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
史前时期
人类的起源
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大汶口原始居民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尧舜禹的“禅让”
原始农业的发展
夏商周时期
夏朝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
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夏朝的灭亡
商朝的建立与灭亡
西周的建立及疆域
西周的分封制
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建立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
夏商周时期奴隶的悲惨生活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
商鞅变法
夏商周的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夏商周的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
青铜器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先秦时期的冶铁技术
文字的演变
小篆和隶书
诗经和楚辞
老子和孔子
百家争鸣
先秦时期的天文、历法、医学(扁鹊)
先秦时期的绘画艺术
铜钟和编钟
秦汉时期
秦灭六国,建立秦朝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始皇的评价
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西汉的建立
文景之治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汉武帝与秦始皇的比较
东汉的兴衰
两汉经济的发展
汉朝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汉朝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汉朝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昭君出塞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
汉与欧洲的往来
纸的发明和改进
张衡和地动仪
秦汉时期的农学
秦汉时期的数学天文成就—《九章算术》
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华佗和张仲景
秦汉时期的秦兵马俑等艺术成就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司马迁与《史记》
王充和《论衡》
汉赋和汉乐府
纪年方法和年代计算
楚汉之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的形成
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
祖冲之与圆周率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郦道元和《水经注》
魏晋南北朝的书法与石窟艺术
草书、楷书和行书
魏晋南北朝佛教的盛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
西晋的建立及八王之乱
东晋的兴亡
淝水之战
隋唐时期
隋朝的建立
开皇之治
隋朝大运河
隋朝的灭亡
唐朝的建立
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
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三省六部制
女皇武则天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亡
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盛唐的社会气象
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隋唐时期的建筑水平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光耀千古的唐诗
隋唐时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
隋唐时期的石窟艺术
隋唐时期的乐舞
宋元时期
契丹的兴起和辽的建立
五代十国
陈桥兵变和北宋的政治
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
金灭辽及北宋
南宋的建立和岳飞抗金
南宋和金的对峙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宋代的社会生活
宋朝的重文轻武和士农工商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元朝的建立、统一与疆域
元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民族分化政策与民族融合
元末农民起义和元朝的灭亡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宋词和元曲
宋元的绘画艺术成就
蒙古灭西夏与金
金的建立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明朝的建立
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
郑和下西洋
外国贡使朝贡制度
传教士与《大清时宪历》
戚继光抗倭
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
平定三藩叛乱
平定准噶尔分裂势力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
册封达赖、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清朝的统治及疆域图
明清经济的发展
中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闭关锁国政策
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明朝三部科学巨著
明清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明清文学成就和特色
四库全书
明清的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史综合题
明末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中国近代史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边疆危机
左宗棠收复新疆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维新派和洋务派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清末民初的文化、教育与社会生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新旧民主主义的根本区别
国民党一大和第一次国共合作
黄埔军校的建立
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
蒋介石、汪精卫反革命政变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八一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复辟及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革命志士的奋斗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
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汪伪政权对民族抗战的破坏
南京大屠杀
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和参拜靖国神社
淞沪、武汉、长沙会战和台儿庄战役
平型关大捷
百团大战
中共七大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全面内战的爆发
孟良崮战役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北平和平谈判
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
解放战争的胜利
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中国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科技文化
张謇兴办实业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
冯如和飞机制造
李四光和地质力学
华罗庚与中国数论学派
魏源和严复的思想主张
新式教育的开端
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中国近代史综合题
中国现代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
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过渡时期总路线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
文化大革命
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的调整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
改革开放的背景
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意义
中共十二大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五大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西部大开发战略
中国梦与“一带一路”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国防外交和科技文化
我国民族分布状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的构想及港澳回归
祖国统一大业
海军 空军 导弹部队的建立
军队建设的现代化
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亚非万隆会议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863计划
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体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
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现代史综合题
屠呦呦与青蒿素
世界古代史
上古人类文明和中古亚欧文明
世界三大人种
氏族社会
金字塔和埃及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
佛教和古印度文明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
雅典民主政治
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罗马帝国的建立
古代大河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异
日本的大化改新
伊斯兰教的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査理马特改革与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
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
琅城起义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罗马帝国的分裂
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罗马民法大全》
法兰克王国与查理曼帝国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古代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波斯帝国的形成
希波战争
亚历山大东征和亚历山大帝国的形成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十二铜表法》
古代文明的传播方式
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
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
