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①清早,你准备驾车上班的时候,不需要钥匙,只要对着汽车讲一句“引擎启动”;去银行,你也不需要带任何证件和银行卡,只要将手掌放在服务器的扫描口,就可以办理各项业务了;当你完成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不用钥匙,只要面朝着门站立一会儿,门就会自动打开……今天,这些曾经只能在科幻故事中见到的场景,因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而成为现实。
②所谓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人类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指纹、掌型、视网膜、虹膜等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笔迹、声音、步态等人的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科学家们想到利用人类的生物特征来验证身份,这是因为人体特征具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而且这种“生物密钥”不会失窃或被遗忘。显然,利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定,准确、安全、快捷,它被认为是信息社会中认证身份最好的方法之一。
③运用生物识别技术,首先要进入生物识别系统,系统将会记录你的基本信息,例如姓名或身份证号码。然后系统对你进行生物特征取样,并将生物特征取样转化成数字代码存储下来。大多数系统并不存储完整的记录,而是分析特征,然后将其转换成代码或图形以组成特征模板,某些系统还能将这些数据记录在可随身携带的智能卡上。这样在某一安全应用领域,识别系统就可以把获取到的特征与数据库中的特征模板进行比对,以确定二者是否匹配,从而决定接受或拒绝。
④生物识别是采用大数据量的相似匹配方法来验证身份,而传统密码采用的是相等验证方法,生物识别采用的验证方法确保了身份验证的安全性。简单地说,当传统密码在网络传输中被拦截后,假冒验证的成功率是100%。而生物识别每次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数据并不完全相同,若被拦截并进行假冒验证,系统可以判定出存在完全相同的两次数据,就会拒绝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
⑤但生物识别技术运用并非一片坦途,因为迄今为止,还没有哪项生物特征能达到完美无缺的情形,每种生物特征自身都有优点和缺点,有其适用范围。例如指纹纹线特征鲜明,提取处理方便,但有些人天生指纹特征较少,很难采集到图像,而且指纹采集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很高,对手指湿度、清洁度等很敏感,脏、油、水都可能影响识别的结果,伤痕、脱皮甚至老茧都会影响指纹识别的效果。因此,在对安全有严格要求的应用领域,人们往往需要融合多种生物特征的高精度识别系统。另外,生物识别系统预先采集的指纹、人脸和虹膜等信息存储在对应的数据库内,由于这些生物信息具有唯一性,一旦被入侵,身体既是钥匙又是锁的局面就被会打破。
取材于李珺 《生物识别:用自己证明自己》
下列关于“生物识别技术”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识别技术就是个人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
B.生物识别技术利用人类生物特征来识别身份。
C.生物识别技术的科学依据是生物统计学原理。
D.生物识别技术需计算机、传感器等硬件支持。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因为人体特征具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生物识别技术成为认证身份最好的方法。
B.生物识别过程的最后环节是特征比对,特征匹配与否决定生物识别技术的成败。
C.生物识别是采用大数据量的相似匹配方法来验证身份,故此假冒验证难以得逞。
D.人们要开发融合多种生物特征的高精度识别系统,以满足安全要求严格的应用。

