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有 ( )
①改革政治 ②兴办新式学校 ③翻译外国书籍 ④建设海军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下侧是山西举人刘大鹏在光绪三十一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某天的日记,其中部分字迹印刷不清。这部分字迹应是
A.举办洋务 | B.兴办学堂 |
C.停止科考 | D.结束帝制 |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B.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
C.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 | 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
下图是洋务运动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课程计划表,这有利于( )
A. | 促进科举考试 |
B. | 培养近代外交、科技人才 |
C. | 发展排外顽固势力 |
D. | 促进近代民族工农的生产 |
"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 B. | 大生纱厂的兴办 |
C. | 福州船政局的创办 | D. | 汉阳铁厂的兴办 |
小兰曾在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学习过,你知道这所学堂的名称吗?( )
A.福建船政学堂 | B.京师同文馆 |
C.万木草堂 | D.北洋水师学堂 |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 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
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以下关于中国近代交通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 | 19世纪中后期,西方发明的火车传入中国 |
B. | 淞沪铁路是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 |
C. | 滇越铁路开通后,从上海到昆明全程只需要短短的几天 |
D. | 火车的出现改变了人类出行的方式,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中的“是书”指的是。
A.《海国图志》 | B.《资政新篇》 |
C.《定国是诏》 | D.《天演论》 |
1902年的某一天,京师大学堂的日本老师在生物课上解剖了一只羊。慈禧太后听说后大为震怒,管学大臣张百熙急忙入宫叩头请求处分。这则史实反映了
①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入侵 ②慈禧太后的愚昧无知
③在封建专制统治下,教育改革艰难 ④近代科学进入了新式学校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举办的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张之初只有3艘轮船。后来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这段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 )
A.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
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
C.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D.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展 |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其活动不包括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
C.创办一批新式学堂 | D.筹建中国近代海军 |
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
A.编写《海国图志》 | B.维新变法 |
C.洋务运动 | D.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
下列是一组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与这组内容吻合的主题是
A.洋务企业的产生 | B.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
C.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 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