阿拉伯人的科学贡献
马可·波罗东行与《马可·波罗游记》
四大发明的外传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古老神秘的文字
世界三大宗教
古代杰出的科学家及哲学家
古代的文学与戏剧
古代著名雕塑与建筑
世界古代史综合题
世界近代史
欧美国家资本主义萌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文艺复兴运动
新航路的开辟
资产阶级的萌芽
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权利法案》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独立战争
《独立宣言》
美国1787年宪法
法国大革命
《人权宣言》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评价华盛顿与拿破仑
《拿破仑法典》
人类政治文明演进趋势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殖民扩张以及殖民地人民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化国家的变化
三角贸易
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古印度的由盛转衰
英国的殖民扩张
印度民族大起义
殖民者对拉丁美洲的统治
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和南美的解放
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和巩固
英国宪章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共产党宣言》
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美国南北战争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
日本明治维新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彼得一世改革
垄断资本主义 近代文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
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近代科学家
近代文学
近代艺术
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世界近代史综合题
世界现代史
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
俄国二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俄新经济政策
1922年苏联的建立与发展
斯大林模式
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
苏联颁布新宪法
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区别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与影响
罗斯福新政
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西方福利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绥靖政策和慕尼黑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斯大林格勒战役
太平洋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二战的重要战役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
诺曼底登陆
联合国的成立
战后的美国经济
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
欧盟的成立
战后日本经济的高度发展
战后美国 西欧 日本经济发展原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世界四大经济合作组织
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和亚非拉的崛起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及启示
苏联解体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东欧剧变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联改革的区别
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二战后亚洲经济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
非洲独立运动
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
拉丁美洲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
动荡的中东地区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美苏实力的比较
北约和华约
美苏争霸和两极格局
美国的冷战政策及措施
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两极格局的瓦解
二战后的局部热战
冷战后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海湾战争
伊拉克战争
世界格局多极化
科索沃战争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采取的措施
WTO的建立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
生物工程的概念、核心与重大突破
航天技术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苏联、美国和中国的航天技术成就
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现代文学和美术
现代音乐和电影
现代社会生活
世界现代史综合题
历史文化常识
历史开放性问题
材料解析题
阐述见解题
历史小论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美国北方和南方都对这场战争跃跃欲试,充满期待,就像一场赌博,都把赌注压在自己这一方。当前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了。
——马克思《美国内战》
材料二:这次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存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
材料三: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政府兴建工厂,修筑铁路,举办邮政、电讯事业,扶植、保护私人企业的发展。并派出了庞大使团出访美国和欧洲,学习他们发展生产的经验和治国政策。为“求知识于世界”,日本还请来大批欧美专家和技师。
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的知识,请回答:
(1)写出与材料一、二、三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领导者。
(2)材料一、二中,两国分别扫除了阻碍其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障碍?
(3)请写出材料三中“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具体措施
(4)请你谈谈三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华盛顿有所为,美利坚民族得以独立;华盛顿有所不为,美利坚人民不受其害。
——易中天
材料二:“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
——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的演说
材料三: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材料四:1861年改革是国内外形势挑战的结果。当时的俄国,危险和机遇并存,沙皇政府的当权者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实行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分配。
(1)运用所学知识概括华盛顿有哪些“有所为”? (1分)
(2)材料二中,签署《解放宣言 》的美国总统是谁?(1分)《解放宣言 》的全称是什么?(1分)
(3)材料三反映了哪部法律性文件的内容?(1分)第十七条规定突出地体现出它在维护谁的利益?(1分)
(4)材料四中的“危险”根源于当时的俄国固守的什么制度?(1分)领导这次改革的沙皇是谁?(1分)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俄国(苏联)既有过耀眼的崛起腾飞,也有过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这些都深刻影响着世界近现代史的进程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1861年起,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材料二】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0%。
【材料四】20世纪80年代,苏联出现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烟荒”和“药品荒”,人们抢购成风,通货膨胀严重,群众极为不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没有力挽狂澜,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悄然自克里姆林宫的上空降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种制度”指的是当时俄国盛行的什么制度?依据材料分析这一“社会改革”所起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十年间苏联工业总产值迅速上升与哪一建设模式有关?这种建设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什么?此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5)纵观俄国(苏联)的发展历史,你认为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来源:2015届江苏镇江九年级6月中考模拟历史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日本是一个擅长学习的国家,它发展历程中的两次飞跃都和虚心学习分不开。回答下列问题:
(1)七世纪中期模仿中国的制度进行改革,史称什么?有什么意义?
(2)近代又模仿西方进行了一次改革,史称什么?,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3)20世纪70年代,日本已如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大国,和哪个国家和组织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
(4)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有哪些?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1)材料一所说的这场运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我国近代化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材料二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2)材料二中,亚历山大二世说这番话针对的是俄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主要表现在哪里?
材料三: ……因此,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
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3)材料三中,日本“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指什么?对日本社会有何影响?
(4)材料一与材料二、三所反映的事件相比,在性质上有何不同?综上所述,19世纪60年代,中国与俄国、日本应对“挑战”的结果有何不同?