E.生物识别技术必须处理好数据库安全的问题,一定要全力保证数据库不被入侵。
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材料,你是否会购买iPhone5s手机?请说明理由。
2013年9月11日,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5s手机内置了指纹传感器,这是数字设备首次采用生物识别技术,一“按”认证的时代来临了。
2013年10月20日,小A刚刚结束篮球赛,他发现过了与家长约定的见面时间,急忙取出iPhone5s,但手指一按再按,手机却无法解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微电影”大有可为
微电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其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元素,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后来,类似“天堂鸟影像”这样的专业机构,使微电影从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渐渐上升到电影的层次。
近两年,我国各种类型的微电影呈“井喷式”增长。从电影类型来看,在草根网民的原创作品层出不穷的同时,专业团队为一些品牌量身打造的商业微电影也开始盛行;从制作规模来看,越来越多的专业团队跻身微电影的制作,甚至一些知名导演也加入了微电影的制作行列。微电影的制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品质、格调也得以提升,实现了华丽转身。微电影的影响力也在日渐增强,由其催生的短片大赛、微电影大赛、微电影节等活动雨后春笋般涌现。
一些微电影在实现艺术追求的同时,也主动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以“7•21”大雨为背景创作的系列微电影《大雨》的主要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面对大雨造成的各种困境,他们团结互助、共抗灾难,共同演绎了充满温情与关怀、责任与坚守的感人故事。影片融入纪实的风格,片尾对人物原型的采访,使得“微”中有内涵,“微”中有新意。在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公益微电影中,《天堂忘记了》镌刻下自闭症少年的心灵界碑;《交易》中的小女孩儿主动找到人贩子,一句“叔叔,你把我卖了吧!我还差1800块钱给妈妈治病”,让观众为之动容;《亲爱的小孩》喊出“温暖2012”,呼吁对于弱势儿童群体的关注一刻都不该停止……这些微电影关注社会事件,从帮扶贫弱、关爱孤儿到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等多个方面,予以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以艺术的力量担当起社会责任,发出正义之声,温暖人心。
微电影的播放渠道正日趋多元化。微电影不仅通过网络、移动电话等新媒体呈现,传统的电视播放平台也为它大开“绿灯”。微电影传播平台的增加,微电影制作团队的日渐专业化都让微电影从“非主流”向主流过渡。未来,微电影还可能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以更加成熟的姿态面向观众。
下列关于“微电影”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微电影对观看时间和空间的要求较传统电影要低,移动状态和短时间休闲状态下都可以观看。
B.放映时间短、制作周期短、投资规模小是微电影的显著特征,但它的内容丰富,可单独成片,也可系列成剧。
C.最早的微电影是普通百姓用手机、相机、DV等拍摄的短片,它们仅仅是一些个人的随性表达。
D.近两年微电影发展迅猛,影响力日渐增强,催生了许多公益活动,带动了多个产业的发展。

不能说明微电影担负起社会责任的一项是(  )

A.《大雨》融人纪实风格,在短小篇幅中展现了深刻的内涵,创作上有新意。
B.《天堂忘记了》展现了自闭症少年的心灵世界,启示人们应该关爱少年自闭症患者。
C.《交易》中的小女孩儿主动找到人贩子,要求把自己卖掉换钱给妈妈治病,让观众为之动容。
D.《亲爱的小孩》喊出“温暖2012”,呼吁社会要持续关注弱势儿童群体。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微电影只能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一般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
B.专业团队加入微电影的制作,不仅大大地增加了微电影的数量,也极大地提高了其质量。
C.微电影篇幅小的特点有助于其实现主题的立意深远和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刻思考。
D.微电影正从“非主流”向主流过渡,不久会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我们的宇宙外面是什么
在宇宙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叫做宇宙学常数。这个常数在我们的宇宙中起着一种斥力的作用,使得我们的宇宙加速膨胀。20世纪80年代末,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理论物理学家温伯格指出,如果宇宙学常数显著地大于它现在所具有的数值,那么它的排斥作用就会过于巨大,以致万有引力根本不可能把物质吸引到一起形成恒星和星系。
据此,一些科学家提出了所谓“人择原理”。也就是说,我们的宇宙为什么是这个样子,那是因为它必须是这个样子,生命才有可能产生,人类才有可能存在。或者说,一些物理常数的数值为什么必须那么大,那是因为只有当它们的数值等于那么大的时候才会有人类存在。“人择原理”是当代物理学中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在我们的宇宙中,自然规律之所以是这个样子,应该有着某种跟人类毫无关系的原因。“人择原理”最激烈的反对者说,这个原理是不科学的,它起着帮助“创世论”的作用,意味着有某个类似于上帝的设计者为最后创造出生命和人类,对即将通过大爆炸生成的宇宙作了细致的调节。
但是,另一些物理学家则认为“人择原理”另有蹊径。他们认为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许多可能存在着的宇宙中的一个。事实上,许多物理学家和宇宙家已经开始相信我们的宇宙不是独一无二的,而是许许多多宇宙中的一个。按照这种“多重宇宙”思想,有无数不同的宇宙和无数可能的自然规律。它们并非都生成恒星和星系。即使恒星和星系能够生成,它们那里的不同的自然规律也不一定会让恒星制造出那些对于生命来说至关重要的元素。
当然,按照多重宇宙观点,我们的宇宙就不是惟一复杂到足以支持有意识的生命存在的宇宙。英国天文学家里斯认为,在多重宇宙中,数量众多的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宇宙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海洋”,在这个“海洋”中可能散布着一些“岛屿”,这些“岛屿”被称为“可居住宇宙”。在各个可居住宇宙物理常数的数值仅仅略微有些不同,都在允许生命存在的范围之内。我们的宇宙应该是一个普通的可居住宇宙,并无特别之处。 多重宇宙使得“人择原理”成为一种概率原理,从而具有了科学依据。有一种能够把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调和在一起的新理论,叫做弦论。这种理论主张一切物质都由极其细小的弦组成,这些弦具有一定的能量,在十维的时空中进行振动。弦论所描述的宇宙远不止一个,可达10500个。这是一个我们无法想像的巨大的数字。在这么多的宇宙之中,每个宇宙都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可居住宇宙的出现即使只有极其微小的频率,它的绝对数量也必定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诚然,弦论是一种尚未被实验和观测证实的理论。可是,且不说弦论,实际上里斯走得比这更远。他认为在那些可居住宇宙的“岛屿”上,确定基本物理学和宇宙学状况的物理常数也许可以与我们的宇宙有很大差别。例如,它们或许有更重的电子,或许由一次较冷的大爆炸演化而来,或许光会以较低的速度传播,或许万有引力会更强大。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居住宇宙出现的概率就大多了,但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也就十分巨大。
(节选自王家骥《别样宇宙花亦红》,略有改动。)
从原文看,下列对“人择原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择原理”是一种以物理学为依据试图解释我们的宇宙生命诞生原因的理论。
B.“人择原理”认为我们的宇宙的自然规律与生命产生、人类存在之间有必然关系。
C.“人择原理”符合多重宇宙理论观点,是用以解释可居住宇宙的普遍适用的原理。
D.“人择原理”受到指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很容易被持“创世论”观点的人利用。

