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
A.编写《海国图志》 | B.洋务运动 |
C.维新变法 | D.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
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下面图示中空白的方框应填写 (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简答题(共14分)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发展经历了四次巨大的社会转型,第一次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通过长时间的变法运动实现的。第二次发生在晚清民国时期,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探索资本主义道路。第三次发生在新中国初期,主要是通过政治建设和社会改造实现的。第四次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请回答:
(1)请写出第一次社会转型中影响最大、效果最显著的变法运动的名称。
(2)请写出第二次社会转型中“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探索资本主义道路”的两个典型事例?
(3)第三次社会转型中的社会改造涉及哪三个方面?
(4)第四次社会转型时期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人是谁?请用一句话对他进行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促进农工商业的发展;准许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裁撤冗官……各地开办新式学堂,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地图出版社)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三 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材料一是清朝光绪皇帝颁布的变法令的内容,这场变法史称什么?这场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革命思想被概括为什么?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建立于哪一年?
(3)依据材料三,“第三次革命”是以哪次重要会议作为开始标志的?这次会议形成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斗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历史课程标准》
(1)请回答近代化的探索四场运动的有关问题: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什么?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是什么事件?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是什么?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中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什么?
材料三
凤阳四年跨了四大步
年代 |
粮食产量 |
1979年 |
4.4亿千克 |
1980年 |
5.02亿千克 |
1981年 |
6.70亿千克 |
1982年 |
7.15亿千克 |
(3)材料三中“凤阳四年跨了四大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指出“经济特区示意图”中,代表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的字母。
(4)上述材料及问题,反映出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
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为了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亡,为了拯救民众于水火,一批仁人志士揭竿而起,浴血奋战;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前赴后继,屡蹶屡战,英勇牺牲,“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一批革命志士“敢以颈血溅诸侯”,以手枪、炸弹等铁血手段对抗残暴的专制政体。这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永远值得炎黄子孙尊敬和怀念。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识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请简要评价这一历史事件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辛亥革命的的历史功绩。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是指这场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它们分别是什么?后来这场运动在十月革命后,开始宣传什么革命理论,将中国革命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翻开中国近代史,我们可以清晰发现几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线索,一条是列强的侵略;一条是中国人面对侵略的抗争和探索。而近代化的发展贯穿在整个过程中,显得特别的耀眼,依据所学回答:
(1)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近代化的发展与救亡图存始终交织在一起。《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发起了什么运动?后来支持维新变法的清朝皇帝是谁?
(3)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近代化作出重大贡献,它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新文化运动体现的是中国思想近代化,请回答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和高举的两面大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某校九年级三班同学组织了“寻梦、追梦、圆梦”系列活动,于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
【东方古国梦现辉煌】
(1)“唐人”是古时对中国人的一种称谓,见证了唐朝在世界上的盛名与辉煌。这是设计组某同学的一张知识卡片,结合所学知识,填写重要史实。
【近代百年艰难寻梦】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各阶层人民不懈探索,共同谱写下民族复兴的交响史诗。这是理论组某同学设计的近代前期研究简图。
(2)观察简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探索过程呈现了怎样的特点。促使资产阶级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民族复兴梦想渐真】
(3)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后,是千年的回响、百年的渴望。这是策划组同学集体设计的“圆梦图”,请你依据所学知识,参与“圆梦”行动。(要求:在空白格内填写具体制度)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
材料一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 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材料三 简而言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础是机器(生产),不是手工(生产)。我们现在还没有获得机器,所以我们还没有胜利,如果我们永远不能获得机器,我们就永远不能胜利,我们就要灭亡。......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还是我们的革命任务。
——《毛泽东书信集》
材料四 据统计,2010年我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国家统计局相关资料
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
不足之处 |
学习内容 |
实践活动 |
最主要影响 |
第一期 |
机器上 |
军事器物 |
洋务运动 |
④ |
第二期 |
制度上 |
政治制度 |
① |
它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传播,有利于社会进步,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② |
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
第三期 |
文化上 |
思想文化 |
③ |
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2)根据材料三所述,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发生了历史性转变。1953——1957年中国在经济、政治方面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出现材料四所反映情况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共和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寄托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强国梦想,他们前赴后继,努力探索。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将下列图表内容填写完整。
梁启超的分期 |
史学界的观点 |
相关重大的历史事件 |
政治主张或口号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一期 |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
洋务运动 |
师夷长技以自强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二期 |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① ② |
维新变法、民主共和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三期 |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
新文化运动 |
③ |
(2)个人的际遇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家在上海的张山(1845-1921年),一生的经历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以下工作生活场景有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请打(√),不可能的打(×)
①20岁时,他被招进江南制造总局做工。
②40岁那年春天,他在《申报》上看到了"公车上书"的消息。
③67岁那年他主动剪掉了自己的长辫子。
④70岁时他让孙子给他读《青年杂志》上的文章。
(3)中国梦,就是中华儿女的强国梦。请你谈谈作为青年人应如何实现中国梦。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工业化】
材料一
(1)洋务运动是中国工业化的开端,材料一体现了洋务运动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材料二 建国初期,面对我国十分落后的工业,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文明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布恩那个制造"
(2)为了改变材料二的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主要发展什么?
【西方工业化】
材料三 200多年前,曾经发生过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次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3)材料三中的"革命"是指什么?首先发生在哪一个国家?
材料四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那次革命,使我们已经习惯了借助电灯照明,使用电话与人交流,……遥望蓝天,银白色的飞机在空中翱翔。
(4)材料四中"电灯照明"、"飞机在空中翱翔"分别得益于谁的发明?
(5)综上所述,指出中西工业化的途径有何不同?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
史 料 |
推 论 |
正确否 |
(1) |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
材料中的言论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
(2) |
“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唐玄宗 |
材料描述的是科举制创立的背景和时代。 |
|
(3) |
“1895年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梁启超《李鸿章传》 |
材料中李鸿章如此“伤感”的原因是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 |
|
(4) |
“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 ——《马关条约》 |
材料表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
|
(5) |
“自然界的美,大部分是由选择作用所致”。 ——达尔文 |
否定了神学创世说,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对中国的维新变法思想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
(6) |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1945年4月16日杜鲁门的谈话 |
材料表明的是杜鲁门主义,它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李鸿章
材料二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他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状元。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深深刺激了他,于是决定弃官经商,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由一个旧官僚逐渐转变成一个爱国实业家。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他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他饱尝人间冷暖。1899年大生纱厂终于建成。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洋务运动提出了什么口号?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回答,张謇为什么弃官经商?他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3)为拥护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1872年,12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赴美学习,为日后创造铁路建设的突出成就奠定了基础,詹天佑赴美留学,与哪一事件有关( )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