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
A.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
C.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
《来自家乡的喜讯》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幅漫画,画中讨论的主题发自内心的微笑主要得益于那次会议的决策?
A.中共八大 | B.十一届三中全会 |
C.中共十四大 | D.中共十五大 |
在某城市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名为拓荒牛(见下图)。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 )
A.上海 | B.深圳 | C.珠海 | D.厦门 |
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二十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典型代表分别是( )
A.深圳和浦东 | B.海南和天津 |
C.厦门和南通 | D.广州和连云港 |
春联往往折射着社会的风貌。1974年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1980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1980年春联反映的社会现象与197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是由于(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
C.实行人民公社化 |
D.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发表诗篇。”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所指的“诗篇”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哪一篇历史文献?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B.《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D.《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从深圳、珠海、到广州,轻车简从,探访民生,倡言改革。有人说这是踏着20年前邓小平的足迹,酝酿新一轮改革。这一“足迹”给中国带来的重大影响不包括( )
A.经济特区开始建立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开始建立 |
C.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 |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之所以能使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是因为( )
A.它适应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 |
B.它实现了农民对土地的小私有制 |
C.它是在凤阳县农民实践的基础上推广的 |
D.它为乡镇企业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有关于“农民集体所有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的规定,开启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又一次变革,你知道当下农民流转出去的土地和哪一制度有关吗?
A.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土地私有制 | D.封建土地所有制 |
1978年12月22日,广大干部群众正在通过收音机收听一次关系中国发展命运的会议公告,他们听到的是( )
A.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
B.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C.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
D.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首歌谣赞扬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股份制改革 |
C.私有化改革 | D.包工包料包销 |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反应的是
A.建立经济特区 ,实行改革开放 |
B.进行土地改革 |
C.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
D.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
1978-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均增长495亿公斤,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增长率达14.55%。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
B. | 设立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
C. | 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
D.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