从原文看,下列对“实际上里斯走得比这更远”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里斯发展了一种能够把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调和在一起的弦论。
B.里斯接受了多重宇宙观点并通过实验和观测创建了新的理论体系。
C.里斯已为“人择原理”和可居住宇宙找到了更多的物理常数的证据。
D.里斯认为物理常数与生命产生之间的关系未必局限于已有的认识。

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虽然科学家都以我们的宇宙为参照来推求其他可居住宇宙的存在,但结论不尽相同。
B.尽管“人择原理”受到了普遍的质疑,但是它对促进弦论的发展却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C.即使真正弄清了生命产生与物理常数的关系,也未必能准确描述可居住宇宙的数量。
D.虽然科学家对多重宇宙和可居住宇宙的认识不尽相同,但他们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在前不久举行的世界报业和出版业展览会上,德国一份堪称"革命性"的个性化报纸---"niiu"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这份报纸的内容可以在网上根据读者的个性化要求量身定做,并以最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的纸张形式印刷出来,还能像传统报纸一样投递到户。
一切很简单:订户只需在第一天下午两点钟前登录"niiu"的网站,从其合作伙伴(包括德国国内外部分报纸和网站)中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提交后系统将自动排版.由专门的金司负责处理印刷,连夜生成一份独一无二的l6页彩版日报。这无疑就像素来只供应固定套餐的食堂开始提供幕式丰富的自助餐一样令人兴奋。翌日8时许,订户就可以一边翻阅自己"主编"的报纸.一边享用早餐了。
仅仅30天,"niiu"就吸引了超过1000人上网订阅,远超预期。"niiu"作为一个垮越两种媒介形态的互动产物,既可被视为纸质媒体转型的有益尝试,也可被视为网络媒体的大胆试水。"niiu"的成功说明.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之间可以超越竞争与对抗,做到互补共赢。
"niiu"的模式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充分利用了纸质媒体的优势,并对纸质媒体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网络媒体提供的新闻时常被人批评缺乏公信力,而"niiu"的合作伙伴多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优秀报纸,使其内容得到保障。"niiu"的内容供应商依据其被选择的内容数量获取利润,从而增加了额外收入,提高了"隐形"发行量。这种网上发行还促使传统媒体在提升新闻品质上更下功夫,增强竞争力。此外,传统媒体还可以通过分析"niiu"订户选择文章的偏好,辅助调整报纸的内容定位。第二,这种新的形式开拓了纸媒的潜在阅读群,使广告投放更加精准,并带动了"网际"印刷。"niiu"的目标读者群主要是学生,因为他们更愿意尝试和接受新生事物,这种新形式为重构报纸与年轻人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对广告商而言,个性化报纸使他们有可能实现更具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广告投放,使广告效益最大化。"niiu"还实现了网络媒体与印刷行业之间的新合作,推动"网际"印刷技术的发展。
利用新科技、新理念,赋予读者更大权利,让读者参与到报纸定制中来,既旧又新的"niiu"给了我们一个网络时代报纸生存的全新答案。
下列育关"niiu"报纸的表述,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 根据读者从网上选择的不同内容编成的报纸
B. 根据读者不同阅读习惯而选择不同纸张形式的报纸
C. 由订户自己主编内容、网站排版和印刷的报纸
D. 利用了新科技、新理念,既旧又新的报纸
2.

