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A.农民得到了土地,付的租金比附近一带要低三成,聂赫留朵夫自己从土地上所得的收入几乎减少了一半。他的愿望和计划实现了,农民们也得到了满足。 |
B.检察官卜列维以犯罪的遗传学来判定玛丝洛娃有罪。他认为下层阶级天生是下贱的,下贱的人必会犯罪。玛丝洛娃是妓女,是“最低级的退化的榜样”,犯罪是毫无疑义的。 |
C.西蒙松是个腼腆、谦虚而又意志力极强的人。他跟平民站在一边,反对上层阶级,“公开抨击他认为虚伪和不公正的事情”。为此,他被流放西伯利亚,途中与玛丝洛娃相遇。 |
D.在流放西伯利亚的政治犯中,玛丝洛娃钦佩所有的新朋友,但最钦佩西蒙松。这个富裕将军家庭出身的年青人,能讲三种外语,却过着最普通的工人生活。 |
E、玛丝洛娃在聂赫留朵夫第三次到监狱来探望她的时候,已经戒了酒,还答应他在医院里做杂务工。但她仍拒绝接受他的求婚。
下列有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时看到王夫人正房中的靠背、引枕、坐褥等均是“半旧”的,这“半旧”表明贾家的荣华富贵由来已久。 |
B.“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哈姆雷特对母亲在厄运面前表现出的屈从加以揶揄,涵盖了女性在命运面前常常表现出的脆弱的性格弱点,这成为不少世人对女性的共性认识。 |
C.《三国演义》里有个著名的章节“单刀赴会”,写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周瑜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关羽来赴宴。关羽单刀赴会,最终安全脱身。 |
D.《边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小说。小说描写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图画,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赞歌。同时也批判了当地民俗的落后、愚昧。 |
E.《女神》是反映“五四”精神的一部新诗集,以《凤凰涅槃》和《女神之再生》最有代表性。《凤凰涅槃》以凤凰经大火而新生的壮美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光明与理想的向往。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红楼梦》中,晴雯因周瑞家的挑唆而被逐出大观园;回家后,晴雯一病不起,在宝玉探望她的当夜香消玉殒。第二天,宝玉前去凭吊,并作《芙蓉女儿诔》。 |
B.《白光》、《孔乙己》都是控诉封建科举制度罪恶的作品,但作者在《白光》中对醉心仕途、精神世界渺小而可鄙的陈士成作出了比对孔乙己更严厉的批评。 |
C.老船夫从中寨人口中得知顺顺答应和王团总结亲后,当天就赶往城里一探究竟。顺顺对他的冷淡态度让他感到翠翠与傩送结合无望,回来后就一病不起。 |
D.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多次描写马林鱼的巨大和鲨鱼的凶猛,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说明老渔夫所克服的困难非比寻常,也是为了以此衬托老渔夫刚毅的形象。 |
E.老葛朗台虽家财万贯却极其吝啬,住的是灰暗阴森、楼梯踏板都被虫蛀坏了的老房子,即使每顿饭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也要亲自分发,一点也不能多。
以下是鲁迅小说《祝福》开头的景物描写,对其余作用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旧历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示出将到年底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就是一声钝响,是送灶神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空气里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A真实地交待了鲁镇旧历年底的欢庆气氛。
B、形象地展现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背景。
C、衬托“我”及时回到故乡过年的欢乐心情。
D、表现“我”对故乡的深沉的感情。
下面对人物语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真有这等标致人物,我今天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耻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体现了王熙凤的机变逢迎,既毛病了林黛玉的美貌,又讨好了贾母,又不得罪迎春天姐妹。 |
B.“虽然没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的重逢,亦未不可。”——宝玉信口开河,痴狂多情。 |
C.“不曾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反映林黛玉初到贾府的谦虚。 |
D.“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些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什么,只管告诉我;丫头婆子们不好,也只管告诉我。”——显示了王熙凤在贾府的特殊地位。 |
