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几次重大调整 其中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的有 ( )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生产合作化 ③人民公社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B.肃清了国内的反革命势力 |
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 D.消灭了地主阶级 |
为祝福我们的祖国,同学们决定以“新中国经典瞬间”为主题,举办历史图片展览。请你也来参加(共11分)
(1)整理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1——11课的历史照片,按下列相关要求选择图片并陈述选择的理由(选择一幅图并写出其名称即可)。(共11分)
① 你认为能见证影响重大历史事件的图片名称:
选择理由:
②最能感动你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图片名称:
选择理由:
③最能让你反思的历史事件图片名称:
选择理由:
(2)在展览的结束语中,你会写些什么?
如图,世世代代没有田地的人今天分得了田地,还分得了农具和牲口。他们从心里感到这才是人民当家作主,脸上充满了微笑。该图反映的是 时期的情景( )
A.解放战争 | B.改革开放 | C.土地改革 | D.新中国成立 |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关系到中国的发展和安定。新中国成立后,我党一直重视“三农”问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 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四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五 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
(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文件?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
(2)在材料二的变革中,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3)材料三中 “新乐园”出现在哪一年?
(4)材料四体现了农村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哪个省最早实行?这产生了什么影响?
(5)综合以上五则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中不断探索,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1952年底全国大陆全部完成土地改革。
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现有以下四幅图片,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①农民加入合作社 ②人民公社食堂 ③土地改革 ④小岗村“分田到户”字据
A.①②④③ | B.②③①④ | C.④②③① | D.③①②④ |
下表为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A.新中国的成立 | B.土地改革的完成 |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 D.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 |
某校准备开展以“宣传新中国建设成果”为主题的活动,同学们搜集了下列资料。请你参与,根据要求,解决问题。
(1)人物篇:下面图中的历史人物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分别写出二位人物的姓名,并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事迹。
①图一: 被誉为:
②图二: 被誉为:
(2)探索篇:下面三幅图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的变化。历史事实证明,“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为此,同学们组织了一场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知识竞赛,请回答问题:
③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在农村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上述哪一图片反应了新中国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情形?是在什么时间废除的?
④“长鞭呀,那个一呀甩呀,啪啪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一首老歌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通过哪一方式?
⑤图三显示安徽凤阳县农业粮食生产三年三大步。产生这一历史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成就篇:实现工业化是全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为此,党在不同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⑥图一、图二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后实现的建设成就。这一计划是哪一年开始执行的?
(4)感悟篇:从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建国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许多工业从无到有。请回答:
⑦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A.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 B.1953年开始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
C.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 D.近年来开通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
如图反映的内容是“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从中不可能读到的信息是
A.土地改革使农民分得地主的土地 |
B.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国 |
C.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关心土地问题 |
D.封建土地制度被推翻 |
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列标志着我党已实现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真正解放农民这一目标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结合图片、材料和所学知识文化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图1土改中农民拔除地主立的界碑 图2农民积极报名入社
材料三 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
粮食产量 |
人均口粮 |
交售粮食 |
||
1976年 |
35000斤 |
230斤 |
|
||
1979年 |
132300斤 |
800斤 |
30000斤 |
||
1980年产粮 |
5.02亿公斤 |
|
|||
1981年产粮 |
6.70亿公斤 |
|
|||
1982年产粮 |
7.15亿公斤 |
|
|||
材料一中图1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一历史事件?农民热情高涨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中根据图2指出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1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的早稻、花生高产“卫星“反映了当时我国农业生产出现哪一问题?(1分)
(4)1976年小岗村人均口粮仅230斤,这与当时我国农村实行的哪一体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小岗村粮食产量比1976年大幅度提高的最主要原因。(2分)
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以下四幅图片所反映的生产关系变革中,哪些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片一 1950年四川贫农分到了土地 图片二 1980年农民领取包产到户合同书
图片一、二的历史情境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发生的什么重大事件?
阅读材料二、材料三回答:
材料二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材料三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全国农村逐步都实行了这一做法,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这两次重大事件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这两次重大事件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