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数据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A.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B. |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
C. |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
D. |
"包产到户"的实施 |
民生问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特别关注农民问题。建国以来农民待遇的变化是( )
A.土地的主人——国家的主人——包产到户——免除农业税 |
B.国家的主人——土地的主人——包产到户——免除农业税 |
C.国家的主人——土地的主人——免除农业税——包产到户 |
D.土地的主人——国家的主人——免除农业税——包产到户 |
毛泽东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据此可知,让毛泽东高兴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 | B.抗美援朝的胜利 |
C.土地改革的完成 | D.“一五”计划的完成 |
农业政策的调整关乎国计民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哪一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
A.土地改革 | B.人民公社化运动 |
C.农业合作化运动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四次调整的先后顺序是:( )
① 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三大改造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①② |
C.①③②④ | D.③④②① |
建国后,保证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身得解放,成为土地主人的法律依据是
A.《共同纲领》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宪法》 |
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这次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
B.改革中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
C.地主也可以分到一份土地,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
D.这次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 |
主题探究越来越成为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下列图片片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
A.反对外来侵略 | B.进行三大改造 |
C.发展国民经济 | D.巩同新生政权 |
“斗地主”已经成为现在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扑克牌游戏,据传在万恶的旧社会,地主横行乡里,无恶不做,人们为了发泄对地主的痛恨,常常在一天的劳作之后,一家人关起门来“斗地主”。“地主”退出历史舞台是通过下列哪次变革( )
A.土地改革 | B.三大改造 | C.“文化大革命” | D.改革开放 |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 |
B.基本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
C.巩固了人民政权 |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下列对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
B.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土地制度 |
C.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
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
“贫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这一局面出现于( )
A.1931年 | B.1941年 | C.1947年 | D.1952年 |
“斗地主”已经成为现在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游戏,使“地主”退出历史舞台的变革是( )
A.土地改革 | B.三大改造 |
C.文化大革命 | D.改革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