下列有关小说鉴赏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A.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时间、地点和人物组成。人物是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刻画人物,需要贴着人物的心理写和贴着人物的言行写。 |
B.叙述角度有“正面角度”和“侧面角度”,叙述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小说中采用第二人称的很少见。当使用第一人称时,叙事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采取的是有限的视角。 |
C.不同的作家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和个性的艺术手法清晰或隐晦地表现对母题的阐述与发挥,从而出现同一母题下不同风格的经典作品。如《雪山飞狐》《哈姆雷特》《俄底浦斯王》《丹柯》的共同母题就是“复仇”。 |
D.虚构是小说的“合法化身份”,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结构是小说的一个“容器”,用以容纳小说的内容;好的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够将生活中的某些点滴事件凝固下来,二是能够充分展示生活本身的多姿。 |
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宝玉去探望生病的宝钗。宝钗看见通灵宝玉上面的字,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莺儿说 这与宝钗项圈上的字是一对。宝玉果然看到金锁上刻着癞头和尚送的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第八回) |
B.林黛玉曾与贾宝玉在花园里共读《西厢记》,薛宝钗知道后,就告诫林黛玉说:“至于你我,只该做些针线纺绩的事才是,偏又认得几个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书看也罢了,最怕见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第二十七回) |
C.忠顺王府遣人来见贾政,说宝玉私藏了忠顺王爷的戏子,引得贾政大怒,又赶上贾环告状说宝玉逼死了王夫人的丫环金钏,贾政气急,于是打了宝玉,几乎还要勒死他,后被王夫人拉住,被贾母呵退。(第三十三回) |
D.诗社即景联句,凤姐以“一夜北风紧”开头,大家争先恐后,尤其是湘云、惜春是大展其才。结果又是宝玉落第,李纨罚他向黛玉求一枝红梅来。(第五十回) |
下列有关鉴赏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主题鲜明”是衡量好小说的重要标准。主题应包孕于形象中,用事实说话,形象大于思想。 |
B.当使用第一人称时,叙事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采取的是有限的视角。 |
C.场景就是我们常说的“场面描写”。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 |
D.小说在刻画人物的路数方面不尽相同。不管是描写“圆形人物”,还是描写“扁平人物”,都需要贴着人物的心理写和贴着人物的言行写。 |
关于结构这一话题的相关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情节对讲故事的小说意义并不大,它只是成就小说的其中一个环节而已,重要的是小说的主题。精彩的故事源于精彩的情节。主题是故事的核心,它在整体上决定了故事的走向和发展。 |
B.小说结构可以依赖情节的力量而构成,也可以通过情节的勾连、材料的组织等来构成。《牲畜林》就是通过在情节上设置危机,使小说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节奏中获得了结构的力量。 |
C.采用层层推进结构的小说,线路较为清晰,并且有规律性的频率。而作者为了保持这种线性结构,常常故意使用“延迟”手法,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张力。不过这样容易使读者觉得希望破灭,影响阅读的兴趣。 |
D.以人物的心灵乃至小说叙述者的心灵作为中心的结构,是只有西方现代小说才使用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中,小说家也应该像构思故事或构思人物那样,在脑海中或纸上画出一条明晰的线索。 |
下列关于话题的相关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情节的运行方式中,整体都遵循着一个基本的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课文《在桥边》就是一个典型的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 |
B.结构是一个“容器”。一个好的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够将生活中的某些点滴事件、情绪固定下来,二是还能够充分展示生活本身的多姿。所以,短篇小说由于篇幅短,需要这么一个好的“容器”,而长篇小说,由于篇幅长,就不需要这个“容器”。 |
