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下图中位于“A”点的特区是深圳。
小明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深圳、珠海特区的发展”、“邓小平画像”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C.现代中国农村巨变 | D.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与成功 |
下面是湖北天门县一农民家1974年,1980年贴的两副春联1974年: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 B.人民公社制的推行 |
C.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国有企业改革 | D.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是改革“摸着石头过河”的典例,它首先出现在
A.广东深圳 | B.安徽凤阳 |
C.上海浦东 | D.江苏南通 |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某校进行邓小平事迹图片展。以下四幅图片按时间顺序排列应该是【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② | C.③②④① | D.②③④① |
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
“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对原来僵化的农业经济体制实行了自我完善,使之变为新型的农业体制,使亿万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新型的农业体制”是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C.“创造”是指实行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
D.率先成为改革开放的突破口 |
下表反映了安徽省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跨了三大步的情况,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 ( )
年代 |
1980年 |
1981年 |
1982年 |
粮食产量 |
5.02亿公斤 |
5.70亿公斤 |
7.15亿公斤 |
A. 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 B.乡镇企业的发展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下列属于列宁和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成功探索的是
A.余粮收集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粮食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粮食税;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D.余粮收集制;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见下图)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请问这座城市是指
A.上海 | B.珠海 | C.深圳 | D.厦门 |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导致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当地
A.进行了土地改革 | B.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C.进行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D.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政策,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使这里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厦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
A.设立经济特区 |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D.实施863计划 |
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国情出发,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下列历史事件体现了党的这一经验总结的有
①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文化大革命 ④实行改革开放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④ |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该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A.农村 | B.中小城市 | C.大城市 | D.国有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