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启动,其意义重大。在上海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肖林看来,这是中国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国家战略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更高层次推进改革开放的积极尝试。
——《人民日报: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引领开放新格局》
材料二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继续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材料三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视察上海时的讲话》
材料四 今日浦东,不断吸引着世界一流竞技选手。7家国家级要素市场、13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4000多家贸易公司、3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聚集,每年上百次国际性会展,使浦东初步展示出国际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研发中心、营运管理中心和会展中心的风采。浦东,以上海市十二分之一的面积和十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全市五分之一的GDP和四分之一的外贸出口o浦东GDP12年增长了18倍,人均GDP从1990年的不足1000美元上升到去年的7700美元。
——《伟大构想变成瑰丽现实——今日浦东走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在哪一次重要会议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当年,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什么?
(2)据材料二简要说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明确 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是中共的哪次重大会议?
(3)上海在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中曾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据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你认为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与近代中国上海的开放有何不同?
材料一: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 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实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材料二:我们已经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
(1)材料一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是什么严重失误?
(2)材料二中“历史性变化”的起点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重要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共14分)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许多地区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良田。
材料二:(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材料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回答问题。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
人 口 |
粮食产量 |
人均 口粮 |
人均分 配收入 |
还贷款 |
交售粮食 |
1976年 |
19户 110多人 |
35000斤 |
230斤 |
32元 |
——- |
——- |
1979年 |
20户 115人 |
132300斤 |
800斤 |
200多元 |
800元 |
30000斤 |
请仔细思考,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提到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时期,如果农民不组织起来会有哪些弊端?(4分)
(3)材料三反映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民收入发生怎样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4)通过以上材料和所学谈谈,我国广大农村怎样发展才能使经济水平较快提高?(答出两方面即可,4分)
中苏两国曾经走过同样的路,但最终的结局却截然不同,社会主义道路究竟该怎么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和思考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苏联历史上有过三次改革:列宁最早发现问题,他力主“新经济政策”的改革,但有所保留;赫鲁晓夫冲破斯大林的“寒冬”进行思想“解冻”,但他也曾“进两步,退一步”;戈尔巴乔夫于“左、右”夹击中采取“中间立场”,最终左右为难、无力前行。
请回答:(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请指出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寒冬”的显著特点。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给苏联带来了怎样的命运?
材料二 中国有80%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80%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请回答:(2)中国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当时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我们自己苦干实干,还需要运筹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追求梦想的经验和教训。
请回答:(3)结合中苏两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及其结果,请你就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谈谈你的认识。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命脉,经济兴,则国家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贞观政要》卷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忆昔》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繁荣盛世局面?二者之间有何必然的联系?
材料二 宋朝人口已达到2千万户,1亿多人,耕地达到7.2亿亩,GDP占全球60%,人均GDP为2280美元。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国库收入为7070万贯,最高达到1.6亿贯文,即便南宋丢失半壁江山(淮河以北),国库财政收入竟也高达1亿贯文,这样的税收后世难以企及。
请回答:
(2)据材料,请概括两宋时期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同时请为划线句子所叙述史实的准确性提供历史依据。
材料三 会议指出,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步子很快,1978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必须看到,……一些重大的比例失调状况没有完全改变过来,生产、建设、流通、分配中的一些混乱现象没有完全消除,城乡人民生活中多年积累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妥善解决。我们必须在这几年中认真地逐步地解决这些问题,切实做到综合平衡,以便为迅速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请回答:
(3)据材料,请列举造成当时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一系列问题的两个重要历史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会议对中国今后的工作重心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创新是一个民族能够发展的原动力。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都作出过有益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列宁
材料二: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
——奥巴马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材料四: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大门”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又一次全局意义上的战略性深化和革命。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是改革开放35年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实践和创新的结果,更将是新时期“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跃升至“制度自信”新境界的现实来源和指导纲领。
——人民日报评论
(1)材料一中列宁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作出的重要尝试指的是什么?20世纪30年代,当西方世界陷入危机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却一枝独秀,由此,苏联形成了什么经济模式?
(2)举出材料二中20世纪30年代美国懂得改变的史实一例。写出美国这次改变的主要特征及其核心内容。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3)材料四中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实践和创新具体表现是什么?
(4)改革也是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可以使封建农奴主渡过经济危机;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民族危机的困扰……”试举出史实加以说明。
(5)综上所述,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彼此间可以有互相借鉴的宝贵经验,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现实要求,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缺少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另一方面又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 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
(1)民族独立是实现民主的前提。孙中山为谋求民族独立、争取民主权利有什么主张和重大实践?毛泽东领导我们党在革命实践中,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从而引导我们革命成功,取得民族独立的?