下列对"niiu"模式可能产生的效果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它让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在竞争与对抗中实现了互动、互补和共赢。
B.它让内容合作伙伴可以依据其被选择内容的数量而获取额外收入,也提高了其报纸的发行量。
C.它让传统媒体调整了内容定位,也吸引了广告商更有针对性、更为有效的广告投放。

D.它充分利用了纸质媒体的优势,让读者参与到报纸定制中来,开拓了纸质媒体的潜在阅读群。

3.

下列推断,符台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niiu"让报纸从固定套餐变成了菜式丰富的自助餐,能改变读者阅读习惯,养成鲜明个性。
B. "niiu"在 矩短的30天时间就吸引了超过l000人上网订阅,远超预期,说明世界报业和出版业"革命"的成功.
C. "niiu"要求台作伙伴要有内存的保障和广泛的影响力,这将使网络媒体提供的新闻缺乏公信力的现状得到改变。
D. "niiu"进行的有益尝试和大胆试水,将会逐渐获得更多愿意接受新生事物的订户的喜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题。
生物能源在我国农村被广泛使用。直接燃烧秸秆做饭烧水是最普遍的使用方式,但这种方式,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随着生物能源技术的发展,利用农村丰富的秸秆资源。为农户乃至城镇居民生活提供清洁、高效的生物能源已成为可能。
在A市J庄我们参观了户用秸秆气化炉的使用。这种气化炉比家用的液化气罐大不了多少。它通过燃气管和焦油滤清器接到灶台上。滤清器由两个串联的圆柱体小罐(直径约10厘米、高约30厘米)组成,能解决气化过程中因焦油含量高而导致管道堵塞和二次污染的问题,这种气化炉适用燃料广泛,秸秆、树枝、杂草都可粉碎适用。这类燃料的热值比原煤低一些,但一般原煤燃烧有20%~30%的灰分,而这种炉子的灰分只有2%~3%,一个四口之家,只需一吨秸秆(干物质)就能满足一年烧水做饭的能源需求。
生物质发电,也是开发利用生物能源的重要途径。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和生物质气化发电的技术,目前都比较成熟。国外重点发展的是比较大规模的直燃发电系统,在S县我们参观了国家发改委核准的一个直燃发电示范项目,该项目去年并网发电,已稳定运行9个多月,累计发电量达1.5亿千瓦时,实现了我国生物质发电规模化发展过程中零的突破。
利用生物能源还可直接制取液态燃料,在D县我们参观了一个通过秸秆酶解来生产燃料乙醇的示范项目。秸秆本身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如不将他们分离开是没办法酶解的。以前用酸解法分离,产生大量废水,环保问题很难解决,现在用汽爆工艺代替了酸解工艺。汽爆之后,就可利用其中的纤维素进行酶解(酶解所用的纤维素酶是自行研制的),酶解后纤维素就变成了葡萄糖,同时加入酵母,就将葡萄糖变成工业乙醇,然后提纯、脱水,就生产出燃料乙醇。汽爆所用燃料,可全部使用秸秆废渣,两吨渣子可顶一吨原煤,基本不含硫,很清洁,这个示范项目的几个关键技术已通过中国科学院技术鉴定。
农村生物能源供给使用体系的构建,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还很多,但无疑具有广阔前景。

1.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焦油滤清器的研制,使柴草直接燃烧所产生的灰分远远少于原煤。

B.

我国生物质直燃发电和气化发电在规模发展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C.

