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我国丘陵上种植着苹果树,该地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农业的策略,正确的是

A.开垦荒坡地,扩大耕地面积 B.开垦基塘成产模式
C.缓坡修梯田,陡坡发展林业 D.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从北京乘火车到广东沿线可能出现的农作物有

A.棉花——油菜——甘蔗 B.大豆——甜菜——油菜
C.甜菜——小麦——水稻 D.水稻——茶叶——长绒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地每年l0月初种植冬小麦,次年6月收获后再种玉米。乙地每年4~7月种植早稻,9~11月种植晚稻,冬季种植油菜等。甲、乙两地可能分别位于

A.三江平原、珠江三角洲 B.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
C.华北平原、江汉平原 D.四川盆地、鄱阳湖平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东耕西牧农业分布格局的形成,首要的影响因素是

A.气温的东西差异 B.风力的东西差异
C.太阳光照强度的东西差异 D.降水量的东西差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A、B、C、D 分别表示的是我国四种农业生产地区,读图回答问题。

能大面积种植水稻的地区是

A.A 地区  B.B 地区 C.C 地区   D.D 地区

秦岭――淮河在图中的位置应是

A.A 地区和B 地区之间 B.B 地区和C地区之间
C.B 地区和D 地区之间 D.A 地区和D 地区之间

关于D 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地区 B.是以大草原为主的畜牧业地区
C.是以山地牧场为主的牧业地区 D.兼跨了我国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古“小桥流水人家”描绘的是      地区的乡村聚落景观。

A.A 地区  B.B 地区 C.C 地区   D.D 地区

与A地区相比,B地区的大型工业基地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是

A.技术 B.劳动力 C.能源   D.水资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粮食生产基地中以生产水稻为主的是 ( )

A.珠江三角洲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河套平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地形区与其农业景观组合正确的是(  )

A.辽东丘陵——片片碧绿的茶园
B.内蒙古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华北平原——一望无际的水稻田
D.青藏高原——雪山下,棉田广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市某同学对学校周围农田长期观察发现,这里的农田每年秋季种植的是小麦,第二年初夏小麦收获后地里长的是玉米,到秋季玉米收获后地里又种上了小麦,到了来年小麦收获后地里长的又是玉米,如此循环。据此可以推断这里的农作物熟制是( )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 C.两年三熟 D.三年两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著名商品农业基地与其优势农产品的对应,正确的是(  )

A.江汉平原——水稻、棉花、油菜
B.太湖平原——水稻、棉花、甜菜
C.成都平原——棉花、甜菜、油菜
D.松嫩平原——甘蔗、亚麻、水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下列地区的农业发展最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

A.在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发展渔业
B.在降水稀少的高原地区,发展粮食生产
C.在地形陡峭的山地地区,发展林业
D.在河网密布的地区,发展牧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冬到2009年春,华北、黄淮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北方多个省区出现旱情。冬春旱已成为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农业生产中最为突出的问题。结合下图,回答河南、河北等北方省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花生 C.小麦 D.甜菜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做法不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是(   )

A.在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的地方实行基塘生产
B.在内蒙古草原地区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
C.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力发展淡水养殖业
D.在上海近郊发展乳畜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地理灌溉农业的条件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