(2)实现民主需要法律保障。写出中华民国建立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为保证民主实现分别在1912年、1954年颁布的法律文献。
(3)国家富强更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完善。中国近代化开始于哪一事件?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改革开放后,为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92年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新时期,为“中国梦”的实现,在生活学习中你打算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分)改革和恰当的政策调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农民们被允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所说的“让步”指什么? (1分)
材料二: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美《全国工业复兴法(1933年(节录)》
(2)材料二是美国针对什么事件而颁布的法令?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法令的内容?(3分)[
材料三:(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农村改革,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在农村普遍推行以大包干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王郁昭《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现代化》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农村改革的实行有什么积极意义?(1分)
材料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针对上述现象,上世纪90年代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怎样的改革?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什么?(2分)
(5)纵观以上三国改革的情况,我们能得出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30多年前,在邓小平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材料一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专著和新的革命起点”。“(它)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历经种种探索与曲折之后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什么正确的思想路线?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关键时刻转危为安开创新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说说图A、图B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何重大决定?指出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
(3)请说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两项)
(4)在改革开放中,农村改革实行什么政策?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最先设置的四个经济特区是哪四个?
(5)材料二所说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又被称作什么?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定把小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川教版八年级下册25页
材料三 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表
1980年粮食产量 |
1981年粮食产量 |
1982年粮食产量 |
5.02亿千克 |
6.07亿千克 |
7.15亿千克 |
材料四 确实,“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党和政府多年关注的问题。我们说把“三农”问题要摆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不是一般的表态,而是实际行动。这些年,我们为农民做了一些事情,比如……
——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项运动?该运动有什么重大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曾有过哪些重大失误?
(3)材料三中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实行了什么改革?
(4)材料四充分体现了政府意识到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请就“三农”问题提出一条建议。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年风雨兼程,在这“第二次革命”的征途上,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着人民,突破了一个又一个传统“禁区”,闯过了一道又一道艰难险阻。成功与挫折相伴,反思与期盼链接,欢欣与忧虑交织 ……穿越30年,随着城乡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亲历国民经济由温饱向小康的跨越,历史留给国人无数难以忘却的记忆。
-----新华网 2008-01-28
材料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了题为《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的演讲。温家宝说,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中国选择了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实现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对外开放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他再次强调,中国的开放政策不会变。本世纪前五十年不变,五十年以后,中国同国际上的经济交往将更加频繁,更加相互依赖,更不可分,开放政策更不可能改变。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第二次革命”指什么?(2分) 它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分)
(2)根据材料二,中国对外开放的作用有哪些?(4分)
(3)根据材料三,中国最初设立的经济特区是哪几个? (4分)
A B C D
(4)请你为我们祖国未来的发展献计献策。(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第波浪式第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二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让“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我国在农村和城市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改革有什么特点?(2分)
某校历史探究学习小组以“中国的过去与未来”为主题,决定举办一次中国对外交往演变历程的展示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共13分)
展示一:50年代独立自主篇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1)材料一中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在外交领域提出了什么样的国际关系准则?(2)材料二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上的发言?他提出了什么方针?(2分)
展示二:70年代外交突破篇
材料三 周恩来总理当年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3)材料二所描绘的历史瞬间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双方最为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4)70年代中国外交梅开三度,除材料二所举事例外,请再举2例加以应证。
展示三:新时期改革开放篇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2分,注:完全写对得满分,错写、漏写均不得分)
材料四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尽管不愿见香港回归中国,但她仍然称赞邓小平提出了“最富天才的创见。”
(6)材料四中“天才的创见”指什么?请写出澳门回归的具体时间(1分,注:具体到年、月、日)
材料五 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九十年代之后,我国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增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以更加积极更加活跃的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7)从90年代开始,我国参加了那些国际组织?(举一例)
(8)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新中国积极发展外交事业的原因是什么?
(7分)某校九年级一班的同学正在进行“中俄两国经济发展”的主题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吧。
第一组同学搜集到以下图表
(1) 图一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l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主要是因为哪一政策的实行?这一政策在农业上的措施是什么?(2分)
(2) 从图二你可以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么?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农村实行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2分)
第二组同学从课本中找来以下资料
材料一 毛泽东有过一段非常形象的描述。他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3) 为改变材料一中的局面,建国初期我国制定了什么经济发展规划?(1分)
(4) 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就说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努力地“做到这一点”。
(1分)
第三组同学从网上找到如下资料
材料三 2001年7月,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奠定了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对于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对扩大中俄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和双方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5) 据材料三指出中俄两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有何现实意义?(1分)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富民强国,历代中国人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独立梦】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 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赢得了民族独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一卷
(1)请写出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中走的什么道路?(1 分)
(2)概括近代探求生存之路的过程中领导力量变化的特点。请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主要实现了什么目标?(2分)
【国家统一梦】
材料二
(3)材料二中三个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史上曾被列强所侵占。其中,图一、图二两个地区在20世纪末顺利回归祖国。你认为中国能成功收回这两个地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分)
(4)中国共产党针对图三所示地区坚持的原则和前提是什么?(1分)
【富民强国梦】
材料三 三十余年来,从“民以食为天”的温饱阶段,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一条创富之路拾级而上。……于当前的中国人而言,富足之梦,是由温饱向富裕的转变,更是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向全民共富的质的飞跃,称之为当代中国人最为现实的中国梦,实为客观之论。
------2014年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5)李克强总理提到的“一条创富之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6)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除上述提到的以外,请就中国共产党具有创新精神再举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