利用秸秆酶酵解生产燃料乙醇的示范项目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利于环保。

D.

我国农户,村镇,县市能源供给使用体系的构建已取得了重要成果。

2.

文中谈到秸秆酶解生产燃料乙醇有"几个关键技术"请根据文意简答这是些什么技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传统社会的成年礼
成年礼作为人生发展阶段的标志性仪式,在人类族群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成年礼的社会文化意义随着历史社会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在部落社会,成年礼是补充部落成员的必要集体性仪式。在开化的社会,成年礼的意义发生较大的改变,主要是对生物个体进行文化模塑与生命的关怀。
中国上古氏族成员与世界其他民族一样也实行过成年仪式,只是由于资料的缺乏,我们难以准确地探知当时的情形,好在史前考古的资料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力的佐证。从考古资料中发现,在新石器时代曾流行拔牙习俗。在鲁南苏北的大坟口文化、福建昙石山文化、广东石峡文化的居民都流行拔牙习俗。山东大汉口遗址的人骨,拔去上侧门齿的,男的占64%,女的占80%。在四川珙县发现10具棘人遗骨,除一具为小孩外,其他均无上下门齿。拔牙的年龄在14岁左右。拔牙习俗的一般特征是拔去上颔的一队侧门齿以及犬齿。
拔牙作为成年的标志在中国古籍中也有记载,主要遗存在古越人活动的地区,晋代张华《博物志》:荆州西南边陲至蜀地“既长,皆拔去上齿牙各一,以为身饰。”拔牙是长大成人的标志,拔牙之后,年轻人才取得婚配的资格。这说明在上古社会,先民曾经历了不同形式的成年礼。由于资料的不足,上古成年礼的情形不能得到直接的说明,我们只能通过边地民族的仪式生活窥知一二。
古代中国具有成年礼性质的人生礼仪是冠礼和笄礼。冠礼与笄礼如果从最鲜明的外部特征看就是发式的改变。发式是最引人注目的人体面貌特征,以头发的装扮来显示年龄阶段,这大概是中原先民所采用的古老方式,它与文身绣面、拔牙等原始成年礼俗有着同一象征意义。结发加冠与结发加笄都是为了表明男女青年的成熟(生理与心理两方面),较原始的冠礼大概是在成年男子头上加布,并有一定的斋期,表示一种与日常生活的隔离。
根据《仪礼》、《礼记》等古代经典对冠礼、笄礼的记述,我们大致可知道冠笄之礼有如下几个主要规定:一有具体的年龄标准,男子20岁行冠礼,女子15 岁行笄礼:二有特定的地点,冠礼在家庙举行,长子在庙的正位举行,庶子则冠于房外;三有特定的仪式,首先是由主人筮日、筮宾,即用占卜的形式为冠者选择日期和来宾,接着在选定的日期那天由嘉宾主持加冠仪式,行三加之礼,初加缁布冠,再加皮弁,三加爵弁。三加时嘉宾还颂念不同的祝辞,表达对冠者的良好祝愿。加冠以后,要拜见母亲,然后由来宾为冠者“命字”,冠者有了新取的字后,就出见乡邻与尊长。加冠命字是古代冠礼的中心内容,其主要意义就是以特定的仪式将生命个体从幼年转向成年,从生物人转向社会人,从被保护者变成保护者。冠礼是个体成为社会成员的通过仪式,此后冠者就有祭祀神灵、出征、婚娶以及承担其他社会责任的资格。
宋代统治者积极复兴儒学,鼓吹礼义纲常,冠礼受到重视。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形,对古代的冠礼出现局部的调整。明代是冠礼得到较多施行的时代,我们从明人文集与地方志中可以见到较多的民间举行冠礼的情形。明人加冠年龄一般都在16 岁至20岁。冠礼的仪式一般较为简洁随意,举行冠礼的时间,民间遵循古代岁首加冠的传统,一般都没有训诫之辞与三加的仪式,加冠的冠服已经变成了明代的网巾。网巾虽然仍旧传承着古代以来的束发功能,但它已很难唤起人们在加冠时节的神圣意识,庄严的成人仪式成为习俗相沿的家庭礼节。
清代改变了汉族的传统发式,冠礼束发的标志意义由此失落,这不能不说是对传统冠礼的一大打击。标准形式的冠礼随着人们发式的改变,无以施行。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下列对我国古代成年礼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社会情境发生变化,成年礼的社会文化意义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
B.成年礼作为成年(或成熟)的标志性仪式,在人类族群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C.成年礼最明显的外部特征就是发式的改变,加冠命字是古代冠礼的中心内容。
D.成年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形式,古代中国最具有成年礼性质的人生礼仪是冠礼和笄礼。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据考古资料和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上古社会的先民会拔去上颌的一对侧门齿以及犬齿以示长大成人。
