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和恰当的政策凋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曾有相同的经历和命运:封建专制统治,面临外敌入侵,民族 危机严重。为此,清政府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却以失败而告终。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很快崛起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材料三(苏联)五年计划(1928年一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 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就是根据这 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
——邓小平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两条措施?在实施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逐渐增强,先后灭 掉六国,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请写出秦朝为抵御匈奴和促进中原与岭南地区经济交流修建的两大工程。
(2)据材料二,写出中国“师夷长技”的自救运动名称。列举在这次自救运动中创办的两个近代军事工业。
(3)材料二中提到的日本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4)为应对材料中提到的“西方经济的崩溃”,美国采取的哪一政策成为资本丰义国家对苏联五年计划模仿的成功范例?该政策和苏联五年计划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
(5)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到的改革首先在哪里进行,其“改革的方针政策”指什么?这一时期在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应当是( )
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
B.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
C.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
D.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
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现实要求,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缺少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另一方面又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 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
(1)民族独立是实现民主的前提。孙中山为谋求民族独立、争取民主权利有什么主张和重大实践?毛泽东领导我们党在革命实践中,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从而引导我们革命成功,取得民族独立的?
(2)实现民主需要法律保障。写出中华民国建立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为保证民主实现分别在1912年、1954年颁布的法律文献。
(3)国家富强更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完善。中国近代化开始于哪一事件?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改革开放后,为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92年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新时期,为“中国梦”的实现,在生活学习中你打算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鲁迅回顾历史时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开始了( )
A.编写《海国图志》 | B.洋务运动 |
C.维新变法 | D.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
下列属于洋务派在洋务运动“求富”口号下兴办的民用工业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 B.福州船政局 |
C.轮船招商局 | D.安庆内军械所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派别的活动?他们的探索活动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二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
(2)材料二中为实现“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其结果如何?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这场革命的领导者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方面来分析材料二关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是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两面大旗?什么杂志成为这次运动阵地?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各阶层积极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
——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
材料三: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的“自强运动”指什么历史事件?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口号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革命”是指哪一重大事件?“革命成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为此掀起了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4)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
某班同学举办以“近代化探索”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下列选项与此主题相符的是
①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②邓世昌浴血黄海海战
③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
④革命党领导武昌起义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中国近代有许多人主张向西方学习,但目的各不相同,其中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西方军事,武力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
B.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
C.学习西方思想,改革清朝制度 |
D.学习西方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中国近代化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此书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请回答:
(1)材料三中“鸿章”指的是谁?为学习外国“利器”鸿章等人于19世纪60—90年代在清朝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该书的作者是谁?他编写此书的目的是什么?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
A.顽固派 | B.洋务派 |
C.资产阶级维新派 | D.资产阶级革命派 |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一一一《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一一一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史料解读】
(1)三则材料反映的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问题思考】
(2)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哪一派别的主张?说出一个该派别为“学习外国利器,,而兴办的企业名称。并对李鸿章所属派别的努力做简要评价。(至少答出2点)
(3)材料二中康有为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问题上与李鸿章有何不同?康有为的设想能否使中国富强?请举出一例予以说明。
(4)胡适等为解决“文化”上的不足,学习“西洋近代文明”的主张有哪些?
据《李鸿章传》记载,李鸿章因为洋务被天下世俗功利之人崇拜。下列企业中,与李鸿章被崇拜有关的是( )
①安庆内军械所 ②江南制造总局 ③汉阳铁厂 ④轮船招商局 ⑤湖北织布局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⑤ | D.③⑤ |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面对苦难的中国,先贤们不懈斗争、上下求索,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实业救国”、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接着,请来德、赛两位先生,挥动科学、民主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8分)
请回答:(1)先贤们为“师夷长技”发起了什么运动?(1分)提出了“实业救国”口号的状元实业家是谁?(1分) “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说明了什么道理?
(2)“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建立于哪一年?
(3)材料中提到的“请来德、赛两位先生,挥动科学、民主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是指哪一历史事件?(1分)德、赛两位先生分别指什么?(2分)
(4)中国人民在探索近代化道路的历程中充满了艰辛。你认为这一历程充满艰辛的最主要的内在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