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和最大的经济特区( )
A.深圳珠海 | B.深圳汕头 |
C.汕头厦门 | D.深圳 海南 |
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党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A.中共十二大 | B.中共十三大 |
C.中共十四大 | D.中共十五大 |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位老人绘制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蓝图,他是:
A.毛泽东 | B.邓小平 | C.江泽民 | D.胡锦涛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目的是:
A.同外国进行平等互利的贸易 | B.利用国外资金 |
C.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 D.与外国办合资企业 |
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在这一格局中,第二步开放的是
A.沿海经济开放区 | B.沿海开放城市 |
C.经济特区 | D.内地 |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对外贸易.吸收外资 | B.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
C.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 | D.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
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的优惠政策,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使这里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了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这里的“伟大的支点”最有可能是( )
A.深圳 | B.浦东 | C.台湾 | D.海南 |
学习经济史经常要求从数据图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根据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一时期农民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安徽省凤阳县 小岗生产队 |
人口 |
粮食产量 |
人均口粮 |
人均分配收入 |
1976年 |
19户 110多人 |
35000斤 |
230斤 |
32元 |
1979年 |
20户 115人 |
132300斤 |
800斤 |
200多元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成果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属于邓小平理论创新内容的是
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⑤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③⑤ |
右图是我国某县粮食产量变化表。导致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全国农村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完成 |
B.“一五计划”的实行及“三大改造”的完成 |
C.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籼性杂交水稻”的普遍推广 |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为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
B.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 |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发区 |
D.内地——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
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比喻的是( )
A.深圳 | B.浦东 |
C.海南 | D.珠海 |
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管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
A.文化大革命结束 |
B.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召开 |
C.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
D.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
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入新时期的土地政策改革。土地政策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现在最能体现我国土地制度创新的是
A.1950年土地改革 | B.农业生产合作社运动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