B.中国古代冠、笄之礼的年龄规定:男子20岁行冠礼,女子15岁行笄礼。
C.冠礼是个体成为社会成员的通过仪式,据《仪礼》等经典的记述,三加之礼(即初加缁布冠,再加皮弁,三加爵弁)是非常庄重的特定仪式。
D.宋代重视古代的冠礼并对其作了局部的调整,是为了复兴儒学,让其符合礼义纲常。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拔牙是古越人长大成人的标志,拔下的牙既可作为身饰也许也是他们婚配时的信物。
B.通过古人的发式、冠服等我们可以了解古人年龄阶段的一些信息。
C.古代冠礼加冠的冠服往往能唤起人们在加冠时节的神圣意识。
D.清朝剃发结辫,标准形式的冠礼无以施行,但成人礼俗不会由此中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论证方法,意在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第二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论证方法,意在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不久前,一些媒体出现的关于健康养生的节目越来越受到观众的追捧,致使一些人甚至不顾医生的劝阻,扔掉药瓶子,拿起菜篮子,力图证实靠中医的养生理论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有人甚至认为如果不懂得食物颜色搭配,不知道足三里、关元穴,没听过阴阳五行和任督二脉,那就是“OUT一族”。许多苦于药费之重、药物副作用之大的病人,到处搜寻各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饮食资讯,把饮食吃饭当成“功课”来做,达到了痴迷的地步。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包括祖国医学在内。因为这些养生知识多是在医学极不发达的历史年代产生的,必然有它的无奈和局限性。正如中医学界公认的那样,祖国医学的核心是“辨证施治”,没有一个药方是对所有人都管用的。
祖国医学尚且如此,说吃日常的粮食和果蔬有“神奇”的预防、治疗作用,那就更是谬说了。
客观上讲,食物含有的某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或矿物质对人体的发育生长都是有益的。例如,豆腐里的植物蛋白和钙质。但如果说患了软骨病等严重缺钙的疾病,还不服用钙质剂而靠“食补”,就会延误病情。因为要达到治疗的目的,单靠吃豆腐或豆制品,那每天要吃的量需要禁食其他所有食物才能达到。而豆腐或豆制品所含的嘌呤较多,那就会因短时间里进食大量蛋白质而加重肾脏负担致使尿酸增高而有“痛风”的危险。再如说西红柿能防癌。的确,西红柿中所含的番茄素,被世界上许多医学专家公认能降低前列腺癌的风险。但科学证实,这是要每天食入数公斤的量才可以达到的效果。
“吃长条茄子能减肥、降压、降血脂”及“喝绿豆汤能治疗肿瘤”更是捕风捉影的论点。事实上,凡是患有上述疾病的人不会是从来不吃茄子与喝绿豆汤的。大量的以治疗为目的地进食茄子往往会适得其反。因为,一个正常人如果每天食用超过200-300克茄子的话,那茄子中所含的“茄碱”就会伤害人的消化系统。
至于食用各种颜色蔬菜达到健康并治疗某些疾病的说法,虽非谬说,也没什么可神奇的。其实就是中国营养协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一条说的“食物多样”的翻版。各色蔬菜所含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或矿物质的比例不同,“什么都吃,适可而止”才是真理。
(取材自杨军《痴迷健康绝不是健康》,有改动)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一些人轻信某些健康养生节目的宣传,由痴迷健康而“误入歧途”。
B.传统中医养生知识必然有它的局限性,并不能包治百病,包治百人。
C.“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没什么可神奇的,它主张的其实是“食物多样”。
D.“什么都吃,适可而止”的观点才是对中医饮食养生理论的正确理解。

文中第3段“说吃日常的粮食和果蔬有‘神奇’的预防、治疗作用,那就更是谬说了”, 请分条概括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每条不超过20个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科普阅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