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昭君和亲以后,“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书》
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翦伯赞《题昭君墓》
(1)材料一是怎样评价昭君出塞的作用的?当时匈奴首领是谁?
(2)材料二的前两句反映的是什么事情?后两句指的是什么事情?
(3)翦伯赞对昭君出塞持什么态度? “汉武雄图”能够实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这两段材料反映了汉与匈奴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回答。

(1)这幅图上的机械名称是什么?
(2)谁在什么时候发明的?
(3)它的用途是什么?
(4)它的使用,比欧洲早多少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从夏朝建立到秦灭六国这一段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充满着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1)人与人的和谐:请列举出这段历史时期出现的两对和谐的君臣。
(2)人与自然的和谐:战国和秦朝时修筑的重大水利工程有哪些?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请根据提示:各举一例说明各种不和谐的历史现象。
(3)统治的不和谐:
(4)诸侯国之间的不和谐: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
(5)根据这一段历史的学习,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说出两点即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引自《汉书》
材料二:“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引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至强。
——引自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文)。
(2)在当时的背景下,秦国的贵族、新兴地主阶级、平民各自对商鞅变法持何种态度?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斯是如何评价商鞅变法的(不得照抄原文)?
(4)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活与历史
(1)Tony是一位对中国古代史极为感兴趣的美国中学生,当她学习了中国先秦历史后产生了一个疑惑:中国先秦史的舞台上春秋战国思想家学说知多少?就此她向你发了个E——mail,希望你能解开她的疑惑。
邮件一:下面是Tony收集到打乱了次序的思想家的学说材料。你能帮她对号入座吗?(要求将字母填在对应的表格里)。

A.“互爱互利” “反对不义战争”
B.“因材施教”
C.“无为而治”
D.“国家权力应集中于君主手中”
思想家
孔子
墨子
庄子
韩非
思想
 
 
 
 

邮件二:Tony想模拟一次“百家讲坛”的一系列论坛,邀请的几位嘉宾有:孔子、庄子、孙膑、韩非,请你帮她安排最适合他们的拦目。
①《人与自然》②《法制空间》③《军事天地》④《教育论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实现,举凡国际国内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未寒(未寒即8月14日)
——1945年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第一封电报
(2)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材料二“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
(1)依据材料一:1945年国共两党进行了什么谈判?这次谈判最终达成了什么协定?
(2)依据材料二:毛泽东的这首诗描述了解放战争中的哪一场战役?这场战役解放军占领了哪座城市标志着国民党政府的垮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松花江上》歌词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  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这里响起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枪声……“揭开了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的序幕”。
——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中国人民经过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浴血奋战,并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配合,在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之后(总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元……),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摘自人教网
(1)材料一表现了东北人民在1931年日本侵略者制造哪一事件后的悲痛与愤懑?蒋介石的态度导致了什么结果?
(2)在材料一中的事件之后张学良却以下犯上扣押了蒋介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最终怎样解决?
(3)材料二中“揭开了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的序幕”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在抗日战争中我军取得的首次大捷是哪一次战役?
(4)材料三中”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是指什么战争的胜利?取得胜利的时间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歌谣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写出至少二个)
(2)材料二描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二中召开的什么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一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4)结合两则材料,今天我们在感念先贤的同时,还应传承他们的哪些精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化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此书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请回答:
(1)材料三中“鸿章”指的是谁?为学习外国“利器”鸿章等人于19世纪60—90年代在清朝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该书的作者是谁?他编写此书的目的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说: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其中主要的特点就是把平定叛乱、消灭分裂势力与抗击外国侵略结合起来了。面对这个话题,班上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请你也参与进来:
(1)你认为同学们探讨这个话题有何意义?
(2)请结合你所学的历史知识,用史实说明以上所说的“主要的特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阅读下图,根据要求,按序号在空白处填写恰当史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秦朝。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答两条)
(2)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3)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创始人孔子生活在那一时期?如果要了解孔子的言行,你认为应该查阅哪部经典著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共14分)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
并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和探索史,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同时也书写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和勇于探索的不朽篇章。
【感受中国近代化屈辱与抗争历程】
材料一: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
材料二: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1)材料一中,林则徐认为鸦片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光辉的一幕”指哪一历史事件?
(3)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
【感受中国近代化艰难探索路】
材料三:张海鹏教授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时,根据书中“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的描述,绘制了下图。

(4)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是源于哪两个历史事件?请选择其中一个事件说明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5)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请问这三条路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6)从B段转为C段的历史性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材料四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中国历史十五讲》
(7)“学习西方”——洋务派为“自强”“求富”分别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活动?
(8)“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等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运动中举起了哪两面大旗?
(9)面对中国人民的不懈探索和抗争,说说你的感想。
【感悟历史,中国近代化探索多困惑】
材料二: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10)根据材料二,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在近代化探索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惫,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1)“今天下三分”是指历史上的哪一时期?
(2)为上述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