来源:2015年江苏苏州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历史试卷(三)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19世纪60年代,在世界近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俄、日两国相继进行了社会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
材料一 1861年,沙皇……签署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获得 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1)材料一中的“……”应该填谁?请你根据材料一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3'
材料二 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资本的年代》
(2)材料二中的”改革”是指日本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请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此次改革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有什么特点?2'
材料三

(3)材料三中成果的取得与日本政府实施的什么经济措施直接相关?1'
(4)这两次改革对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共同作用?1'

来源:2016届江苏靖江滨江学校九年级上期第一次独立作业历史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60年代,在世界近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俄、日两国相继进行了社会改革。
材料一1861年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又称二一九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民,不能随意干涉农民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1871年,……(日本)使节团在英国参观了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看到“到处是黑烟弥漫,无不设大小工厂”,“由此足知英国富强的原因”,纠正了以往错误观念,认识到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并与贸易结合,是“英国的谋富要领”,也是日本富国强兵之道。
——引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俄、日两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4分)
(2)材料一中的措施为该国资本主义发展解决了哪些问题?(2分)
(3)依据材料二,日本为了实现“富国强兵”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被认为是两国历史的转折点,你认为最主要的依据是什么?(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2分)

来源:2015学年湖南株洲中考一模历史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交流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世界,四大发明是其典型代表,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广泛传播于世界。
请回答:(1)据材料,四大发明除材料中提到的外,还包括哪一项?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
请回答:(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说明“英国引领这一历史发展潮流”的依据。

材料三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大门的同时,隔海相望的日本也未能幸免。在欧美开拓世界市场的潮流中,他们各自开启了自己的近代化历程,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请回答:(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说明中国和日本的近代化各发端于哪一历史事件?二者在各自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有何异同?

来源:2015届山东省昌邑市九年级5月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改革是一幕幕散发着时代气息的话剧,是一场场破旧立新的嬗变,也是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民族工作者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1)材料一中“沙皇”指的是谁? “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他进行了什么改革?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改革?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贵州黔西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指出一切人生来是平等的,人人有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人民有变更或废除旧政府,建立新政府的权利。
材料二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回答: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什么文件?颁布于哪国革命战争时期?
(2)材料二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黔西南州卷)历史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5分)综合探究:
【思想篇】

(1)图一、图二分别让你能联想到哪些重大的思想运动?
【政治篇】

(2)根据图三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写出①出空缺的内容。根据图四说说②出空缺的内容。
【改革篇】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材料三 1883年,日本人在东京的鹿鸣馆仿照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进行活动。

(3)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据材料二,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比较材料一、二,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4)材料三现象的出现,源于日本19世纪中期的哪一改革?反映了哪一改革措施?

