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
C.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
“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 B.说明中国人民不勇敢,惧怕竹枪火炮 |
C.竹枪比火炮有较大危害 | D.因为吸烟中国人民内部互相仇杀 |
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了列强侵华的趋势是:
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 | B.从开埠通商到割占土地 |
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 | 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
如图,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
C.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
《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这些口岸的开放表明列强的侵略:
A.集中在沿海地区 | B.由沿海地区发展到内地 |
C.集中在内地地区 | D.由内地发展到沿海 |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列强都要求清政府
A.割地 | B.赔款 | C.开设工厂 | D.设立使馆区 |
2010年11月20日CCTV—10套节目首播了《乾隆:埋下鸦片战争的“种子”》的专题片,其中主场人解读《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这本书,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乾隆盛世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鸦片战争的种子。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华要求通商遭乾隆拒绝,47年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报复中国的禁烟运动 |
B.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工业原料 |
C.割占中国领土,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 |
D.把中国变成英国的鸦片销售市场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他所说的“长技”在当时不可能包括( )。
A.军事技术 | B.政治制度 | C.科学技术 | D.文化制度 |
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
A.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
C.中国第一次被西方打败 |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
2008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顾历史,宁波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宁波又是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不同在于( )
A.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
B.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
C.两次开放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
D.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 |
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A.都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
B.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
C.都有巨额赔款 |
D.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
你在《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三个不平等条约中。都能看到的内容是( )
A.割地 | B.赔款 | C.开设工厂 | D.开放通商口岸 |
央视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中这样陈述:“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 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
请回答:
(1)“为了民族复兴,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 1840年在中国广东海面一批外来侵略者用坚船利炮撬开了中国的国门,请说出这是哪一侵华事件,对中国有何影响?(3分)
(2)列宁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请至少再举三次1840年后,中国遭受的外来侵略。 (3分)
(3)在了解了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后,你有何感想?(2分)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陈旭麓先生所说的“这场战争”是指 (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如图,中英街,一条长不过250米的小街,却浓缩了中华民族百年的历史。“中英街”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镇,是英国割占香港地区期间香港和深圳之间的界限,故名“中英街”。
一街之兴衰,关乎国势;百年之荣辱,窥于一斑。
――“中英街”警世钟铭文
(1)下面某报纸上有关中英街的一段小诗,请你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时间:
_____年,它是一道耻辱的伤口,朝廷在这头,老外在那头。
__ __年,它是敌我斗争的前沿,社会主义在这头,资本主义在那头。
_____年,它是落后与发达的分野,穷亲戚在这头,阔太太在那头.
_____年,它就是一条250米长的小街,中国人在这头,中国人也在那头。
那一年,这个民族重拾了尊严,背负了一个世纪的屈辱在礼炮与国歌中得到洗刷。
(2)“中英街”博物馆广场上铸有警世钟,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它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