
①随着气候变暖和人口迅速增长,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挑战。近年来有些国家在开发地表水、云水、土壤水等水资源的过程中,开始关注露水的利用和开发。
②露水是什么?露水是指在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贴近地面的室气受地面长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露点以下,所含水汽的过饱和部分在地面或地物表面上凝结而成的水珠。自然界露水的形成需要合适的条件。一般说来,晴天情况下露水比较容易形成。从时间上讲,露水多出现在夜间或清晨,并且在春秋季节出现频率更高一些。自然界的露水资源非常丰富,极有开发利用的潜力。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如果大气水汽条件合适,地表露水有时能够达到自然降水量的水平;在某些极端干旱地区,地表露水甚至是生态植被的唯一液态水源。
③与自然降水相比,露水具有非常独特的生态效应。露水一般要比降水更均匀,它容易被土壤、植物根系或植被叶面充分吸收,不会造成流失、过度浸泡等水资源浪费或水害。而且尽管露水数量不一定很大,但它持续的时间比降水长得多,发生的频率也要高得多,往往在植物水分即将耗尽时能推迟叶片的萎蔫,维持植物持续生存。露水还可以直接凝结在土壤表面或形成露滴滴落到土壤中,直接参与土壤和植物的水分平衡过程,是土壤微生态系统的关键影响因素。
④目前有些国家正在致力于有效利用和开发露水的研究工作。人们发现不仅可以有效利用露水,还可以通过选择或改善气候条件以及改造地表和地物特性等手段,来增加露水的形成量,达到开发的目的。实践中,人们主要从选择有利的局地气候条件和开发最佳的露水凝结面两个方面来开发露水。就局地气候条件而言,在天空少云、空气湿度较大、风速适中、近地层逆温比较明显、表面温差较大时,露水形成率比较高;就露水凝结面而言,改进其动力、辐射、热力和亲水性等特性,都会迅速提高露水形成的效率。创新和改进露水凝结面是目前开发露水资源的主要技术方向,因为它比选择局地气候条件更主动,也更有效。最近,人们开始尝试应用纳米技术和新型生化材料来提高露水开发利用效率,但效果还在试验之中。从发展趋势看,未来的技术方向应该是将辐射冷却效果好、亲水性强的新材料与网状结构、空中放置等多种技术优点有机地结合。
⑤在国际上,法国、秘鲁、以色列和德国等国家一直在发展露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在加勒比海地区,露水已经作为饮用水源在生活中被广泛收集利用。开发利用露水,有望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方式。
(取材于《百科知识·神奇的露水》)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一般在晴天的情况下而且在春秋季节的夜间或者清晨.露水出现频率更高。
B.露水有利于植被叶面的充分吸收,可以推迟叶片的萎蔫,维持植物持续生长。
C.从发展趋势看,开发最佳的露水凝结面是未来开发露水资源的主要技术方向。
D.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今天,开发利用露水资源可以弥补自然降水资源的不足。

结尾段作者提到,“开发利用露水,有望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方 式”。结合全文,谈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