来源:2015届江苏省徐州市中考模拟13历史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解放宣言》的签署预示着备受煎熬的漫漫长夜结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黎明到来了。”
───摘自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的演说
材料三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十八世纪初以后的彼得大帝至叶卡捷琳娜时期……第二个高峰发生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l861年改革是当下受到高度关注的一次自由主义导向的改革……第三个高峰也就是前苏联时期。
——冯绍雷《普京和俄国政治》
材料四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19世纪中后期的日本,一方面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19世纪中期,面对历史发展的潮流,美国、俄国和日本都出现了社会危机。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出三国面临的主要社会危机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指的是谁?“《解放宣言》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二个高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2分)
(4)19世纪“日本全面学习西方”在经济上和生活习惯上有何重大措施?“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19世纪中期美、俄、日解决社会危机的办法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世界潮流?

来源:2015届湖南株洲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01历史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19世纪60年代,中国、俄国和日本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所说的这场运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我国近代化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材料二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2)材料二中,亚历山大二世说这番话针对的是俄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主要表现在哪里?
材料三: ……因此,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3)材料三中,日本“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指什么?对日本社会的转变有何影响?
(4)材料一与材料二、三所反映的事件相比,在性质上有何不同?综上所述,19世纪60年代,中国与俄国、日本应对“挑战”的结果有何不同?

来源:2015届广东中山市九年级4月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改革与古今中外历史的发展相始终。阅读材料,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魏主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久已,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材料三 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只用数十年的工夫,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材料四改革开放不仅仅是中国的强国之路,也是世界大国崛起的必然方式,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也进行了一次创新型的改革.
材料五习近平主席在广东部分地区调研时强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1)材料一中提到的“变法”得到哪位国君的支持?(1分)
(2)材料二中“魏主”指的是谁?(1分)
(3)根据所学,回答材料三中提到的俄国1861年的这种“转变”主要得益于哪种落后制度的废除 ?(1分)
(4)你知道材料四中提到的美国改革,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哪里?(1分)
(5)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村”是指哪里? (1分)农村改革的政策是? (1分)
(6)以上探究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来源:2015届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龙沙区九年级下期质量抽测历史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探究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俄国的国内矛盾激化,1856——1860年爆发的农民暴动和起义总计约290次。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改革,使俄国终于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卷入欧洲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旋窝中,进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的失利,不断激化国内各种矛盾,引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俄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此后,苏联不断强大起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了德国法西斯,拯救了欧洲,战后,俄国不仅主导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也对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
材料三:苏联解体后,经过普京总统第一任期大刀阔斧地拨乱反正,第二任期的“可控市场经济”改革,俄罗斯摆脱了经济危机。走出了困境,实现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俄罗斯传统上是一个欧洲国家,其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均在欧洲,俄欧关系的改善是一种双赢,然而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恐惧和不信任从未消失,因此,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欧盟开始对俄罗斯实行了多轮经济制裁,俄欧关系状况不容乐观。
——摘自鞠维伟《俄罗斯:徘徊在欧洲的边缘与中心之间》
(1)据三则材料,分别指出俄国在不同时期摆脱危机,实现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概括这些因素的共同特点。
(2)一位同学对俄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进行了如下归纳,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做出推理与判断,并在下面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内容。
☆19世纪60年代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20年代后→苏联不断强大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
☆20世纪末21世纪初→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3)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论证你的上述判断。

来源:2015年河北省保定市初中毕业生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初中历史日本明治维新综合题