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政治制度对比】
材料一
(1)根据图一、图二说明古代雅典与中国最高权力的归属。与古代雅典相比,秦朝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
【近代西方民主进程】
材料二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2)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根据材料二分析这种新制度对英国的影响。
【中国民主法制探索】
材料三
(3)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是什么?说明图四中宪法的历史地位。
【展望中国法治前景】
(4)二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有权不能任性。结合以上内容,谈谈你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材料二:人人有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人民有变更或废除旧政府,建立新政府的权利。
材料三: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但"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对于推进新时期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材料出自什么文件?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材料出自什么文件?该文件的颁布有何意义?
(3)"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党的历史上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指什么?
(4)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步,这得益于我国坚持什么治国方略?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计11分)
材料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1分)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1分)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重要成果,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意义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1分)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2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
种类 |
1950年 |
1951年 |
1952年 |
粮食 |
13213 |
14369 |
16392 |
棉花 |
50.2 |
103.1 |
130.4 |
材料二:“一五”时期我国各部门投资比例表
部门 |
重工业 |
农业水利 |
交通运输 |
文化教育 |
其他 |
投资比例 |
58.2% |
7.6% |
19.5% |
7.2% |
7.5%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进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农业发展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2)材料二表明“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什么?“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什么历史作用?
某班计划以“风雨九十四年”为主题,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竞赛活动。下列是竞赛筹备小组为此编制的部分试题,请运用所学知识,提供准确答案。
(1)分别说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年—现在)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名称。
(2)邓小平等共产党人实行改革开放,从而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党和政府首先从农村开始改革,推行的主要政策是什么?对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与此同时,我国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东方奇迹”。哪个经济特区被外国人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变。分别指出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的时间。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列举2001年反映我国外交成就的大事。(1例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资和文化需要。
材料二 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是哪两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
(2)这两次会议分别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
(3)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哪一问题的高度重视?
追求民主与法制,反对专制与独裁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不懈追求,自人类诞生以来,世界各国人民为追求民主与法制就进行了许多的尝试与努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人认为:英国的"光荣革命"既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材料二 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说过:"我们的宪法(1787年宪法),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
材料三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但"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对于推进新时期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怎样的政体形式?
(3)回答材料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及原则。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是什么?并谈谈对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启示。
我国在十八大召开后坚持重拳反腐,不仅真正落实习近平主席“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讲话精神,更是符合着从人治到法治、从神权到人权、从君主专制到民主政治,历史的进步潮流。
材料一
材料二
“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
材料三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1)材料一是世界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的名称?
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2)从材料二可知现代民主政治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结合所学回答在谁当政时期,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3)结合材料二说出英国采用怎样“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来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4)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后,此后拿破仑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所颁布的最重要的法律文献是什么? 巩固了哪个阶级的统治? ]
(5)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
(6)通过上述探究,谈谈对我国法治型社会的创建有何启示?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寻人类社会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
材料一: 通过抽签,所有公民都可以担任各级官职;公民大会决定国家一切大事,任何公职人员不能专权;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给工资或补贴,以便贫苦公民广泛参政。
材料三 :“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干涉。”
材料四:美国前总统布什在演讲中说:“人类千百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材料五:……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它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它从根本上区别于中国过去反动阶级制度的宪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宪法,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代表了种族人民的利益,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希腊哪一个奴隶制城邦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如何?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指出材料一的政治制度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中英国开创了哪一政治体制在近代最先实现从“人治”到“法制”的转变?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布什的话,指出美国是怎样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它体现了哪一位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5)材料五中“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指的是1954年颁布的哪一部文献?
(6)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
中国(1952年产量) |
印度(1950年产量) |
美国(1950年产量) |
钢产量(人均) |
2.37千克 |
4千克 |
538.3千克 |
发电量(人均) |
2.76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材料二
材料三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
1978年 |
1992年 |
2002年 |
2010年 |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524 |
20370 |
102308 |
421368 |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
343.4 |
1826 |
7073 |
28762 |
(1)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国家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以上探索对我国工业发展有何意义?
(3)据材料三,这一时期中国经济指标大幅提升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毛泽东
材料二 一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
材料三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率领中央机关从西柏坡迁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去”,并且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材料四 1954年9月20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
材料五
1978~2009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对比简表
项 目 |
1978年 |
1990年 |
1997年 |
2002年 |
2009年 |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624.1 |
18547.9 |
74462.6 |
102398 |
335353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343.4 |
1510.2 |
5160.3 |
7703 |
17175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毛泽东改向农村进军,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开创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央机关能够迁往北平跟哪一战役的胜利有关?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中国革命能够完成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主要原因。
(3)材料四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请说明这部宪法的性质。
(4)从材料五可看出,1978年后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我国建国初期怎样的工业现状?政府为此制定了什么规划?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的意义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的图一判断《一定超过英国》一书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 分)图二和图三分别反映了当时错误思想的哪一标志?
(4)三则材料可以给我们得出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经济发展计划?请举出在这一计划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建设成就。
材料二 (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2)为了实现材料二中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的哪一伟大决策?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决策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
材料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3)“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指的是什么?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哪一事件?有何意义?
材料四 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4)依据材料二概述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有哪些?(2分)
"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1979年元旦社论
(1)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3)据材料三,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对联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给付对联:
对联一: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对联二: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对联三: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对联四: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
对联五: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
对联六: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
请回答:
(1)宣告"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这种局面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据对联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桥梁工程建设方面有何重大成就?三大改造何时基本完成?对联三是湖北某农户1980年张贴的春联,哪一政策的实施使春联中相对富裕现象的出现?
(3)对联四反映了建国后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项基本政治制度?对联五体现我国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对联六中, "梅开三度"是指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其中最早的一项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