C.福楼拜在谈及《包法利夫人》的写作时说:“这里没有一点关于我的感情东西,也没有一点关于我生活的东西。……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应当像上帝在造物中一样,销声匿迹,而又万能;到处感觉得到,就是看不见他。”所以说,感情的需求与感情的丰富,不是一个作家的创作得以进行与维系的根本保证。 |
D.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而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有着密切的关系,“虚构与真实,仿佛水消失在水中”,两者很难分辨,所以,艺术的真实其实就等于生活的真实。 |
下列有关小说知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凡有情节、有头有尾的皆称为故事。精彩的故事源于精彩的情节,情节是故事的核心,它在整体上决定了故事的走向和发展。 |
B.细节也是情节,是情节的一个小部分,它从属于情节,为情节服务,它虽然细小,却有极强的表现力,对整个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
C.不同的情节有不同的运行轨迹和方式;而大致相同的情节,即使在不同的小说和不同的作家笔下,也有相同的轨迹和展开方式。 |
D.情节走到一定程度,郁积的矛盾就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爆发。《清兵卫与葫芦》的情节在危机爆发之后,设计了两个主要事件:一是他的葫芦最后被古董商高价收购;二是清兵卫现在的爱好。 |
选出下列有关小说知识的说法不当的一项( )
A.小说中的场景就是指场面描写,它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一篇小说都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场面接续而成的。 |
B.小说中的场景一般由人物、事件、环境三部分组成,其中事件是场景的核心。 |
C.场景有大小之别,在一篇小说中大小场景连缀而下,可使小说情节曲折有致,异彩纷呈; |
D.场景也有公私之分,两相交替,更能展开故事情节和反映社会的道德风尚,进而全面立体地揭示人物性格。 |
下面关于场景描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场面接续而成的。场景(场面描写)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 |
B.在小说中,自然风景可以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但无法揭示人物性格的形成,也就是说,自然风景不可能孕育人的气质、培养人的精神。泰戈尔的《素芭》就是借助自然风景来交代人物的活动环境。 |
C.《炮兽》作者将人物放在特定的场景中来表现,把环境纯化为人与自然(大炮)之间的斗争,将恶劣的自然环境作为人的对手来表现人物性格,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显示出人物的性格。 |
D.“炮手一句话也不说”“一种阴郁的静寂笼罩着全船,远远的飓风在呼啸。”“阴郁的静寂”隐喻着全船人恐惧和震慑的心情,“远远的飓风”则象征着命运隐隐的威胁和凶多吉少的不可预测的未来。 |
下列有关鉴赏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人物是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刻画人物,需要贴着人物的心理写和贴着人物的言行写。 |
B.叙述角度有“正面角度”和“侧面角度”,叙述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小说中采用第二人称的很少见。当使用第一人称时,叙事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采取的是有限的视角。 |
C.小说情感的处理,一般是“节制胜于放纵”;小说主题则忌讳太“鲜明”。情感讲究一个“蓄势待发”,主题则应包孕于形象中,用事实说话,形象大于思想。 |
D.小说的主要功能是叙事而非说理,但小说中也有“理”可寻,这种“理”蕴涵在事实之中,并不特别彰显,因而使小说的主题往往模糊多义。 |
对下面所选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对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桥边的老人》)(“只是”意味深长,这里交织着老人怨与冤的情感,隐藏着对战争的控诉。) |
B.安东诺夫卡苹果的香气正在从地主庄园中消失。虽说香气四溢的日子还是不久以前的事,可我却觉得已经过去几乎整整一百年了。(“安东诺夫卡苹果”是一种符号,代表富足、和谐、宁静,这样的生活渐渐消失,让作者带有一种怀旧的感伤,表现了作者对贵族生活的留恋。) |
C.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也想外出旅行。但他决定先买下这辆爆米花车,然后慢慢攒钱。……他永远也不会明白,无论在什么时候,人们都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运用象征手法,卖爆米花的小贩是以经济实力为借口无限延迟寻找自己的梦想,最终成为碌碌无为者的象征。) |
D.“你不懂得这个。我要怎么办呢?我要怎么办呢,索尼亚?”娜塔莎带着幸福的惊惶的面色说。(《娜塔莎》)(“幸福的惊惶”指娜塔莎沉浸在爱情中,她为自己爱的感觉而感到幸福,又为自己对安德来公爵的不忠诚而感到惶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